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中药材种植注意事项

供应川贝母、射干、太子参、黄精、防风、威灵仙、金莲花、黄芪、射干种苗种子

  一、为什么要选择在高山种药?

  百草都是药,山区有药用价值的植物种类多、分布广。从海拔几千米的高山到海拔只有几百米的低山,都有可以种植的药材,但中药材种植基地(药材场)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在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寒山区?药农为什么要选择在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的高山种药?为什么只有高山种药长盛不衰?

  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对药材的一些常识要有所了解。山区中药材虽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但真正有人常年收购、有经济价值、能够“变钱”的中药材只有二十多种,其中大部分为“家生”(人工栽培)药材,也有部分“野生”。真正能够实现规模化种植的主要是家生药材;野生药材经人工驯化后虽可转化为家生,但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规模和产生经济效益。而家生药材大部分都种植在高山,尤其是一些价格较高的珍稀、名贵药材,基本上都出产于高山。

  为什么“好药”出高山呢?这主要是因为,只有高山的气候、土壤与生态环境才适合“好药”生长。以鄂西北山区为例,虽然同是山区,但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地区与低山相比气温明显较低,尤其是夏季,高山气候凉爽宜人,日夜温差较大,降雨充沛,植被茂密,常年云雾缭绕,空气、土壤、环境湿度较高,紫外光强,但林缘、林下直射光较弱,土壤大部分为黄棕壤、白鳝土,有机质含量较高,这些条件恰是大多数中药材(尤其是根茎类药材)生长所必需的。很多药材(如党参)只有在高山生长才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一些名贵药材(如黄连)对环境条件要求更为严格,只能在高海拔环境下生长。正因如此,中药材种植基地(药材场)只能建在高山,虽然也有一些药材(如旱半夏)能够在低山种植,但不是主流。

  二、为什么不建议在低山大面积发展中药材?

  有不少中药材能够在海拔较低的二高山或低山生长,但为什么不建议在低山大面积发展中药材,特别是不建议大量占用耕地发展中药材呢?

  首先,低山温光水肥条件较好,大部分是山区的粮油主产区,肩负着保障粮食安全重任,用途不宜轻易改变。

  其次,很多中药材不适合在低山生长,有的虽能生长但没有经济产量(药用部分产量)或药用价值(有效成分含量)。

  其三,有的中药材虽然适宜在低山种植,但山区以旱为主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繁,药材种植成本高、产量极不稳定,产品缺乏竞争优势。

  正因如此,虽然低山耕地面积较大、交通便利,却不是中药材主产地。但利用退耕还林地或不适宜种植粮油的边缘地、陡坡地,种植一些适宜低山生长的中药材,如金银花、留兰香、夏枯草、旱半夏、瓜蒌等,还是较为可行的。

  三、种植中药材为什么不能“追涨杀跌”?

  种植中药材,很多新入行者喜欢“追涨杀跌”,即看什么药材价格高就种什么,什么药材价格暴涨就种什么,价格偏低、价位下跌的药材则“不屑一顾”。

  其实,种植中药材最忌讳的就是“追涨杀跌”,因为“身价”高的药材,一般都对环境要求严格、种植难度大、需要工夫多,或者需要生长的年限长、单产水平低。中药材少则为“宝”,多则是“草”,因而价格波动相对较大。有的药材会因一时的缺货出现价格暴涨,但暴涨之后往往随之而来的是面积猛增。一旦供求关系发生逆转,产品供过于求,价格就会出现暴跌。因此种药的行家,一般不是盲目“跟风”,什么药材价高、什么药材价涨就种什么,而是根据当地的资源与环境,种植2~3种最适合当地生长、最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药材,再搭配种植4~6种辅助药材。经验丰富的药农,还将生长期长(需生长3~6年)的药材与生长期短(需生长1~3年)的药材搭配种植,尽量做到长短结合,再根据多年的种植经验,分析判断药材市场价格走向,每年对各种药材的面积、比重做出适当调整,然后按照计划培育种苗,长期坚持种植。这样无论市场价格如何波动,都能获得比较理想的经济效益。

  但“追涨杀跌”者,一般是在某种药材价格高时突然起意,然后仓促大面积种植。由于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种苗全靠临时购买,不仅价格较高,而且质量没保障。这样一是容易种植失败,二是成本明显抬高,缺乏市场竞争优势。由于中药材从种到收,短则需要数月,长则需要数年,产品出来后,市场与价格可能已发生巨大变化,甚至跌入低谷。因此“追涨杀跌”风险很大,即使侥幸成功,也不能当作经验推广。

  四、山区到底适宜种植哪些中药材?

  由于山区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能够生长的中药材种类很多。但真正适宜规模种植的药材,其实并不多。另外,不同地域、不同海拔、不同坡向、不同地块,环境存在很大差异,适宜种植的中药材也不相同。因此,在种植之前,一定要先弄清不同地域适合种植哪些药材。

  总体上讲,准备规模种植的药材,首先应该选择适应当地环境,已经在当地常年规模种植,栽培、采收、加工技术成熟,产量高而稳定,药材质量上乘,功效地道实在、确切可靠,疗效较好的“道地药材”;其次是当地常年搭配种植的小药材;再次是当地的野生中药材。这些中药材对当地环境适应性较好,一般都能种植成功,而且产量稳定、质量可靠。对外来中药材,特别是一些小报、广告上刊登的“新、奇、特”“速生、高产、高效”品种,应持谨慎态度,要坚持先试验示范,种植成功后,经鉴定产品质量合格,效益可靠后再逐步推广,切不可头脑发热,匆忙大面积种植。

  具体到山区不同区域,以海拔对中药材种类影响最大。最适宜种植药材的地域一般在海拔千米以上,适宜种植的主要药材品种有款冬花、党参、川乌、牛膝、川芎、独活、云木香、柴胡、桔梗、黄连和天麻等。一些濒于灭绝的名贵野生中药材(如七叶一枝花),近年来由于价格暴涨逐步引起高山药农   除草本药材外,从长远看,杜仲、厚朴、黄柏、山茱萸和银杏等木本药材在山区也较有发展前途。

  五、目前种植中药材面临哪些难题?

  近年来,中药材价格普遍上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药材种植目前面临许多新难题。

  1.高山人口下迁带来的药农数量直接减少

  高山虽适宜种药,但生活条件艰苦,加之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就医、就学都非常困难,属重点生态移民、扶贫搬迁对象,很多药农都迁出大山,改做其他行业。

  2.年轻一代不愿意种药

  种药虽然赚钱,但比种粮生产生活条件更差,也更加辛苦。因此,很多年轻人宁可外出打工,也不愿在家种药。老一代药农越来越少,新一代却不能接上,这就使药农呈总体减少趋势。

  3.种药成本急剧上升

  近年来,留村务农的山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数量很少,高山劳动力数量更少,请工难、工价高已成为山区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主要瓶颈与障碍。

  4.标准化种植水平较低

  为保证中药材质量,近年来国家要求各中药材产区必须建立道地中药材标准化(GAP)生产基地,严格落实规范化、标准化种植。但目前山区药农大多采取分散自主经营,组织化程度很低,标准化种植难以落到实处,不能与市场要求及时有效对接。

  针对以上新问题,山区发展中药材产业,一要积极引进有实力的药企,建设道地中药材标准化(GAP)生产基地,确保产品能与市场有效对接;二要帮助药农建立专业合作组织,提高药农的组织化程度,确保标准化生产能够落到实处;三要鼓励土地流转,大户经营,提高药材种植的专业化程度,培育“专业药农”;四要引进、推广适宜山区作业的小型农机具,提高药材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进而提高工效,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解决高山缺劳力、工价高等问题;五要抓好中药材基地的通路、通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丹皮套种天麻效益高

丹皮(牡丹的根皮)和天麻都是名贵的中药材。丹皮地里套种天麻是一项高产、高效的栽培新模式,值得在各地中药材种植区域内为药农推广。丹皮地里套种天麻最显著的特点:一是充分利用了土地;二是两者具有互补性。因为丹皮是深根、根皮药用的小灌木,需要深厚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且栽培后需每4年-5年才采挖1次,叶片大,能给天麻创造良好的遮荫条件。而天麻无根、不需要光照,两者不会发生争肥、争水现象。另外,天麻每年需翻收1次,栽培天麻所用的填充料(树叶)腐烂后又给丹皮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三是免除了丹皮地要经常除草的麻烦。

这样,丹皮地套种天麻后,其牡丹叶茂,根增粗快,根皮增厚,使产量和质量双增加。同时,天麻的箭麻(商品麻)单个重量在克以上的,比一般栽培法要增重40%以上,其产量和商品价值也显著提高。现将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一、栽种牡丹

1.选地。套种天麻的牡丹地要求土壤肥沃、深厚,稍有点坡度最好。

2.选苗。种苗以大苗为佳,大苗栽值后发芽快,植株健壮,栽植一年后植株片会遮盖行间,为栽培天麻提供了必要的遮荫条件。其品种以白牡丹为最好,因为白牡丹比红牡丹的植株要高,叶片长。

3.栽植。以平栽效果为最好。在带好的地块上,先要挖好栽植坑,坑的大小长以种苗长度而定;宽以25厘米为宜,坑深15厘米,将种苗平放在坑内,坑内放2个种苗,苗与苗间隔20厘米,然后用湿润肥七把种苗根按紧,再用细土将坑填平。在填土时,要留2个-3个芽苞外露,便于发芽。栽好后,要浇足定根水,并用作物秸秆或树叶覆盖保墒,待大地回暖后即可揭去覆盖物。这种栽培,一般成活率都在95%以上。同时,在栽培时,行间最好选择朝南北方向。一般行距为80厘米,株距50厘米。栽培时间以秋季落叶后到次年早春为宜。

二、套种天麻

1.套种时间。丹皮地套种天麻要选择在深秋牡丹落叶后到次年早春进行,这时既是牡丹的休眠期,又正值天麻的采收期和最佳种植期。

2.套种方法。套种天麻的丹皮地块要选牡丹栽植1年以上的地块。首先要备好蜜环菌材和天麻种子,同时要备足用来作填充料和覆盖物的树叶,然后按天麻的常规栽种方法进行栽种。栽种时,先在丹皮地行间撒上一层树叶,以5厘米-10厘米厚为宜,然后在树叶上摆放蜜环菌材,把菌材摆成“工”字形,并根据菌材的长短,每8厘米-10厘米远放一粒种子,其种子要紧靠鱼鳞口,随之用树叶填满菌材间空隙,并用树叶将其覆盖20厘米厚。根据牡丹叶遮荫情况,上面再用阔叶树枝盖压,并浇上1次水,使覆盖的树叶密接,一般只能栽种1层。需要注意的是,在覆盖树叶时,不能将牡丹植株盖住。

3.加强管护。一旦天麻套种后,套种地块四周要加以防护,防止家畜家禽进地损坏。在少雨和高温季节,可适当浇水以防旱降温。当天麻收获后,可将栽培天麻后的腐烂树叶堆培在牡丹植株基部即可。这样,可连续套种3年-4年,直至丹皮起挖加工。

觉得文章不错转发并打赏哦

药材专家冯会长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规范化治疗标准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mae.com/tmfl/30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