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考察来访掌声敬献非遗名家

4月28日上午,湖州市产业集团文旅运营部、湖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道荣教授,上書房设计代表许女士等来到运河雕版工作室进行参观指导学习。

我们邀请了扬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进行精彩演绎

古琴演奏

非遗传承人马维衡先生在活动现场演奏古琴名曲——《神人畅》神人畅,中国古琴曲名,传为唐尧所作,后仅在明代汪芝撰辑的《西麓堂琴统》中出现。古时琴曲名多以操、引等见长。以"畅"为名的比较罕见。仅如《南风畅》而已。可见此曲之重要价值。因此此曲在年古琴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此曲以一个重要的部分起了很大作用。马维衡,扬州人,现代广陵派琴家。马维衡少学昆曲,年师从广陵派胡兰、胡萌乾学琴,后从事老琴修复工作,中国斫琴名家。中国昆曲研究会会员,中国琴会常务理事,扬州龙吟乐器研究所所长。马维衡在继承广陵琴派风格基础上,将昆曲唱腔委婉、细腻运用到弹奏技法和琴曲意境中。代表作有《平沙落雁》《山居吟》《大胡笳》等。多次应邀赴新加坡、美国、俄罗斯、台湾等地举办音乐会。随胡荫乾先生从事唐宋古琴修复工作,年成功斫制仿古断纹琴,得到了国内外琴家及王世襄先生高度评价,被誉为"马琴",特点为造型古朴,音色松透圆润。组织成立了扬州市汉风古琴制作技术研究所,研制的"紫霄"琴,"幽居"琴,获外观设计专利六项。起,创建汉风古琴博物馆,长期义务接待世界各地古琴爱好者参观,交流,传习,雅集,修冶。年5月,确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琵琶弹唱

扬州国家级弹词传承人徐桂清老师

在现场琵琶弹奏了《扬州月》、《茉莉花》。

上世纪80年代,徐桂清被誉为“扬州弹词五朵金花”之一,曾先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民族文化宫等地为国家领导人做汇报演出。

退休后她创办了“清音工作室”,成立了“三霞”艺术团,将市区一大批老中青地方曲艺、木偶、歌舞演员招到旗下,彼此之间切磋技艺,自得其乐。徐桂清说:“我要把师傅教给我的弹词艺术继续传承下去。”

年,扬州弹词被列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扬州弦词之名最早见于李斗《扬州画舫录》。该书谈到名伶王炳文时写道:“炳文小名天麻子,兼工弦词。”扬州弹词在表演方面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成四个字,即“表”“肖”“巧”“袅”。

“表”就是说表,“肖”就是酷肖,“巧”就是巧妙,“袅”就是袅娜。

杖头木偶戏

扬州杖头木偶传承人王芸老师首先表演了木偶《贵妃醉酒》和《梨花颂》,紧接着三位老师表演了三人木偶组合,祝留根老师表演了木偶书法绝活,韩健老师表演了绝活木偶长袖舞。

王芸老师的木偶变脸喷火绝活,更是引得现场拍赞叫好。

“扬州好,傀儡戏登场。凡事由人阴簸弄,此身枉自负昂藏。木偶亦冠裳。”这是《望江南百调》中描写扬州木偶戏的首词。

扬州是中国木偶戏的发祥地之一,宋代扬州木偶声名远扬,无论是乡村场头、庙宇路旁还是宫廷内宅,到处都有扬州木偶戏的演出。入清以后,扬州木偶戏先后吸收昆、徽、京等戏曲剧种之长,经过几代艺人的革新创造,最终形成了杖头木偶操纵表演的独特风格。

杖头木偶的表演要求演员练好托举木偶的“托举功”、操纵木偶的“扦子功”及体现人物步伐特征的“台步功”这三大基本功,把握好“稳、正、直、平”四大要素,演出中做到动作纯熟,运用自如。

杖头木偶刻绘细致精到,表演生动传神,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从上世纪至今,扬州木偶剧团出访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为国内剧团所罕见。

扬州剪纸

王蔚,扬州剪纸传人,师从国家级剪纸大师张秀芳。工艺美术师。致力于传承扬州剪纸,在大学开设“大师工作室”进行长期授课。

同时,多次参与编撰非遗项目书籍的文字工作,和书籍、杂志版式设计。已设计开发多种非遗项目衍生产品,并投入市场。

善手绘,素描、水墨画、墙绘、运用电子产品等绘画形式,常用于书籍插画、商业插画等。

年,扬州剪纸被列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剪纸时必须具备“精气神”

在扬州的众多非遗文化中,剪纸无疑属于最为轻盈的艺术,一张彩色的纸,一把剪刀就能手随心动。

在活动现场,扬州剪纸大师王蔚说,扬州剪纸不是窗花,不喜红色,独爱素白。“扬州剪纸通常都是使用宣纸,白色的剪纸,蓝色的背景,秀美、灵动、典雅是其特点。”

扬州是剪纸艺术流行的地区之一。相传隋炀帝下扬州,广筑宫苑,恣意游乐。冬天花树凋零,池水结冰,炀帝令宫女们仿照民间剪纸,用彩锦剪为花叶点缀枝条。

明清扬州盐业发展,城市繁荣,市井之家大至门帘帐檐、被服枕套,小至镜袱香囊、绢帕笔袋,都以绣花为美。

通草花

屈春美,毕业于扬州工艺美术学校,现任好东方集团文化产业事业部漆器通草花项目组长,师从通草花传承人戴春富和钱宏仁大师,熟练掌握点螺漆器和通草花制作技艺。

宋苏轼《四花相似说》:"荼縻花似通草花,桃花似蜡花,海棠花似绢花,罂粟花似纸花。"《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只见两个妇女,吃得面红颊赤。上手的提着一瓶酒,下手的把着两朵通草花。"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五:"两边的鬓上各各倒插一朵通草花。"

通草花是指用通草(即通脱木)制作的仿真花木。

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清乾隆时通草花就已声名鹊起,后民国时日渐衰落。直到年,通草花艺人钱宏才首创了通草菊花盆景,开拓了通草花创作生产的新领域,后来更发展到有牡丹、杜鹃、梅花、腊梅等数十种,成为人们喜用的室内装饰陈列品,并开始出口国外。该项目当前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也是濒危传承项目,目前两位传承人戴春富和钱宏仁均已年逾八旬。華無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mae.com/tmzw/84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