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5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孙志蓉教授携团队成员拜访了中国“天麻之父”徐锦堂先生及其夫人武兰英老师。
大家一起聆听了徐老探究天麻奥秘的感人故事,重温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心系百姓、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共同探讨了天麻未来的发展。
从年开始,徐先生就带领科研团队扎根山区,克服种种困难,翻山越岭,潜心研究天麻、黄连、猪苓的人工栽培技术。
他经常是初春去基地,初冬回北京,三个孩子出生都不在跟前。那时徐先生一个人的工资和粮票全部用于科研都不够,家里还得贴补,但各种艰难困苦都丝毫没有动摇他的信念。
经过长期的探索,徐先生及其团队在天麻、黄连及猪苓的栽培技术和理论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被誉为“天麻之父”、“黄连之圣”,成为跨越时代的百位中国科学家之一。
91岁高龄的徐锦堂先生,谈起往事依然满怀激情,当年因看到传统砍树栽种黄连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并威胁到黄连生产的场景时,他立志要改变黄连的栽种模式。
当时的测量工具十分简陋,他经过反复摸索,最终实现了对山坡坡度、林分密度的精密测量。他琢磨玉米种子的出芽特点,在栽种的树苗周围播种玉米,解决了黄连的遮阴问题。为了不误农时,他将需要走3天的路程,逐渐缩短到了1天,实现朝发夕至,连当地常走山路的药农都赶不上,人送外号“飞毛腿”。
他的妻子生小女儿时赶上难产,但那时正值天麻菌种分离的关键时刻,他选择留在了试验基地,最终解决了天麻的有性繁殖技术问题。徐老教导大家做科研要有信仰,不怕吃苦、要严谨、对自己的科研成果负责,要懂得感恩每一个帮助过自己的人。
孙志蓉教授为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派往滇西的第四批挂职干部,对贫困县及中药材生产情况比较了解,另外在天麻的研究方面已获得栽培和加工发明专利4项。
受陕西汉中市宁强县人民政府的邀请,她带领团队助力宁强天麻的产业发展,参与恢复徐锦堂先生在宁强县创建的天麻研究所。年孙志蓉教授与宁强县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将为宁强天麻的发展注入科技创新驱动力。
徐老说天麻的研究用了他一生的心血,突破了天麻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技术,结束了靠采挖野生天麻入药的历史。作为先行者,他迈出了一大步。但是现在是科技创新时代,更需要孙教授及其带领的年轻一代们的继续探索,一定能在更深层次的科研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造福百姓。
徐老一生获奖无数、荣誉无数,却深居陋巷之中,他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在场的每一个人动容。让我们铭记徐老的教导,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薪火相承,研道地药材,做地道学人。
出品丨中药学院
白癜风白斑复色白癜风一般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