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帮与您拥抱未来

拥抱未来

与你共赴,田园之约

农民帮

勤奋创造美好

农民帮、帮农民

导语

抱歉了,农民帮的粉丝们,年春节后,农小宝(小编的新名称)玩的有些过头了,大年初十终于回来了。

在此给各位农民叔叔、农民婶婶、农民伯伯、农民婆婆,还有各位哥哥姐姐们,拜个晚年!恭祝大家新年大吉大利,行大运,发大财!

农民帮一直以来坚持“农民帮、帮农民”的初心,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不为繁华的都市所动容,我们只想作为一个坚守传统文化、继承自然农法、提倡健康食品、健康生活的一个守护人。

让更多人分享自然农法和我国传统农耕文化所包含的哲学!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是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中最朴素的农民大众,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饱受风寒,接受大自然的洗礼!对于此,我们就是要通过农民帮为载体,让他们的付出得到更多的尊重,让他们的坚守更有价值。

我们作为一个虔诚的修行者,在耕种中、行走中坚持和弘扬我们千年不朽的农民精神,我们坚信:

在一起总美好!

农民帮,也许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其实我们是有组织,有身份的人!千千万万的农民朋友都是我们农民帮的每一位成员,我们还有很多的专家学者,他们用毕生的精力一直陪伴在我们农民朋友身边,今后,各位朋友在农业方面的问题都可以随时使唤。因为他们都是咱们农民帮的朋友,下面农小宝向各位看官细细道来。

1

个人简介PERSONALPROFILE

长期从事药用植物资源和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工作。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发改委产业重大关键技术开发专项等项目10多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攻关等项目10多项;在核心期刊及SCI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50余篇,其中SCI收录18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编2部,副主编1部);第一发明人获授权专利两项;作为第一主要起草人颁布国家农业行业标准1项。参加的《三七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开发及集成示范》荣获年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参加的《有效恢复中药材生产立地条件与土壤微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

个人简介PERSONALPROFILE

近5年来,围绕“云药”产业,本人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农业部行业专项(子课题)、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以及省部级各类项目20余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滇重楼水分适应策略及干旱胁迫响应机制的研究()”和“西南地区人参属遗传多样性及生态适应性研究()”、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子课题“三七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BAI13B01-02)”;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云南试点(双柏县、永德县副队长)”等项目。工作以来在《BiologicalTraceElementResearch》、《中国农业科学》、《生物多样性》、《植物学报》等国内外刊物发表研究论文余篇,近五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8篇(SCI收录12篇。主编了《双柏县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资料汇编》、《双柏县常见中药材图谱》、《三七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专著以及《云南名特药材种植技术丛书》1套19本,参编《中国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云南药用植物Ⅰ》等专著4部。申请“一种滇重楼的生态复合种植方法(ZL094963.1)”等国家发明专利9项,已获授权6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8项,其中“灯盏花、三七、兰属新品种DUS测试指南(标准号:NY/T-、NY/T-、NY/T-)”3项国家行业标准和“滇龙胆种子种苗要求(标准号:DB53/T-)”1项地方标准,已颁布。所开展的滇龙胆林下生态种植和规范化种植累计推广示范了亩,产生经济效益2.亿元。先后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九名)、三等奖1项(第三名)、文山州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3

个人简介PERSONALPROFILE

年进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工作,职称评定为助理研究员,年晋升为副研究员,院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主要从事药用植物优良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研究。在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灯盏细辛人工多倍体创制与育种利用基础研究”和广西药用植物园青年基金项目“罗汉果未减数雌配子人工诱导与三倍体无籽品种创制研究”的资助下,本人系统地开展了药用植物多倍体创制研究工作,研究形成了一种快速获得灯盏花三倍体的新方法,获得了一批三倍体新种质,为灯盏花三倍体优良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通过未减数雌配子人工诱导、受精合子染色体加倍研究,形成了两种罗汉果三倍体创制新方法,解决了现有罗汉果三倍体创制中存在的创制周期长、效率低等问题。本人还参与完成了“黄花蒿优良种源选育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示范”、“6种云南道地中药材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金银花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种植基地建设”等云南省科技攻关项目中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通过采用混合选育、单株选育等方法,培育获得一批植物新品种,有效促进药材质量的提高。

4

个人简介PERSONALPROFILE

主持年省环境保护专项项目“滇龙胆资源引种驯化与繁育及产业种植示范”,和年省环境保护专项项目“白及、黄精和重楼资源保护、引种驯化及繁育示范”项目,资助金额分别为万元和万元。主持云南省应用基础计划FB“云南天麻GastrodiaelataBl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资助金额为10万元。主持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黄精及其混淆品的位点特异PCR鉴别方法研究”。作为主要执行人,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彝良“9.7”地震灾区特色产业(乌天麻)发展示范”BAK13B00,资助金额为万元;和云南省科技厅党政一把手“昭通小草坝乌天麻仿生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集成研究云南重要中药材黄精和白及保护、引种驯化及繁育示范;建立了白及、黄精的快速繁育体系,申报白及组培快繁技术规程和白及组培种苗质量等级标准2项,解决了白及、黄精种苗繁育的技术问题。收集滇龙胆、黄精、白及种质资源余份,建立种质资源圃一个;在昭通彝良县和镇雄县首创建立滇龙胆生态恢复区余亩;作为技术队长,组织参与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沾益县试点,主编《云南省沾益县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成果汇总》一书;开展了三七、滇龙胆等绿色环保栽培技术研究;首次系统的开展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研发了普洱茶晒青毛茶的分子鉴别方法;开发了一种普洱茶真茶牙膏。现主持省级项目3个,项目经费万元,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1项;专利授权1项,申报专利5项;发表论文20多篇,SCI收录3篇。累计影响因子达13.45。参与申报云南省白及组培快繁技术规程,白及组培种苗质量等级标准2个。

5

个人简介PERSONALPROFILE

国家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提高云木香药材质量的关键技术示范推广”(SQGJF)省科技厅重点产业创新工程“6种云南道地中药材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IF)国家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云南灯盏花及道地稀缺中药材滇重楼种质资源及其评价研究”省科技厅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计划“云南省中药材种植科技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中专题二“云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发展规划”省科技厅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滇重楼优良种源繁育及三段栽培法研究与应用示范”(BC)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强省计划“滇重楼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AE)省科技厅社会发展计划“金银花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种植基地建设”(GG)

6

个人简介PERSONALPROFILE

近年来,在《Catalysisletter》、《ChemistryLetters》、《云南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编《云南药用植物》。第一发明人获发明专利授权6项。主持完成了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茶叶和甜茶抗过敏活性物质及构效关系研究”、“云黄连有效成分积累规律研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番石榴叶活性成分分析及综合利用研究”;“云南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植物功能饮品研制及技术产业化开发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现主持中·韩科技合作项目“云南药用植物提取物资源库的构建”;云南省科技厅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项目“治疗老年痴呆中药、天然药物5类新药滇龙胆苯甲酸酯临床前研究”及多项企业委托技术研发项目。获年第十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三等奖.

7

个人简介PERSONALPROFILE

农学博士,中药学博士后,副研究员。云南省委组织部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审认定为首批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专家(刘大会工作站),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中国生态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南药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植物学会理事,华中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的外聘硕士生导师,《中国现代中药》、《山东科学》杂志编委。

年9月-年6月在华中农业大学土化系读本科,获农学学士学位;年7月-年8月在厦门市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台资)任职,主要从事蔬菜、瓜果、花卉和草坪的种子种苗示范推广工作;年9月-年6月在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读研究生(硕博连读),获农学博士学位;年3月-年3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专业为生药学,研究方向为中药资源生态学。年7月开始在云南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任职,主要从事中药资源生态学和中药农业研究,并于年11月被聘任为研究所副所长至今。

年10月-年3月,在昭通市天麻特产局挂职副局长。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和中药农业研究,系统开展了道地药材形成的环境机制和道地药材品质形成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并针对现在中药材栽培上存在药材质量下降、病虫害和土壤连作障碍严重等系列问题,提出和建立了中药材仿生栽培理论,以提高栽培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实现中药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已主持国家支撑计划1项,国家基金1项、国家博士后基金1项,云南省基金2项,云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先后参与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云南省科技攻关等国家和省级项目20多项,已在FoodAddit.Contam.:PartA,RSCAdvances,J.PlantNutri.SoilSci.、PlantSoil、《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植物营养学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参编专著5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得授权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一等奖1项,湖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1项、湖北黄冈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8

个人简介PERSONALPROFILE

6种云南道地中药材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IF)云当归有机种植及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RE)滇重楼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AE)重要彝药收集、研究及产业化开发(AE)省科技进步奖:6种云南道地中药材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三等奖,第三)滇重楼优良种源繁育及三段栽培法研究与应用示范(二等奖,第五)黄花蒿优良种源选育及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二等奖,第四)丽江市科技奖:“滇重楼1号”与“滇重楼2号”新品种选育及示范.

9

个人简介PERSONALPROFILE

年7月至年2月,昆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任车间质量员、车间副主任,厂中心化验室主任工程师职称,从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和药品检验工作;年3月至年9月,昆明兴中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质量总监,高级工程师职称,从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和新药研发申报工作;

年10月至年12月,云南盟生药业有限公司工作质量总监,高级工程师职称,从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和新药研发申报工作;

年1月至今,云南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从事中药资源收集、提取工艺研究、保健品研发等工作。在药企期间完成养肝明目片、血塞通注射液增规格、七叶神安片增剂型的研发申报并获药品生产批文;主持完成五类新药注射用甲硫氨酸维B1研究发申报并获药品生产批文。在省农科院药植所期间,主持完成“高效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筛选模型的应用--对抗肿瘤药物血管生成活性作用的评价”,参与党政“一把手”科技工程“楚雄饮片加工与优质中药材种植的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研究”,“特色植物功能产品技术开发创新平台建设”,主持省科技厅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治疗老年痴呆中药、天然药物的五类新药苯甲酸酯衍生物临床前预研究》项目的实施等。

个人简介PERSONALPROFILE

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主要从事云南省滇重楼、灯盏花、秦艽、云木香等中药材育种和GAP规范化栽培研究及示范推广。通过主持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滇重楼优势种源繁育及三段栽培法研究与应用示范”(BC),省科技创新强省计划“滇重楼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AE),国家科技支持计划子专题“滇重楼规范化种植基地及其SOP优化升级研究”(BAI13B02-3);执行省科技攻关计划“黄花蒿优良种源选育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

选育了中药材新品种4个:滇重楼1号、滇重楼2号、灯盏花2号和艾瑞杰1号;获技术发明专利8项:一种能有效防治滇重楼叶斑病的方法、一种人工三段栽培重楼的方法、一种高海拔地区人工栽培黄花蒿的方法和一种滇重楼规模化育苗的方法。

制定了云南省地方标准2项:滇重楼品种评价技术规程和滇重楼三段式栽培技术规程。以第1作者和通讯作者在中药材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先后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奖励4项,包括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分别排名第1,第2,第6,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排名第1。

其中获得的二等奖两项成果“滇重楼优势种源选育和三段栽培法研究和示范”(年,排名第1)和“黄花蒿优良种源选育及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年,排名第2)为推动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化开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们在云南全省招募中药材信息监测点

欢迎加入:国家中药资源中心云南省监测点合作建设招募计划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O2O服务平台=〉云南省中药原料质量监测服务中心。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瘕风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mae.com/tmjz/18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