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6079778.html
↑↑全网科创板研究仅此一家↑↑
文/枫年
4月16日,太极集团()发布其年年报——年,太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89亿元,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同比增长21.84%。然而,收入大涨的同时,公司业绩亏损,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94万元,同比下降.71%。
实际上,以藿香正气液、急支糖浆而闻名的太极集团,已经遭遇了8年亏损。
一、主业8年亏,全靠非经常性损益撑起一片天
太极集团全称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中、西成药的生产和销售,属医药行业。公司于年11月上交所上市。
根据年年报介绍,太极集团主要产品包括——
年销售过10亿的产品藿香正气口服液和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益保世灵)2个单品;
年销售过3亿元的产品急支糖浆、洛芬待因缓释片(思为普)等4个单品;
年销售过2亿元产品有氯化钠注射液、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小金片等9个单品;
年销售过1亿元的产品有罗格列酮钠片(太罗)、盐酸吗啡缓释片(美菲康)、鼻窦炎口服液、复方板蓝根颗粒、注射用多索茶碱等14个单品;
年销售过万元的产品有葡萄糖注射液、通天口服液等25个单品。
在拥有如此多畅销产品的基础上,太极集团收入一路高涨。
(单位:人民币亿元)
从年起,太极集团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在年突破了百亿大关。9年时间里,太极集团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
然而,一路高歌的营业收入却没能创造应有的利润。
(单位:人民币亿元)
从-年的9年时间里,除了年略有盈利——扣非净利润0.64亿元之外,其他的8年时间里,太极集团均为亏损。
9年时间里,太极集团累计实现净利润6.21亿,而扣非净利润为-18.85亿,非经常性损益的贡献达到了25亿。
年,净利润0.21亿,扣非净利润-1.33亿——盈利来源:政府补助
年,净利润0.13亿,扣非净利润-1.72亿——盈利来源:政府补助
年,净利润2.32亿,扣非净利润-5.36亿——盈利来源:处置长期股权投资
年,净利润8.56亿,扣非净利润-4.43亿——盈利来源:处置长期股权投资
年,净利润0.70亿,扣非净利润-0.84亿——盈利来源:处置长期资产
依靠着包括政府补助、股权处置、资产处置等非经常性业务带来的损益,太极集团8年亏损却“安然无恙”。
二、过度营销、高昂费用——侵蚀业绩的“元凶”
太极集团营业收入的持续增加,得益于公司在营销方面的投入。
(单位:人民币亿元)
自年来,太极集团销售费用水涨船高,占收入比重也是不断加重。
受医药行业“两票制”的影响,年的销售费用大幅增长。年,太极集团发生销售费用28.94亿,同比增加9.86亿,增幅51.68%。核心销售费用为市场维护开拓费,达15.10亿,上年同期为7.28亿。
事实上,太极集团所推崇的“全员营销”似乎成为了过度营销,大大侵蚀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单位:%)
如上图所示,自-年里,太极集团的毛利率持续提升,相应的销售费用占收入比也不断增加。二者之差,即为真正的产品盈利能力,在-年基本无变化,维持在10%上下。直到/年,随着医药行业的“两票制”的推行,产品盈利能力略有所提高。
除了过度营销费用带来的影响,沉重的管理负担、高额的利息支出,也是太极集团持续亏损的重要因素。
年,太极集团发生管理费用7.46亿元,同比小幅下降。在-年间,太极集团一直承担着大量的管理费用,其中年管理费用高达10.25亿,核心项目为职工薪酬6.47亿。
事实上,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太极集团背负着沉重的职工负担。
年年报显示,公司在职员工合计达人,此外还需承担名离退休人员的相关费用开支。
不仅如此,大量贷款所伴随的利息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年末,太极集团拥有金融负债47.67亿,包括——
短期借款28.00亿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5.41亿
长期借款13.59亿
融资租赁款0.67亿
为此,太极集团在年承担利息支出超过3亿元,包括费用化2.75亿、资本化0.38亿。
多因素累计叠加的影响,导致太极集团持续多年亏损。
(单位:人民币亿元)
注: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
-年的9年时间里,其中-年,太极集团持续呈现经营亏损,且亏损面加大。年,太极集团开展重大资产重组,剥离了原桐君阁药房的股权,相应的管理费用开支大幅下降;加之医药行业“两票制”提高了盈利能力,在-年,太极集团的经营稍有盈利。
三、制药项目进展缓慢,或转型房地产开发
作为医药制造企业,太极集团的制药项目进展似乎显得过分缓慢。
整理公司-年年报关于在建工程的描述——
上表展示了从年至年陆续开建的6个项目,包括1个毛驴养殖基地和5个制造厂项目。
以上六个项目,累计预算达22亿,项目进展却十分缓慢。其中,涪陵制药厂太极新村项目、西南药业北部新区生产基地、涪陵制药厂李渡生产区项目,这3个项目建设已超过5年,却迟迟未能完工。其中,预算为5亿的涪陵制药厂李渡生产区项目,历史5年累计投入仅为.11万元,项目进度才15.44%。
6个项目,前后陆续5年时间,预算高达22亿,实际投入仅为9.5亿。太极集团的制药项目进展过于滞后。
不仅如此,太极集团的募投项目也进展十分缓慢。
年1月,太极集团定增募资19.62亿(净额),资金拟用于3个项目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
然而,近1年的时间过去了,募集资金用来补流,在募投项目的进展都严重滞后。
如上图所示,包括膜分离浓缩系列创新工艺及新产能建设项目、科技创新中心项目、太极天胶原料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在内的3个项目,募集资金的投入都严重不足。
按照约定,3个项目预计在年投入金额合计为14.47亿,而实际投入仅为万元,投入比仅为3.80%。募集资金的项目投入已严重落后。
与此同时,3个项目的完工时间也纷纷延后。
一边是严重滞后的募集资金项目投入,另一边却是闲置募集带来的理财收益。
年,因闲置募集资金而产生的投资收益达.02万元,占当年净利润比重近30%。
过慢的医药项目投入,大量闲置的募集资金,不禁让人思考——太极集团是要转型了吗?
在年年报的第12页,或许给出了一些答案。
开发房地产,或许才是太极集团下一个目标。
四、高负债、高担保——两座大山压制发展
悬在太极集团头上有两把剑——高负债和高担保。
笔者整理了-年太极集团的资产负债率。
自年起,太极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一路走高,长期徘徊在80%以上;年,到达最高峰88.58%。年,得益于定增拉高了所有者权益份额,资产负债率稍有下降,但仍居高位74.52%。
如此高的资产负债率,看起来不像一家药企,更像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负债率水平。
同时,太极集团还长期保持短贷长投的局面。
而这,也再次印证了太极集团不赚钱。
主营业务常年亏损,无法带来正向现金流;项目建设持续不断,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而后,太极集团还计划进军房地产行业,恐负债规模将进一步提高。
不仅如此,太极集团还拥有远超过其净资产规模的对外担保。
年末,太极集团对其控股股东和其他关联方提供担保18.19亿元,对子公司提供担保20.01亿,担保规模合计38.20亿。
而此时,太极集团的净资产仅为32.85亿。担保规模占净资产规模的.96%。
而这,还得益于年1月定增募得资金19.62亿余元之后,净资产规模的增长。
年(定增之前)年报显示,公司累计对外提供担保31.11亿,当期净资产12.28亿,担保规模占净资产的.70%,已远超过净资产规模。
在负担、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太极集团的房地产、康养业务能给公司未来带来好运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