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力量,真的不可思议!
来源:搜狐网络
沥青长出的花
植物的力量就是強大
只要有一絲的希望就不放棄
制造出路
树根粉碎了人行道的石砖
缝隙间的植物萌发
弹壳中的小菊
泰国佛陀之树
水泥地缝隙的花
石缝中不断伸长
坚硬地面的小草
荒废汽车残骸中长出的苔藓
穿破沥青
墙角的多肉
楼房外立自然生长
并不是有人将花插在上面,生长和盛开,是它自己的努力
沥青路面的蘑菇
墙上的苔藓
墙上的小花
孤独但傲然挺立
橡胶的丛林里的绿色
碰巧在钢铁包围中萌芽,变成果实之后依然奋力生长
好一棵“大树”
废弃楼房上的大树
美国西部荒漠中的花朵
遗弃的场所,植物的乐园
大自然可以离开人类,
人类却不可以离开大自然。
组成大自然的各种植物,
更是人类的保护神。
植物所遭受的磨难与生存危机更大
但它们依然努力长大、开花、结果
作为人类,
千万不要放弃自己啊!
于绝望处定会看见花开的希望。
延伸阅读一原来世界上最主要的栽培植物都起源于这2个地方!你知道的有几个来源:互联网
如大家所知,目前咱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类作物大多是由野生品种驯化而成的。栽培类植物虽然是由野生物种演化而来的,但与野生物种有很大不同。根据栽培植物的地理分布和遗传变异最为丰富的地方,目前学者们明确地把世界重要的栽培植物划分为8个独立的起源中心和4个副中心,共2个中心。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逐一盘点并介绍下这2个中心。
第一,中国中心
中国中心包括我国的中部、西南部平原及山岳地带,为世界作物最大和最古老的起源中心之一,是许多温带、亚热带作物的起源地。中国中心起源的蔬菜有白菜、芥菜、大豆、笋用竹、山药、萝卜、大头菜、芋头、魔芋、莲藕、葱、茄子、葫芦、丝瓜、茼蒿、紫苏、落葵等。
第二,印度-缅甸中心
印度—缅甸中心包括除印度西北部以外的印度大部分及缅甸,为许多重要蔬菜及香辛植物的起源地。印度—缅甸中心起源的蔬菜有茄子、苦瓜、黄瓜、葫芦、丝瓜、绿豆、米豆、莲藕、矮豇豆、高刀豆、豆薯、红落葵、芋、山药、魔芋、印度莴苣以及鼠尾萝卜等。
第三,印度—马来中心
印度一马来中心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半岛、爪哇及菲律宾。印度马来中心起源的蔬菜有笋用竹、山药、生姜、冬瓜等。
第四,中亚细亚中心中
亚细亚中心包括印度西北部、克什米尔、阿富汗、鸟兹别克斯坦、黑海地带的西部。中亚细亚中心比中国中心及印度中心略小,为一个重要的蔬菜及果树的原产地。中亚细亚中心起源的蔬菜有芥菜、甜瓜、胡萝卜、萝卜、洋葱、大蒜、菠菜、豌豆、蚕豆、绿豆等。
第五,近东中心
近东中心包括小亚细亚内陆、外高加索、伊朗等地区,是麦类和许多蔬菜及重要果树的原产地。近东中心起源的蔬菜有豌豆、蚕豆、甜瓜、菜瓜、甜菜、胡萝卜、洋葱、韭葱、莴苣等。
第六,地中海中心
地中海中心包括欧洲南部和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带,它与中国同为世界重要的蔬菜原产地。地中海中心起源的蔬菜有豌豆、蚕豆、甜菜、甘蓝、香芹菜、洋葱、韭葱、莴苣、石刁柏、芹菜、苦苣、食用大黄、酸模、茴香等。
第七,埃塞俄比亚中心
埃塞俄比亚中心包括现在的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从农业的范围而言,是个比较狭小的地带,但为多种独特作物的起源地。埃塞俄比亚中心起源的蔬菜有西瓜、豌豆、蚕豆、豇豆、扁豆、胡葱等。
以上7个中心属于旧大陆中心。自发现美洲大陆后,又发现了许多新的植物,划分成下面5个起源中心,属于新大陆中心。
第八,墨西哥南部—中美洲中心
中美洲为玉米、甘薯及番茄的原产地,给世界的作物以极大的贡献。墨西哥南部—中美洲中心起源的蔬菜有玉米、菜豆、矮刀豆、辣椒、甘薯、佛手瓜、南瓜等。
第九,南美洲中心
南美洲中心包括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安第斯山脉地带,为马铃薯的野生种及烟草的原产地。南美洲中心起源的蔬菜有菜豆、玉米、秘鲁番茄、普通番茄、笋瓜、辣椒等。
第十,智利中心
智利中心为马铃薯及草莓的原产地之一。
第十一,巴西一巴拉圭中心
巴西—巴拉圭中心为凤梨的原产地,也是木薯、花生等的原产地。
第十二,北美洲中心
北美洲中心主要为美国的中北部,为向日葵、菊芋的原产地。
了解完世界重要的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不知道大家都是作何感想呢?小编脑子里第一个想起的便是哥伦布。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全世界由之前独立分散的个体逐渐融合为统一发展的整体,现在咱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蔬菜基本上都是世界各地品种的集大成者,小编不由得感慨全球化进程为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你们觉得呢?
延伸阅读二中国食物的历史变迁来源:文汇报
成书于两千年前的《吕氏春秋》指出:“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农业发展离不开天、地、人的共同作用。而中国食物的历史变迁告诉我们,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能脱离自然而生存,竭泽而渔的生产方式不可持续。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诺曼·布劳格(NormanE.Borlaug)说过:“你无法在人们饥肠辘辘中建立一个和平的世界。”可见,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求和物质基础。
人类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两三百万年,其中99%的时间里,人们几乎完全依赖于自然而生存,或栖身洞穴,或构木为巢,或逐水草而居(“有巢氏”时代)。自然界一切可食之动植物都是人类的食物,所谓“生吞活剥”、“茹毛饮血”,反映的就是这种生存状态。
后来人们因烈日干燥、火山爆发等自燃起火而吃到了烧熟或烤熟的食物,发现它们更加美味,也更便于消化。他们尝试保留火种,进而发明了“钻木取火”的生存技能,人类饮食文化进入熟食阶段,即传说中的“燧人氏”时代。火的利用是人类饮食文化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人类最早的一些发明创造,大多与食物加工利用相关,如陶罐、烤架。
可以说,在人类生存的几百万年中,与其他高等动物一样,主要通过采集植物和狩猎动物维持生存。由于生态环境和季节的因素,其食物来源很不稳定,加之生活游移不定,文明因素难以积累。这一切在农耕畜牧发明之后才有了改变。
为了获得更稳定的动物食品来源,先人开始尝试圈养动物,地上跑的“野兽”驯化成“家畜”,天上飞的“野禽”驯化成“家禽”(传说中的“伏羲氏”时代)。“家”字“屋”中有“豕”(猪),反映了野猪向家猪驯化的历史过程。因季节变化所致的动植物资源的不均衡及人口增加的因素,驯养动物之外,人们也开始尝试播种植物。这就开启了以农耕文明为特征的神农时代。《白虎通》就谈到“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江西仙人洞、湖南玉蟾岩等众多考古遗址发掘的实物证明,一万年以前人类就开始了农业种植活动。从野生植物的利用到尝试种植的活动持续了很长时间,也涉及多种植物。《书·舜典》记载:“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通过对作物产量、品位以及环境适应性的反复观察和知识积累,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几种作物的种植。商周时期,人们只有“百谷”的概念(《诗经》《尚书》有“百谷”,而无“五谷”)。“五谷”之说最早见于《论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实际反映了古代粮食作物生产从“百谷”到“五谷”的历史变迁,“五谷”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食物来源。“五谷”所指为何?有两种说法,一曰粟、黍、菽、麦、稻,一曰粟、黍、菽、麦、麻。
谈论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人们总会说到“四大发明”。事实上,中国农业的“四大发明”(稻、粟、菽、茶,这还不包括养蚕、缫丝等其他农业技术发明)对世界的影响绝对不亚于通常提及的“四大发明”。据俄罗斯植物学家瓦维洛夫调查,世界上有8大作物起源中心,中国是最重要的一个。据统计,全世界最重要的种作物中,36种起源于中国,约占世界总数的五分之一。可以说,中国对世界食物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虽然中国是世界稻作的起源地且种植历史在万年以上,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期在北方,汉代超过80%的人口居住在北方。晚至唐朝,仍有约60%的人口生活在北方。这或许就是《史记》等古籍的“五谷”概念中有“麻”无“稻”的原因。
那么,当时大多数的北方人吃什么?北京东胡林遗址(距今—9年)、河北南庄头遗址(距今—年)等考古发掘证明,小米(粟)是当时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领先地位维持了数千年,留下了深厚的文化记忆。弃,是中国农业的先祖和古代最早的农官,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稷即“粟”,为“百谷之长”,亦用作粮食作物的统称,成为“农业”和“谷神”的象征。夏、商、周时期的中国农耕文化主要是“粟文化”。西汉晁错的《论贵粟疏》全面论述了“重农贵粟”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将“贵粟”与“重农”等同,可见粟在当时民食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现存最早农书《齐民要术》所记粟的品种多达86个,居于麦、稻之前,为当时第一大作物。粟在中国北方粮食作物中的主导地位一直维持到了唐代。唐初征收赋税仍以粟为主,小麦仍被视为“杂稼”、“杂粮”。粟、黍之外,菽(大豆)一度在中国粮食作物生产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保岁易为”的特点,从商周到秦汉,在黄河流域广泛种植。《诗经》《管子》等古籍常常粟菽并提,“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战国策》)。《氾胜之书》记述,大豆种植约占全部农作物的十分之四,成为人们日常的主要粮食。
谈到面条,以前人们多认为是2年前由意大利人发明的,也有人认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但在中国青海民和喇家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4年前的面条。说明中国人食用面条远在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之前。不过,当时的面条不是由小麦面粉制作,而是由粟、黍之粉制作的。
小麦虽然在4年前已传入中国,但起初种植并不广泛。当时人们像吃稻米一样食用小麦,称“麦饭”,因颗粒坚硬,口味较差,也不便消化。传说在鲁班发明石磨后,麦由粒食变为“面食”,随着汉代以后石磨的推广,小麦的种植面积日渐扩大,进而推广到南方地区。中唐以后,粟麦轮作推广,小麦逐渐取得了与粟并驾齐驱的地位,其标志为,唐德宗建中元年()实行的“两税法”已明确将麦作为赋税征收的对象。到了宋代,虽然中国主粮仍为粟、麦、稻,但相对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北方小麦生产消费已远超小米。
隋唐以前中国粮食生产一般是北粟(麦)南稻,全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西京、东京)。中国农业之所以逐渐走上以农耕为主的道路,重要原因之一是它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应对人地矛盾的压力。小米虽然好吃、耐旱,但产量较低,亩产不过百十来斤。水稻亩产则高得多(三四百斤),加之南方气候水土可多熟种植,可以供养的人口就多得多。
中国是世界稻作起源地,然而,晋代以前,中国南方一直地广人稀。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兵燹连年,大量北人南迁,尤其是唐安史之乱以后,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此时稻米不仅为南方主食,也供养北方的城市和军队。古时虽有邗沟,但并未通接南北。但到隋朝,京杭大运河正式贯通。如果说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邗沟主要出于军事目的,那么隋朝贯通大运河则更多基于经济和政治的考虑。有了这条畅通南北的运河,漕运经济兴起,南粮北运成为常态。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官方漕运粮食每年约万石。到北宋元丰三年(),南方人口达5余万,已占到全国总人口的69%,南北经济和社会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
这一重要变化与南方稻作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饭稻羹鱼”到“鱼米之乡”,虽然生产、生活方式看似没什么变化,但南方稻作经济在国家经济和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反映了南方稻作经济日渐扩展的发展趋势。唐韩愈就称“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天工开物》也记载,明末粮食供给,大米约占70%。
地理学上著名的“胡焕庸线”是东北黑龙江瑷珲至云南腾冲的一条线,此线东南半壁占中国国土面积的36%,而人口占96%;西北半壁占国土面积的64%,而人口只占4%。这一条线实际也是中国稻作生产线,可知稻米生产与中国人口变化的密切关系。
那么,当时大多数的北方人吃什么?北京东胡林遗址(距今—9年)、河北南庄头遗址(距今—年)等考古发掘证明,小米(粟)是当时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领先地位维持了数千年,留下了深厚的文化记忆。弃,是中国农业的先祖和古代最早的农官,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稷即“粟”,为“百谷之长”,亦用作粮食作物的统称,成为“农业”和“谷神”的象征。夏、商、周时期的中国农耕文化主要是“粟文化”。西汉晁错的《论贵粟疏》全面论述了“重农贵粟”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将“贵粟”与“重农”等同,可见粟在当时民食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现存最早农书《齐民要术》所记粟的品种多达86个,居于麦、稻之前,为当时第一大作物。粟在中国北方粮食作物中的主导地位一直维持到了唐代。唐初征收赋税仍以粟为主,小麦仍被视为“杂稼”、“杂粮”。粟、黍之外,菽(大豆)一度在中国粮食作物生产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保岁易为”的特点,从商周到秦汉,在黄河流域广泛种植。《诗经》《管子》等古籍常常粟菽并提,“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战国策》)。《氾胜之书》记述,大豆种植约占全部农作物的十分之四,成为人们日常的主要粮食。
谈到面条,以前人们多认为是2年前由意大利人发明的,也有人认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但在中国青海民和喇家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4年前的面条。说明中国人食用面条远在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之前。不过,当时的面条不是由小麦面粉制作,而是由粟、黍之粉制作的。
小麦虽然在4年前已传入中国,但起初种植并不广泛。当时人们像吃稻米一样食用小麦,称“麦饭”,因颗粒坚硬,口味较差,也不便消化。传说在鲁班发明石磨后,麦由粒食变为“面食”,随着汉代以后石磨的推广,小麦的种植面积日渐扩大,进而推广到南方地区。中唐以后,粟麦轮作推广,小麦逐渐取得了与粟并驾齐驱的地位,其标志为,唐德宗建中元年()实行的“两税法”已明确将麦作为赋税征收的对象。到了宋代,虽然中国主粮仍为粟、麦、稻,但相对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北方小麦生产消费已远超小米。
隋唐以前中国粮食生产一般是北粟(麦)南稻,全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西京、东京)。中国农业之所以逐渐走上以农耕为主的道路,重要原因之一是它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应对人地矛盾的压力。小米虽然好吃、耐旱,但产量较低,亩产不过百十来斤。水稻亩产则高得多(三四百斤),加之南方气候水土可多熟种植,可以供养的人口就多得多。
中国是世界稻作起源地,然而,晋代以前,中国南方一直地广人稀。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兵燹连年,大量北人南迁,尤其是唐安史之乱以后,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此时稻米不仅为南方主食,也供养北方的城市和军队。古时虽有邗沟,但并未通接南北。但到隋朝,京杭大运河正式贯通。如果说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邗沟主要出于军事目的,那么隋朝贯通大运河则更多基于经济和政治的考虑。有了这条畅通南北的运河,漕运经济兴起,南粮北运成为常态。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官方漕运粮食每年约万石。到北宋元丰三年(),南方人口达5余万,已占到全国总人口的69%,南北经济和社会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
这一重要变化与南方稻作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饭稻羹鱼”到“鱼米之乡”,虽然生产、生活方式看似没什么变化,但南方稻作经济在国家经济和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反映了南方稻作经济日渐扩展的发展趋势。唐韩愈就称“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天工开物》也记载,明末粮食供给,大米约占70%。
地理学上著名的“胡焕庸线”是东北黑龙江瑷珲至云南腾冲的一条线,此线东南半壁占中国国土面积的36%,而人口占96%;西北半壁占国土面积的64%,而人口只占4%。这一条线实际也是中国稻作生产线,可知稻米生产与中国人口变化的密切关系。
因为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为特色,因此很多人常常想当然地认为,中国农民不思进取,自我封闭。这实际上是以今天的标准看待既往的世界。我们今天吃的西瓜不是来自西方,而是原产非洲;南瓜也非来自南方,而是原产美洲;辣椒成为四川、湖南人的美食只是最近几百年的事。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中有两种(小麦和玉米)来自域外,“五大油料作物”中有三种(花生、芝麻、向日葵)来自域外。诸多历史事实表明,中华农业文明是一个多元交汇的文明,中国农民不仅乐于接受新事物,而且善于改良和创新。
中外农业交流大多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大体可分为3-4个高峰。秦汉和魏晋时期,中外农业交流大多经由陆上“丝绸之路”,自西北引进的居多,因此异域作物多冠以“胡”字,如胡服、胡琴、胡椒、胡麻(芝麻)、胡荽、胡瓜(黄瓜)、胡豆(蚕豆、豌豆),当然也有葡萄、苜蓿、石榴等。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引进作物则多用“海”字,如海棠、海枣、海芋、海桐花等。宋元明时期则多冠以“番”字,如番薯、番豆(花生)、番茄、番椒、西番菊(向日葵)等。清代从海路传入的多用“洋”字前缀,如洋芋、洋葱、洋白菜、洋槐、洋姜,等等。
与秦汉、隋唐和宋元不同,明清时期传入的作物中除瓜果、蔬菜外还有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重要粮食作物。由于它们高产、耐瘠、耐寒,一些边远苦寒山区和边际土地得以开发利用,扩展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和时间配置,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如番薯,适应性强,无地不宜,“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7世纪初,江南水患,五谷不收,饥民流离。徐光启从福建引番薯在上海、江苏推广,起到了很好的救荒作用。民国时期,美洲作物的产量差不多占据了中国粮食总产的0%,在东北、西南等地区则超过20%。
中国人口在西汉时期已接近6万。然而,此后的年中,起起伏伏,升升降降,到明初人口仍然只有6多万。从明朝中期开始,人口开始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快速而稳定的增长,到清末已超过4亿。迟至年,中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经济体,中国的GDP约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32.4%)。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没有现代科技,也没有现代工业,中国经济主体仍然是农业。那么,是什么支撑了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农业增长呢?应该说,多熟种植等传统集约农业措施及高产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是这一时期中国农业和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从历史回顾可以看出,所谓天皇、地皇、人皇的“三皇”传说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中国饮食文化起源三个阶段,中国食物历史变迁大体形成了这样一些历史脉络,经历了从茹毛饮血(生食-熟食,燧人氏)、播种百谷(采集渔猎-农耕,伏羲、神农)、五谷六畜(农牧并举)、南稻北麦(农主牧辅),到今天农牧并进的历史进程。
从中国食物变迁的历史可以看出这样一些特点:、寻求充足而稳定的食物来源是人们生存的第一要务(农牧业的发明;粟、麦、稻相对地位的变化;“以粮为纲”的基本国策;杂交水稻的发展以及每年中央的一号文件);2、作物种类、空间和时间的差异配置较好地抵御了毁灭性自然灾害,让中华民族拥有更强的承受力,文明得以长期延续(稻麦生产体系的互补;玉米、红薯、马铃薯的救饥和救荒作用);3、以吃得更营养、更丰富作为发展动力(粟、麦、玉米相对地位的变化,年玉米已经取代稻作和小麦成为中国第一大作物,但70%用于畜牧和家禽饲料),从“以粮为纲”到农牧并举(牧业产值由年的%提升至年的48%),从“丰产高产”到“优质高效”,从“工业农业”到“有机农业”、“生态农业”;4、南北交流、汉少融合、东西交汇是丰富中国食物原料重要推力(南方农业与北方农业的交融;汉民族农业与少数民族农业交融;中国农业与国外农业的交融)。
中国食物原料种类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继而由少渐多的发展过程。农耕畜牧的发明以及现代石油农业规模生产,使得人类逐渐减少对自然的依赖,越来越专注于少数农产品的生产。另一方面,中外农业交流及经济全球化进程又不断丰富人们的食物选择。
因为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我们拥有了更高的农业生产能力(年中国粮食单产kg/h,较年增长了5倍);有了更多的食物选择,但人类需要在规模效益和食品安全及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寻求平衡。
目前中国食物供给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因经济全球化引发的竞争,中国主要农产品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中国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年,中国大豆仍占世界总产的90%,但从6年开始,中国由大豆出口国变为大豆进口国。目前中国每年进口大豆7-8万吨,占中国粮食总进口的70%以上。
2、农业生产环境遭遇多重污染(重金属污染耕地2万公顷,占耕地面积/6;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最大面源污染源)。
3、食物安全面临的多重风险(化肥、农药、管理等)。中国耕地只占世界耕地的8%,然而,中国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却占世界总量的35%(),并且其有效利用率不到30%。中国农药年均使用量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但仅有0.%作用于目标病虫,99.9%的农药进入生态系统,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属、激素的有机污染。人们经常感叹,为何与儿时相比,现在果不那么香、瓜不那么甜、菜没有了过去的味道了呢!年代东北黑土层有80-00厘米,目前降至20-40厘米。形成厘米黑土需要年,形成米需要4万年。作物生产环境的退化令人担忧。
中国食物的历史变迁告诉我们,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能脱离自然而生存。竭泽而渔的生产方式不可持续。成书于两千年前的《吕氏春秋》就指出:“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农业发展离不开天、地、人的共同作用。要保障食物安全,必须“道法自然”。正如中国古代农圣贾思勰所言:“顺天时,量地力,用力少,成功多。任情反道,则劳而无获。”
(据《文汇报》)
延伸阅读三
药食同源目录大全(最新版)▍来源:食药法苑
卫健委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沙棘、芡实、花椒、红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黑枣、酸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葚、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以上为年公示的86种)
新增5种中药材物质:
人参、山银花、芫荽、玫瑰花、松花粉、粉葛、布渣叶、夏枯草、当归、山奈、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
新增9种中药材物质作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名单:
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天麻、山茱萸、杜仲叶,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
卫健委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名单: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坷子、赤芍、远志、麦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缨子、青皮、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葫芦巴、茜草、筚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保健食品禁用中药名单(注:毒性或者副作用大的中药):
八角莲、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乌、广防己、马桑叶、马钱子、六角莲、天仙子、巴豆、水银、长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关木通、农吉痢、夹竹桃、朱砂、米壳(罂粟壳)、红升丹、红豆杉、红茴香、红粉、羊角拗、羊踯躅、丽江山慈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闹羊花、青娘虫、鱼藤、洋地黄、洋金花、牵牛子、砒石(白砒、红砒、砒霜)、草乌、香加皮(杠柳皮)、骆驼蓬、鬼臼、莽草、铁棒槌、铃兰、雪上一枝蒿、黄花夹竹桃、斑蝥、硫黄、雄黄、雷公藤、颠茄、藜芦、蟾酥。
卫健委公告明确不是普通食品的名单(历年发文总结):
西洋参、鱼肝油、灵芝(赤芝)、紫芝、冬虫夏草、莲子芯、薰衣草、大豆异黄酮、灵芝孢子粉、鹿角、龟甲。(批复文件详见后)
公告明确为普通食品的名单:
白毛银露梅、黄明胶、海藻糖、五指毛桃、中链甘油三酯、牛蒡根、低聚果糖、沙棘叶、天贝、冬青科苦丁茶、梨果仙人掌、玉米须、抗性糊精、平卧菊三七(GynuraProcumbens(Lour.)Merr)、大麦苗(BarleyLeaves)、养殖梅花鹿其他副产品(除鹿茸、鹿角、鹿胎、鹿骨外)、梨果仙人掌、木犀科粗壮女贞苦丁茶、水苏糖、玫瑰花(重瓣红玫瑰Roserugosacv.Plena)、凉粉草(仙草MesonachinensisBenth.)、酸角、针叶樱桃果、菜花粉、玉米花粉、松花粉、向日葵花粉、紫云英花粉、荞麦花粉、芝麻花粉、高梁花粉、魔芋、钝顶螺旋藻、极大螺旋藻、刺梨、玫瑰茄、蚕蛹、耳叶牛皮消
历代本草文献所载具有保健作用的食物名单:
聪耳(增强或改善听力)类食物:莲子、山药、荸荠、蒲菜、芥菜、蜂蜜。
明目(增强或改善视力)类食物:山药、枸杞子、蒲菜、猪肝、羊肝、野鸭肉、青鱼、鲍鱼、螺蛳、蚌。
生发(促进头发生长)类食物:白芝麻、韭菜子、核桃仁。
润发(使头发滋润、光泽)类食物:鲍鱼。
乌须发(使须发变黑)类食物:黑芝麻、核桃仁、大麦。
长胡须(有益于不生胡须的男性)类食物:鳖肉。
美容颜(使肌肤红润、光泽)类食物:枸杞子、樱桃、荔枝、黑芝麻、山药、松子、牛奶、荷蕊。
健齿(使牙齿坚固、洁白)类食物:花椒、蒲菜、莴笋。
轻身(消肥胖)类食物:菱角、大枣、榧子、龙眼、荷叶、燕麦、青粱米。
肥人(改善瘦人体质,强身壮体)类食物:小麦、粳米、酸枣、葡萄、藕、山药、黑芝麻、牛肉。
增智(益智、健脑等)类食物:粳米、荞麦、核桃、葡萄、菠萝、荔枝、龙眼、大枣、百合、山药、茶、黑芝麻、黑木耳、乌贼鱼。
益志(增强志气)类食物:百合、山药。
安神(使精神安静、利睡眠等)类食物:莲子、酸枣、百合、梅子、荔枝、龙眼、山药、鹌鹑、牡蛎肉、黄花鱼。
增神(增强精神,减少疲倦)类食物:茶、荞麦、核桃。
增力(健力,善走等)类食物:荞麦、大麦、桑葚、榛子。
强筋骨(强健体质,包括筋骨、肌肉以及体力)类食物:栗子、酸枣、黄鳝、食盐。
耐饥(使人耐受饥饿,推迟进食时间)类食物:荞麦、松子、菱角、香菇、葡萄。
能食(增强食欲、消化等能力)类食物:葱、姜、蒜、韭菜、芫荽、胡椒、辣椒、胡萝卜、白萝卜。
壮肾阳(调整性功能,治疗阳痿、早泄等)类食物:核桃仁、栗子、刀豆、菠萝、樱桃、韭菜、花椒、狗肉、狗鞭、羊肉、羊油脂、雀肉、鹿肉、鹿鞭、燕窝、海虾、海参、鳗鱼、蚕蛹。
种子(增强助孕能力,也称续嗣,包括安胎作用)类食物:柠檬、葡萄、黑雌鸡、雀肉、雀脑、鸡蛋、鹿骨、鲤鱼、鲈鱼、海参。
历代本草文献所载具有治疗作用的食物,归纳如下:
散风寒类(用于风寒感冒病症)食物:生姜、葱、芥菜、芫荽。
散风热类(用于风热感冒病症)食物:茶叶、豆豉、杨桃。
清热泻火类(用于内火病症)食物:茭白、蕨菜、苦菜、苦瓜、松花蛋、百合、西瓜。
清热生津类(用于燥热伤津病症)食物:甘蔗、番茄、柑、柠檬、苹果、甜瓜、甜橙、荸荠。
清热燥湿类(用于湿热病症)食物:香椿、荞麦。
清热凉血类(用于血热病症)食物:藕、茄子、黑木耳、蕹菜、向日葵子、食盐、芹菜、丝瓜。
清热解毒类(用于热毒病症)食物:绿豆、赤小豆、豌豆、苦瓜、马齿苋、荠菜、南瓜、菜。
清热利咽类(用于内热咽喉肿痛病症)食物:橄榄、罗汉果、荸荠、鸡蛋白。
清热解暑类(用于暑热病症)食物:西瓜、绿豆、赤小豆、绿茶、椰汁。
清化热痰类(用于热痰病症)食物:白萝卜、冬瓜子、荸荠、紫菜、海蜇、海藻、海带、鹿角菜。
温化寒痰类(用于寒痰病症)食物:洋葱、杏子、芥子、生姜、佛手、香橼、桂花、橘皮。
止咳平喘类(用于咳嗽喘息病症)食物:百合、梨、枇杷、落花生、杏仁、白果、乌梅、小白菜。
健脾和胃类(用于脾胃不和病症)食物:南瓜、包心菜、芋头、猪肚、牛奶、芒果、柚、木瓜、栗子、大枣、粳米、糯米、扁豆、玉米、无花果、胡萝卜、山药、白鸭肉、醋、芫荽。
健脾化湿类(用于湿阻脾胃病症)食物:薏苡仁、蚕豆、香椿、大头菜。
驱虫类(用于虫积病症)食物:榧子、大蒜、南瓜子、椰子肉、石榴、醋、乌梅。
消导类(用于食积病症)食物:萝卜、山楂、茶叶、神曲、麦芽、鸡内金、薄荷叶。
温里类(用于里寒病症)食物:辣椒、胡椒、花椒、八角茴香、小茴香、丁香、干姜、蒜、葱、韭菜、刀豆、桂花、羊肉、鸡肉。
祛风湿类(用于风湿病症)食物:樱桃、木瓜、五加皮、薏苡仁、鹌鹑、黄鳝、鸡血。
利尿类(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病症)食物:玉米、赤小豆、黑豆、西瓜、冬瓜、葫芦、白菜、白鸭肉、鲤鱼、鲫鱼。
通便类(用于便秘病症)食物:菠菜、竹笋、番茄、香蕉、蜂蜜。
安神类(用于神经衰弱、失眠病症)食物:莲子、百合、龙眼肉、酸枣仁、小麦、秫米、蘑菇、猪心、石首鱼。
行气类(用于气滞病症)食物:香橼、橙子、柑皮、佛手、柑、荞麦、高粱米、刀豆、菠菜、白萝卜、韭菜、茴香菜、大蒜。
活血类(用于血淤病症)食物:桃仁、油菜、慈姑、茄子、山楂、酒、醋、蚯蚓、蚶肉。
止血类(用于出血病症)食物:黄花菜、栗子、茄子、黑木耳、刺菜、乌梅、香蕉、莴苣、枇杷、藕节、槐花、猪肠。
收涩类(用于滑脱不固病症)食物:石榴、乌梅、芡实、高粱、林檎、莲子、黄鱼、鲇鱼。
平肝类(用于肝阳上亢病症)食物:芹菜、番茄、绿茶。
补气类(用于气虚病症)食物: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莜麦、籼米、马铃薯、大枣、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鹅肉、鹌鹑、牛肉、兔肉、狗肉、青鱼、鲢鱼。
补血类(用于血虚病症)食物: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草鱼。
助阳类(用于阳虚病症)食物:枸杞菜、枸杞子、核桃仁、豇豆、韭菜、丁香、刀豆、羊乳、羊肉、狗肉、鹿肉、鸽蛋、雀肉、鳝鱼、海虾、淡菜。
滋阴类(用于阴虚病症)食物:银耳、黑木耳、大白菜、梨、葡萄、桑葚、牛奶、鸡蛋黄、甲鱼、乌贼鱼、猪皮。
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
(征求意见稿)
注:排序按照植物、动物;再按笔划
序号
物质名称
植物名/动物名
使用部分及要求
丁香
丁香
花蕾
2
八角茴香
八角茴香
成熟果实
3
刀豆
刀豆
成熟种子
4
小茴香
茴香
成熟果实
用于调味时还可用叶和梗
5
小蓟
刺儿菜
地上部分
6
山药
薯蓣
根茎
7
山楂
山里红
成熟果实
山楂
8
马齿苋
马齿苋
地上部分
9
乌梅
梅
近成熟果实
0
木瓜
贴梗海棠
近成熟果实
火麻仁
大麻
成熟果实
2
代代花
代代花
花蕾
果实地方常用作枳壳
3
玉竹
玉竹
根茎
4
甘草
甘草
根和根茎
胀果甘草
光果甘草
5
白芷
白芷
根
杭白芷
6
白果
银杏
成熟种子
7
白扁豆
扁豆
成熟种子
8
白扁豆花
扁豆
花
9
龙眼肉
(桂圆)
龙眼
假种皮
20
决明子
决明
成熟种子
需经过炮制方可使用
小决明
2
百合
卷丹
肉质鳞叶
百合
细叶百合
22
肉豆蔻
肉豆蔻
种仁;种皮(仅作为调味品使用)
23
肉桂
肉桂
树皮
也称“桂皮”
24
余甘子
余甘子
成熟果实
25
佛手
佛手
果实
26
杏仁
(苦、甜)
山杏
成熟种子
苦杏仁需经过炮制方可使用
西伯利亚杏
东北杏
杏
27
沙棘
沙棘
成熟果实
28
芡实
芡
成熟种仁
29
花椒
青椒
成熟果皮
花椒
30
赤小豆
赤小豆
成熟种子
赤豆
3
麦芽
大麦
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
32
昆布
海带
叶状体
昆布
33
枣(大枣、黑枣)
枣
成熟果实
34
罗汉果
罗汉果
果实
35
郁李仁
欧李
成熟种子
郁李
长柄扁桃
36
金银花
忍冬
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37
青果
橄榄
成熟果实
38
鱼腥草
蕺菜
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
39
姜(生姜、干姜)
姜
根茎(生姜所用为新鲜根茎,干姜为干燥根茎。)
40
枳子
枳
药用为成熟种子;食用为肉质膨大的果序轴、叶及茎枝。
4
枸杞子
宁夏枸杞
成熟果实
42
栀子
栀子
成熟果实
43
砂仁
阳春砂
成熟果实
绿壳砂
海南砂
44
胖大海
胖大海
成熟种子
45
茯苓
茯苓
菌核
46
香橼
枸橼
成熟果实
香圆
47
香薷
石香薷
地上部分
江香薷
48
桃仁
桃
成熟种子
山桃
49
桑叶
桑
叶
50
桑椹
桑
果穗
5
桔红
(橘红)
橘及其栽培变种
外层果皮
52
桔梗
桔梗
根
53
益智仁
益智
去壳之果仁,而调味品为果实。
54
荷叶
莲
叶
55
莱菔子
萝卜
成熟种子
56
莲子
莲
成熟种子
57
高良姜
高良姜
根茎
58
淡竹叶
淡竹叶
茎叶
59
淡豆豉
大豆
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60
菊花
菊
头状花序
6
菊苣
毛菊苣
地上部分或根
菊苣
62
黄芥子
芥
成熟种子
63
黄精
滇黄精
根茎
黄精
多花黄精
64
紫苏
紫苏
叶(或带嫩枝)
65
紫苏子(籽)
紫苏
成熟果实
66
葛根
野葛
根
67
黑芝麻
脂麻
成熟种子
68
黑胡椒
胡椒
近成熟或成熟果实
69
槐花、槐米
槐
花及花蕾
70
蒲公英
蒲公英
全草
碱地蒲公英
同属数种植物
7
榧子
榧
成熟种子
72
酸枣、酸枣仁
酸枣
果肉、成熟种子
73
鲜白茅根
(或干白茅根)
白茅
根茎
74
鲜芦根
(或干芦根)
芦苇
根茎
75
橘皮(或陈皮)
橘及其栽培变种
成熟果皮
76
薄荷
薄荷
地上部分
薄荷
叶、嫩芽
仅作为调味品使用
77
薏苡仁
薏苡
成熟种仁
78
薤白
小根蒜
鳞茎
薤
79
覆盆子
华东覆盆子
果实
80
藿香
广藿香
地上部分
8
乌梢蛇
乌梢蛇
剥皮、去除内脏的整体
仅限获得林业部门许可进行人工养殖的乌梢蛇
82
牡蛎
长牡蛎
贝壳
大连湾牡蛎
近江牡蛎
83
阿胶
驴
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84
鸡内金
家鸡
沙囊内壁
85
蜂蜜
中华蜜蜂
蜂所酿的蜜
意大利蜂
86
蝮蛇
(蕲蛇)
五步蛇
去除内脏的整体
仅限获得林业部门许可进行人工养殖的蝮蛇
备注:《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新增物质纳入依据
一、人参。《原卫生部年第7号公告》批准人参(人工种植)为新资源食品;《中国药典》记载;基源植物和使用部分与《中国药典》记载一致。
二、山银花。金银花列入2年原卫生部公布《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金银花来源为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红腺忍冬LonicerahypoglaucaMiq.、山银花LoniceraconfuseDC.、毛花柱忍冬LoniceradasystylaRehd.,金银花和山银花在《中国药典》中二者未分开,遵循药典的处理方法;经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山银花在南方种植时间悠久,在当地有食用历史,且无毒副反应报道。
三、粉葛。《中国药典》(5版)为甘葛藤葛根基源之一。
四、玫瑰花。《原卫生部年第3号公告》将玫瑰花作为普通食品;《中国药典》记载;基源植物和使用部分与《中国药典》记载一致。
五、松花粉。《原卫生部4年第7号公告》将松花粉作为新资源食品;《中国药典》记载;基源植物和使用部分与《中国药典》记载一致。
六、布渣叶、夏枯草。《原卫生部年第3号公告》允许夏枯草、布渣叶作为凉茶饮料原料使用;《中国药典》记载;基源植物和使用部分与《中国药典》记载一致。
七、当归。美国联邦法典2CFR82.0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将当归作为香辛料(每天食用3-5克的当归根或3-6克的根粉);日本将当归列入“源自植物或动物的天然香料名单”作为食品的香辛料使用;《中国药典》记载;基源植物和使用部分与《中国药典》记载一致。
八、山奈、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列入《香辛料和调味品标准》(GB/T.-8);《中国药典》记载;基源植物和使用部分与《中国药典》记载一致。
延伸阅读四
你知道为什么松树这么长寿吗?◎千年柏万年松”,松树是长寿的象征。松树耐寒、抗旱、四季常青,
▌为什么松树这么长寿?
▌松树长寿的密码就藏在它的花粉里
一粒松花粉就是一座“微型营养库”
松花粉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六大类,是一座真正的“微型营养库”。这些具有特殊功能的营养及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想吸收松花粉营养物质还得先破壁
松花粉的细胞壁非常坚固,就如同一层“盔甲”牢牢保护花粉内的营养成分和遗传物质。人类和单胃动物的消化液对花粉壁的破坏率很低,较难吸收松花粉的营养成分。
松花粉的破壁技术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直到20世纪9年代,采用低温物理破壁技术,才攻克了松花粉破壁的难关,确保松花粉的营养和生物活性物质得以有效保留并释放,更易于被人体细胞所吸收。
延伸阅读三
松花粉、竹康宁、青梅、亚麻油、果蔬净洗剂什么是计划
(新时代公司的松、竹、梅、亚麻籽系列产品,即国珍松花粉、竹康宁、青梅、压榨亚麻籽油和果蔬净洗剂已经列入国家计划)
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上图)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的高技术的建议。这封信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经过广泛、全面和极为严格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从此,中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纲要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高技术领域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年增加了海洋技术领域)。其总体目标是:集中少部分精干力量,在所选的高技术领域,瞄准世界前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带动相关领域科学技术进步,造就一批新一代高水平技术人才,为未来形成高技术产业创造条件。是在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关键时期,我国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肩负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关新闻:
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承担国家“十一五”计划重点课题通过科技部专家验收
近日,国家“十一五”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计划全称为“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重点课题现场验收会在武汉工业学院召开。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以松花粉、竹叶提取物、功能性油脂为原料的改善心脑血管功能食品升级及产业化”计划重点课题现场验收会在武汉工业学院召开。
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以松花粉、竹叶提取物、功能性油脂为原料的改善心脑血管功能食品升级及产业化”子课题研究任务。刘志河副总经理代表公司出席了会议。经过专家们的研讨,课题验收组一致认为公司完成了课题任务合同书中规定的各项指标,同意通过技术验收。课题研究任务。刘志河副总经理代表公司出席了会议。经过专家们的研讨,课题验收组一致认为公司完成了课题任务合同书中规定的各项指标,同意通过技术验收。展计划”,是我国高技术发展的一面旗帜,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
公司此次高质量地完成了松花粉功能性成分抗炎、抗氧化方面的功效证明,竹叶提取物降血脂方面的功效验证以及功能食品的产业化升级,亚麻籽油保护大脑和改善记忆的研究工作。
大量科学严谨的研究成果有力地证明了公司选用的产品原料是安全高效的,为消费者所奉献的产品是具有独创性的。
公司参与申报课题列入国家计划日前,烟台新时代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与大连工业大学、大连水产养殖集团等合作单位共同申报的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计划)课题“免疫和血脂调节功能性海洋多糖产品制备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获科技部正式批复。
该项目将针对具有提高免疫、抗疲劳和降血脂活性的高附加值多糖制备新技术及新工艺和产业化应用等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项目已被列入“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计划)生物技术领域立项项目,是公司整合地区海洋资源能力和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实力的体现。
国珍计划精品展示:
CCTV7松花粉的采集与生产
新时代健康大课堂竹康宁与健康王谦
央视介绍亚麻籽油集锦
-END-
诚邀有志之士投稿,原创或推荐好文章,我们将第一时间发布您的内容,邮箱:50499
qq.皮肤病医院哪家最好白癜风早期症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