“老爷子,和你说的搬迁的事情考虑得怎么样了?我这次都是第八次来喽!”
“小柏啊,你说我都这把年纪了,去城里面能干什么啊?拿什么来养活自己?”
“老伯,你听我给你算哈,现在我们村搞得有林下生态土鸡养殖和天麻种植,你搬到阿妹戚托小镇之后,土地还是你的,可以把土地流转给公司,每亩土地每年就有块的收入,搬迁到小镇之后我们还可以安排你去做环卫工作,每个月还能有一两千块的收入,生活只会比现在还好呀!”三宝彝族乡党委副书记、大坪村乌嘎上组、下组党小组长柏杨耐心地解释道。
“是啊老伯,您看您孙子也这样大了,我们这里比较偏远,孩子读书都要走好远的路,非常不方便,教学质量还不行,搬到小镇之后他们读书方便,教学质量还高,读好书孩子才有前途咧,您要多为孩子们想一下嘛!”党小组成员杨正文接过话茬。
这是三宝彝族乡大坪村乌嘎上组党小组在动员搬迁中随时出现的情景,也是晴隆县实施攻坚力量下沉到村到组开展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作为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三宝彝族乡,因自然环境恶劣,贫困发生率高达57%,是全省唯一一个整乡搬迁点,是晴隆县打赢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的主战场之一。
年是三宝彝族乡实施整乡搬迁的冲刺一年,也是夏秋攻势发动以来,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为如期同全县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同步小康,三宝彝族乡将优势资源向村组聚集,将攻坚力量向村组聚焦,将最强干部力量向村组聚沉。整合第一书记、农技专家、驻组帮扶干部、包村干部、村常务干部等30余人,组建脱贫攻坚党小组充实到村到组开展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既然组织将我派到这里,我就一定要在这里扛起身上的使命和责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老百姓办实事、谋福利。”这是记录在省委办公厅派驻三宝彝族乡干塘村第一书记孔德烈工作日志首页上的一句话,身为第一书记兼驻组帮扶干部的他也是这样践行的。
“为了让三宝的群众早日搬出大山,早点过上好日子,我们党小组采取‘搬砖法’分类搬、‘小手拉大手’学生率先搬等多种方式,深入细致开展群众搬迁动员工作,组织人员赴贵阳、浙江、广东、广西、海南等12个省市及有关高职院校开展搬迁动员,在党小组的努力下,搬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乌嘎上下组等5个深度贫困村民组实现累计选房领钥匙户人,搬迁入住户人,成为了新市民,过上了新生活。”柏杨说出了动员搬迁的诀窍。
为了打消群众搬迁后的顾虑,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三宝彝族乡5个深度贫困村民组党小组致力于拓宽搬迁群众就业渠道,盘活农村“三块地”,让新市民安心发展、安身住下。在党小组的带领下,各个深度贫困村民组发展了林下天麻种植、林下生态土鸡养殖、生态肉牛养殖,不断拓宽三宝搬迁群众的致富之路,肉牛、生态土鸡、天麻等种养殖产业覆盖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分红资金达到.85万元。还对搬迁群众开展“一户一培训”,举办养殖、厨师烹饪、建筑工、锦绣计划等5个实用技能培训班,切实增强搬迁群众就业的能力。
“搬迁以前我是真的有点犹豫,害怕来城里后找不到工作,怎么解决生活呢,现在好了,老家发展起了养牛、养鸡、天麻等产业,还可以流转土地实现分红。现在通过参加县里组织的‘锦绣计划’培训,培训了一个多月,我自己在安置点锦绣坊也找到了一份服装加工工作,一个月差不多有两千多块钱。搬进城来孩子读书、上班等都很方便,我相信以后一定会更好,真的是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呀。”搬迁群众杨进瑛谈起未来是信心满满。
“现在政策是真的好,你看我自己开的这家服装店,门面费是0块钱1年,党小组长于培龙知道我在外边卖个衣服,鼓励我创业开店,还给予了免除1年租赁费的优惠,现在我这个店一年还是能挣2万块钱呢!”当过兵的搬迁党员柳仕洪介绍:“现在我们姨外婆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服装店还可以解决10多个临时就业岗位,部分群众到我店里卖衣服还可以挣到一些钱。”
“我们针对有自主创业需求的25名社区群众,为他们提供租赁阿妹戚托特色小镇门面免除1年租赁费的优惠,按每个门面0元计算,共计为搬迁群众让利12.5万元。后续我们将针对性出台创业优惠政策。”三宝乡党委组织委员杨鑫这样说。
在与搬迁户杨进瑛交谈时,从她脸上看到了幸福的笑容。站在阿妹戚托特色小镇最高处放眼望去,也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愁,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生动画面!
走进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安置点——阿妹戚托特色小镇,一栋栋独具特色的安置房鳞次栉比,彝乡苗寨在虎头山、牛头山两座山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美丽!
通讯员:罗开峋
编辑:杨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