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在线滨河路五年老店重新装修,现招聘店长一名,短期勿扰,女,18-30,试用期+行业提成+福利红包,试用期过后+行业提成+福利红包。联系电话
麻柳树遇上了春天
那是一棵长在深闺的麻柳树
就像焦家院长在康县,云台镇长在中国
古时候,那些从大山岔络绎而来的驮队
驮着柴米油盐和水烟
把马蹄声铜铃声,刻进了麻柳树古老的年轮
麻柳树高枝上的鸟儿正巧看见
西行的马帮,驮走了乔家山的夕阳
千年后,铃声已远,麻柳尚在
我上学时见到的那些身影已老
而更多的,像花朵般开放起来
那些低矮的石板房
都已为新房腾出了整齐的院落
那曾经淹没鞋面的污泥
已被笔直的水泥路压成一页薄薄的历史
我背着背篓无数次淌过的那条小河
如今在河堤之间流淌成优美曲线
清流上的马鞍桥,把两岸村落拉得更紧密
也更生动
那是一个贵人,他从麻柳树下走过
那是麻柳树遇上了幸福的春天,
那是焦家院的春天,云台的春天
麻柳树遇上了春天
历史为云台披上的那抹红
天堑变通途的时候,剩下的
这座岩石,比一般的假山还要小
却足够我坐在上面瞎想
眼下的这块坝子
它曾是流水的家园
想当年那些绿水,藏在青草下面
在鱼儿的肚子里流动
多少面平铺的,多少颗水滴般的镜子啊
每一块镜子里的蓝天,都一般蓝
只是,暴雨之后的那些洪水
经常为这些镜面,带来泥巴
美丽的鹅卵石,总没有固定的家
而如今,大禹的多少代传人
他伸来剪刀,顺着河流的方向
一把剪开了水流的清波
那一面乖乖地远去,还吹起欢快的口琴
这一面,盛满晚霞中的舞蹈
夜幕下的红花,是
传说中的广场
抬头看天,夕阳还在为白马关
送来一抹浅笑
历史为云台披上的那抹红
在河流和山坡上闪光
古道的两边,盛开着桂花和红叶李
水泥路被毛垭山举成飘带
压在云台张扬的尘土上
把那些曾经淹过脚面的泥巴
连同茶马古道上浑圆的马粪
悠扬的铃声,压成白马关缩印的历史
顺着河流划分出来的山南水北
和山北水南
多年前黄色的庄稼地和绿色的森林
镶成的不同版图
如今已绿得浑然一体
而道路,只把村庄带向远方
潇洒的红叶李和端庄的桂花
绯红的脸和秀丽的身影
像极了我们这些红男绿女
彬彬有礼,夹道欢迎
山间的野桂花醉倒了多少寻兰花的汉子
而这异域飘来的金桂朱砂桂沉香桂
又让多少男女心花怒放
又让多少舟车闻香下马
大南峪,载满一船绿色
我就永远不动,在这里等你
四面都是高高的山
绵延到秦岭或者青藏高原
大南峪,一艘古老的船
芋家垭,尖山垭,史家垭,石梯垭
东西南北的这些低矮的垭合
组合起最圆润的船舷
我是从父辈继承而来的船夫
我在大南峪,在船的中央
我的目光穿越川陕
穿越咀台和望子关
阳光聚集在船内
土地和树木,都更有温度
我的船舱载满绿油油的,麦苗和森林
载满黄澄澄的,油菜和稻子
我满载的热情像五颜六色的花朵
我可以径直带你走进
三月的桃花深处,五月的芦花深处
载满一船绿色
就漂流在陇南的大海上
迎面递给你绿色的名片
再把一个绿色故事的
开端,娓娓道来
要生活,就生活在花庙
要生活,就生活在花庙
有几分稻田
有几分菜园
菜园里瓜果飘香
稻田里流水潺潺
有一座房子
离大路很近,离街不远
家家稻田连成一片
成绿色版图
户户房子散落山边
成白色点缀
在花庙,没有喧嚣
心很宁静
如果没有惊扰
青蛙的叫声也很淡定
天空和人类搭配得特别舒适
夏天和秋天结合得相当完美
生存和死亡衔接得非常自然
焦家沟,我纵横驰骋的诗意
那还是小时候
路太陡峭
我每日攀爬的手
磨光了路旁的小树
年三十那个雪夜
我无奈把背上的柴米油盐扔了一路
只提着两只皮鞋
把洁白的雪花踩回家
如今,那滑倒就钻进去的雪窖
已不多见,小路钻进草丛
连奔跑的野兔
都直不起腰
我们退守在平坦一角
看炊烟和白云握手
夜鸟的眼睛
像是谁安在墙角的视频
这就是焦家沟她原是一口深井
幽幽清水散发着泥土味道
当公路像笔直的电梯伸进来
我不再是坐井观天的那只蛙
我是网上的蜘蛛
上下自由左右随意
而网格间
是我碧绿的菜园,金黄的麦田
所有剩余的那些田地我不想荒芜了
我要种失传的玉米和土豆
我要在屋檐下挂起高粱和辣椒
最土著的招待其实就是一碗高粱黄酒
我要继承母亲的高粱酒味道
我的小网结在你的大网间
你顺着大网而来吧
不要怕迷失在哪道梁哪道湾
我只怕剥皮的核桃
激发了你迟来的爱意
刚熟的板栗
砸疼了你尘封的心
回家的叶子
秋天,温度一低
树上的叶子就慌了
像我在外打工的那些亲戚都急着回家
款款几片,潇洒落下
像打的或者开车回来的帅哥
更多的都落下无声
像我的堂哥,我见他时
他已在被窝享福
喝着嫂子端来的热茶
落在麦地里的,山坡上的
路边的,房前屋后的
那些叶子,都那么幸运
还有一些,来来去去
像是落在荒草之中
他的人生
怎样飘落,才算幸福!
朱家沟,我停在水边的心儿
你停在坡边的马儿
你停在崖边的房子
都停泊在,白杨朱家沟
离飞鸟很近的山窝里
水流是从崖壁上哪片绿叶间窜出来的
让翡翠石边的深潭,瞬间有了灵感
我停在路边的车儿
我停在水边的心儿
云台,二十年前后的母校
——写给第三十三个教师节
二十年前,校园里那棵柿子树
硕果红红累累,我们在树下打水
新校长来了,教师节来了,校风日上
我们真诚地,由衷地,祝福老师
二十年后,校长老了,新校长来了
我的儿子在校园新铺的地毯上打球
孩子们军训的时候,正巧被县委书记撞见
而同类学校第三那件事,陇南人都知道
记忆中的操场高低不平,跑步的声音噼里啪啦
我们考取一中后,老想起做饭时给自己打的花脸
如今的柿子树,身边的樱花和玉兰表情丰富
人们路过威严的学校大门,不由得肃然起敬
教师节来了,家长把很多祝福献给了校长
而校长却彬彬有礼地给老校长祝福节日
这一天,学生给老师的小礼物别具风格
讲台上老师讲课的声音充满活力
这一天,我的老师和儿子的老师都在校园
跑操时,大家心跳一致,节奏一致
他们共同站在台上领奖,谁的眉毛似乎白了
看到他们心态一致,笑容一致
诗人简介:李国治,70后。工作,生活,写诗,热爱脚下的土地。有诗歌登载于本市刊物和网络平台。来源:康县发布
编辑:李康霞—
(新闻、爆料、趣事、欢迎投稿,联系主编)
点击“阅读原文”发布便民信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