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堡镇沃野田畴绘新景天眼新闻

北京看痤疮的好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306248.html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长春堡镇干堰村迎来了丰收季。

走进干堰村天麻种植基地,现场一派热闹的景象,村民们有说有笑,忙着把一个个又肥又厚的天麻刨出装袋,销往药厂;另一边,村民有序地挖坑,进行天麻种移栽,确保明年有个好收成。

“产业是群众稳定增收的基础,更是巩固脱贫成效的有力手段。”据天麻基地管理人员张详银介绍,干堰村土地肥沃,林木繁茂,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宜林下天麻种植。为了确保天麻的绿色品质,干堰村支“两委”把种植基地设在距公路较远的山坡上。

“林下种植天麻可以有效利用树冠遮荫作用,节省栽培投资成本,同时大多数阔叶木可以用来栽种天麻,利用林地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种出来的天麻品质同样不差。”张详银说,年,干堰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林地资源发展天麻种植50亩,由于收益好,去年干堰村又鼓励农户种植了亩天麻,现在天麻到了采收期。

“现在我们基地种植的天麻分为天麻种和商品天麻。”张详银介绍,基地产的商品天麻主要销往制药厂、中药材市场、中医诊所等,而天麻种用于基地天麻繁育,确保基地持续增收。

村村有产业、户户能持续增收、人人有致富门路。近年来,干堰村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到村到户产业发展项目,鼓励和扶持带动村民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有效实现群众增收。

为帮助贫困户打开脱贫致富的大门,干堰村用好用活农村产业“八要素”,成立专业合作社,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整合民盟中央帮扶资金,大力发展林下天麻、白芨、茶叶、食用菌等种植。

“基地天麻每亩产量在斤左右。”张详银在增收簿上为群众算了一笔经济账:新鲜天麻批发价格平均20元一斤,零售价20~60元不等,除去成本,今年基地预计净收入为20多万元。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天麻种植基地务工,做一天有元工资,年底还有分红,在这里务工离家近,不用外出就有事情做。”村民付立国说,以前家中以种植包谷、洋芋为主,常年入不敷出,现在在基地务工既可以照顾到家庭,又能学到天麻种植技术,只要一家人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今年基地还将扩建亩,我们计划将天麻种植当作村里主导产业来抓,同时动员村里的百姓出资出力加入到天麻种植产业中来。”张详银表示,为提高天麻的附加值,干堰村还计划对天麻进行产品精深加工,将天麻制作成天麻饮片、天麻粉、天麻酒等深加工产品投入市,形成农户参与、企业收购、产品加工、销售等一条龙服务,让更多百姓享受产业发展的红利。

在干堰村,种植业如火如荼,养殖业也风生水起。走进干堰村“林下养鸡场”,一只只体态匀称的慈伦大鸡穿梭在林间。过去,干堰村“蜗居”在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加上受制于技术、资金、销售和养殖规模等因素,传统单家独户的养殖模式难以让群众脱离贫困。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在民盟贵州省委帮扶下,干堰村建起了养鸡场,带动名村民发展,其中贫困户人。

种养业的发展盘活了各种生产要素,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为了拓宽村民的致富路,干堰村村支“两委”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的新路子,借助民族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将观光农业、民俗文化、休闲旅游有机结合,促使乡村旅游全面深化发展,打响了干堰村的旅游品牌,极大的带动了该村旅游的发展。

守着绿水青山就能过上好日子。如今,干堰村产业遍地,黄土生金,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村民脱贫致富的热情高涨。

一路耕耘,一路欢歌。干堰村是长春堡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助推脱贫攻坚的生动典型。近年来,长春堡镇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科技为支撑,大力发展优质稻、蔬菜、食用菌等高效经济作物,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推进三产融合,有效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

目前该镇种植刺梨亩、白菜亩、油菜0亩、天麻0亩;建成养鸡场3个,蛋鸡存栏达2.6万羽。

沃野田畴绘新景,七星大地扬赞歌。如今,一幅“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秩序、有活力、有福祉”的幸福乡镇画卷徐徐展开,长春堡镇的群众告别了穷日子,昂首阔步奔向小康新未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通讯员李金苗

编辑廖婉君

编审林全举

终审黎秀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mae.com/tmzw/110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