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爽,刘冰,安楠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与目眩,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情况,出现四肢麻木和感觉异常。而眩晕的发生对患者的身心影响均较大。天麻素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安眠镇静等效果。该院将天麻素注射液应用到眩晕的治疗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随机将年1月~年3月该院收治的眩晕患者9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在21~68岁之间,平均为(45.52±8.51)岁;实验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在22~69岁之间,平均为(45.09±8.8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为患者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1次/d,每次30mg融入到生理盐水mL中,进行静脉滴注。实验组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1次/d,每次mg融入到生理盐水mL内,静脉滴注。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d后的疗效。对眩晕程度进行临床分级,其中0级为无临床症状,1级为自我感觉有头晕及不稳定感,2级为有轻度眩晕但是可以行走,行走时有不稳定感。3级为有严重眩晕,闭目卧床且有植物神经症状。临床控制:患者眩晕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患者从3级降到1级;有效:患者从3级降到2级,或者从2级降到1级;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有效例数统计临床控制、显效、有效。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数据处理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为计数资料,组间通过X2检验。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包。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其临床控制率更高,疗效更好,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实验组2例不良反应包括1例局部疼痛和1例口鼻干燥。对照组4例不良反应包括,1例头痛,2例嗜睡,2例食欲降低。
讨论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其包括前庭系统疾病、视觉系统疾病、本体感觉系统系统等疾病引起的眩晕。
天麻素注射液是一种单体制剂,为天麻的有效成分,在进入人体后被分解为天麻甙元,可以有效地通过血脑屏障,并发挥临床治疗效果。天麻甙能够与安定药物受体相结合,并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尤其抑制冲动向前庭外侧多突触神经元传导,并可以阻断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启动,发挥其临床有效的治疗效果。通过天麻素注射液的治疗,可以起到镇静、镇痛、抗癫痫等作用。
现代药理证实,天麻素能够提高外周血管的顺应性,并起到较好的抗血管作用,有效地降低外周阻力和中央阻力,并增加椎基底动脉的血供,提高脑部血流量,进而促进血液流动。
从临床研究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其总有效率达到97.7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患者使用天麻素治疗的效果较好。
天麻素注射期间患者主要临床不良反应包括口鼻干燥、局部疼痛等,本次实验组眩晕患者发生了2例,患者症状均较为轻微,不需要进行处理,且未影响临床治疗。实验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天麻素注射液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使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