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的药用价值与附方

全蝎蝎尾、全虫、淡全蝎、咸全蝎。

?

本品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如单用尾,名蝎尾。钳蝎体长约6厘米,分为头胸部及腹部2部。头胸部较短,7节,分节不明显,背面覆有头胸甲,前端两侧各有1团单眼,头胸甲背部中央处,另有1对,如复眼。头部有附肢2对,1对为钳角,甚小;1对为强大的脚须,形如蟹螯。胸部有步足4对,每足分为7节,末端各有钩爪2枚。腹部甚长,分前腹及后腹两部,前腹部宽广,共有7节,第1节腹面有一生殖厣,内有生殖孔;第2节腹面有1对栉板,上有齿16~25个第3~6节的腹面,各有肺书孔1对。后腹部细长,分为5节和1节尾刺,后腹部各节皆有颗粒排列而成的纵棱数条。尾刺呈钩状,上屈,内有毒腺。卵胎生。生长于阴暗潮湿处。分布于河南、山东、湖北、安徽等地。

?

野生蝎春末至秋初均可捕捉。清明至谷雨前后捕捉者,称为“春蝎”,此时未食泥土,品质较佳;夏季产者称为“伏蝎”,产量较多。因已食泥土,品质较次。饲养蝎一般在秋季,隔年收捕1次。捕得后,先浸入清水中,待其吐出泥土,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捞出,置通风处,阴干。辛,平;有毒。归肝经。

?

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本品属虫类药,味辛善走窜行散,既能搜外风,又可息内风;通经络,散结以止痛;以毒攻毒,故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煎服,2~5克。研末吞服,每次0.6~1克。外用:适量。传统认为,蝎尾效佳,故单用蝎尾,用量为全蝎的1/3。①各种原因之惊风、痉挛抽搐:与蜈蚣同用,即止痉散(《经验方》)。②小儿急惊风高热、神昏、抽搐:与羚羊角、钩藤、天麻等配伍。③小儿慢惊风抽搐:与白术、党参、天麻等同用。④痰迷癫痫抽搐:与郁金、白矾等份,研细末服。⑤破伤风痉挛抽搐、角弓反张:与天南星、蜈蚣、蝉蜕等配伍,如五虎追风散(广州中医学院《方剂学》);或与钩藤、蜈蚣、朱砂等配伍,如摄风散(《证治准绳》)。⑥风中经络,口眼喁斜:与白僵蚕、白附子等同用,如牵正散(《杨氏家藏方》)。[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中毒剂量为30~60克,故内服最大用量不宜超过30克。血虚生风及孕妇慎用。

青田章旦王峰

谢谢你的支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mae.com/tmjz/105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