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灵芝、杜仲三种特产俗称贵州三宝。那么,天麻为什么会成为贵州三宝之一呢?
天麻为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干燥块茎。天麻是我国传统名贵药材,已经有一千多年的药用历史,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将其列为上品。天麻具有益气定惊、养肝止晕、祛风湿、强筋骨等功效。
天麻主要分布在海拔m以上、树木繁茂、枯枝落叶层厚、土壤砂质、伴生有青冈、红栎等硬木的山林中。
贵州自然地理资源适合天麻的生长
贵州自然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天麻的生长。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在10.4~19.6℃之间,大部分地区的年相对湿度高达80%以上,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
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野生天麻种群数量十分可观,因无节制采挖,现已十分稀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医药科学院徐锦堂在陕西省汉中市(杨世林等)、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周铉()在云南省昭通市分别试验天麻有性繁殖技术并获得成功,开启了人工种植天麻的新时代。
除了野生天麻外,贵州还是天麻的适合栽培区。如:雷山、台江等高海拔地区,栽培的主要是乌天麻;施秉、黄平、镇远等海拔m以下地区,栽培的主要是红天麻。
贵州菌材资源丰富
贵州森林面积达1.亿亩,活立木总蓄积量达4.4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0%。贵州的滇鼠刺、女贞和天竺桂较适合作为培育蜜环菌的菌材。
蜜环菌是天麻生长过程中的共生菌,天麻和蜜环菌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营养关系。有研究表明,蜜环菌的菌丝和发酵液都具有与天麻相类似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蜜环菌以菌索形态侵染天麻,天麻同化蜜环菌获得营养,在天麻栽培生产中,需依靠蜜环菌分解木质素供给营养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政府支持
天麻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中药材种类之一,政府高度重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将天麻列于西南区域大宗药材,予以重点扶持;贵州省在《贵州省“十二五”中药材生产发展规划》《贵州省中药材产业扶贫规划(-)》《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年)》中均将天麻列入首位支持的中药材品种,在贵州适宜产区大力发展。
在政府的支持下,贵州天麻形成了“大方天麻”、“德江天麻”、“雷山乌天麻”三个地理标志,重点生产县有大方、德江、雷山、遵义、道真等县。
其中,雷山县是乌天麻的重点种植区域,在政府支持下,当地乌天麻于年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雷山乌杆天麻,主产区在海拔米至米的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
天麻作为招商引资重点推介项目,多地将天麻种植作为重点扶贫项目,如雷山县乌秆天麻产业培育项目、雷山县丹江镇年中药材(天麻)产业化扶贫项目,政府的大力扶持快速壮大了贵州天麻产业规模。
天麻深加工延生产业链发展
德江县依托独特的气候环境,当地天麻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天麻素高出中国药典标准的3倍,品质大大优于中国其他地区。
德江县大力发展天麻产业,不断延生产业链条,培育出“麻王智酒”、“德江天麻咀嚼片”等深加工产品,有效提升天麻产业综合产值。
电商为贵州天麻崛起奠定了基础
业内人士指出,天麻产业的发展,需掌握市场话语权,才能左右市场大局。而延长产业链,实施品牌战略及精深加工,成为贵州天麻产业发展的一大力作。
近年来,天麻成为贵州农民脱贫攻坚的主力军,更成了大健康领域一大产业。在现今科技的发展下,贵州天麻逐渐从卖原材料向精深加工延伸,在电子商务的普及下,天麻产业走出了一条外向型销售渠道,搭建了基地与市场的桥梁,让天麻产业畅销贵州省内外,为贵州天麻产业崛起奠定了基础。
“天麻佳品出贵州”,第三届和第四届全国天麻会议分别在贵州德江和大方召开,贵州天麻形成了从种源、生产、加工和销售完整的产业链,全产业链的产值超过15亿元。
天麻名副其实成为贵州三宝之一。
参考文献:王云生.黔东南州天麻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A].贵州农业科学.,44(2):~
参考资料:贵州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