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吗创始人柴可4个小故事,告诉你

导读“大姨吗”是国内首家、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健康管理软件和最活跃的移动女性社区,E轮获得海通开元投资有限公司、汤臣倍健及创始人柴可追投的投资1.3亿人民币。在创业最艰难的时候,他鼓励自己:“创业就像超女,走到最后的都是纯爷们。”柴可说在创业中,勿忘初心,保持良心美好品质,跑掉惯性,跟着自己的节奏,一定会在创业过程中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演讲:柴可(大姨吗创始人)

笔记:笔记侠侯宛辰

编辑:笔记侠

感谢大家,我很荣幸这次能够跟大家做一些分享。今天分享的主题,我做了认真准备,它来自于我的创业历程,是我从年开始做企业,到现在这6年来的沉淀和反思,主要以4个故事作为每个环节的开头。

我每个环节的开头,我会分享一张我的手绘稿,是原创大稿和真迹。这个手撕页的小本子,是《福布斯》杂志在前年送的,一直也没用,这回正好把它拿来做手稿页,也表达今天想讲的主题:

回归到初心,回归到商业的本质。

一惯性会成为你的惰性

第一张图,我画的是东非大裂谷。大家如果看过《人类简史》,应该会发现里面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

在十几万年前,东非大裂谷居住着一群特别快乐的猴子,这些猴子都生活在果树上。果树非常高,果树周而复始结出新的果子,猴子不用下树,就可以在树上生存得很好,饿了就摘果子吃,困了就躺树上睡一觉。猛兽是攻击不到它们,只要躺在树上,就会有丰满的果实可以吃。

忽然有一天,全球气候大变化,发生了一次巨大地震,于是就产生了今天很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如果大家去查一下Googlmap的话,会发现东非大裂谷的长度大概等于赤道长度的五分之一。

大裂谷使得整个非洲大陆的版块分成了两块:一个是西非,一个是东非。

大裂谷西边得地理环境比较有意思,依旧是雨林环境,有很高的面包树,也有丰富的果实在上面。东边的大陆,很多地方只有比较凶险得灌木林和一些一毛不拔的地方。

猴子当时在非洲大陆上活动时没想到有地震,于是被强行分成两拨,第一拨猴子留在了西非大陆上,西非的猴子和以前一样,只要待在树上就有果子吃,也没有猛兽。它们的语言交流很简单,只需要说“猛兽来了,我们上树”就可以了,每天的交流大概就只有“你吃饱没”、“我吃饱没”,语言非常简单。

但是东非的猴子,面临着更凶残的生存环境,有猛兽,没有大树,只有灌木,它们要学会制造工具,学会去用更复杂的语言交流。比如它们看见了老虎、豹子,要寻找一些躲避的东西,要设计陷阱,要制造工具抵御猛兽,于是就变得更加聪明了。

最后东非的猴子慢慢就进化成为了今天真正的智人,和猴子终于发生了质变。西非的猴子呢?今天还是西非的猴子。

故事稍微有点长,虽然这是一本人类学的书,但是我觉得在创业的这些年,发现互联网也是一样的。前一段时间我写了一篇小分享,也是关于“猴子理论”的。

我想通过这个故事讲的就是:

互联网上获取流量,就像猴子获取果实一样简单,只要投资人给钱,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流量。有流量了,就会有用户,有了用户,就会继续有人给钱,周而复始,好像生存的规则非常简单。

但是东非大裂谷产生了,我觉得就像最近的资本寒冬。大家在融资的时候会发现,以前给一千万都不要的,现在一百万也求着别人给。发生了什么呢?就像雷军说的:“风大的时候猪都能飞起来。”但是风停了,猪怎么办呢?猪就会掉下来了,而且摔得很惨。

资本环境冷却,流量慢慢开始产生更多的成本,对企业造成新负担的时候,企业不得不回归到商业本质,我们到底该做什么以抵御猛兽呢?到底该怎么发展?

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资本比较冷却了。你要去拿新的钱,就必须要有商业模式,必须在现有团队结构和产品结构上做出商业化的尝试。我们就像“东非的猴子”一样,要开始制造把用户变成消费者的工具,需要学会更复杂的沟通模式。

当我们“大姨吗”真正开始商业化之后,发现其实挑战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要大、要复杂。“大姨吗”在建设了“美月优选”、“美月购”后,会思考我们独有的价值是什么?

一开始,我们只是觉得我们有流量、有接近一个亿的活跃用户,这些用户只要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购买东西,流水就会很高。

但是当我们真正做的时候,发现“非也”。这些流量和用户一开始是没有在商业上产生信任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像猴子的方法,继续把用户做大,讲用户的故事,在资本市场上用所谓的用户估值去融资,但是我们选择了一条痛苦的,比较笨的方法:

真正去探索自己的商业模式,不用惯性和惰性去融资。

我们在商业化过程中发现,“大姨吗”要商业化,需要建立自己独有价值、不可替代的电商和电商服务,我们不能够跟随唯品会、聚美优品、京东。“大姨吗”不可或缺的价值,不是供应链、EPR系统、物流,而是我们能够给用户提供独特的服务价值。

我们发现,当我们去追寻背后真实的商业逻辑时,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

如何抛弃惯性,如何抛弃掉果树上很好吃的果子,如何顶着资本压力去和用户接触了解,建立自己不可替代的商业模式。

从今年6月份开始,至今已有4个多月时间,我们开始建立自己的商业闭环。就像东非的猴子,开始去打磨自己的工具。你会发现有些工具不好用,有些工具应该这样造,有些东西还挺复杂的,要学会更高效的沟通,去建立更有效的物流供应链。

我们要和我们的上游和商品提供商建立特别的关系,要打通EPR、要做保税仓。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纯粹的互联网公司生存是很容易的,当你要考虑到变现的时候,必须要有非常成熟的组织架构、工具架构,对用户有更深的理解。

4个多月之后,我们很开心的一点是:

我们终于找到了自己不可替代的商业模式,我们通过“美月购”这样高频次的复购、自荐,构建复购频次很高的服务型电商,也给我们带来了非常不错的利润增长,看到未来我们的电商应该怎样优化和发展。

但是如果我们不走出这一步,继续去刷用户数据和报告,跟行业里其他竞品一样,纯粹拿流量来说事情,我相信我们的团队会因此变得更加愚钝和笨拙。他们会认为自己很强大,因为流量是可以花钱买的,所谓第三方报告也是可以花钱买的。但是用了笨的方法之后,反而走出来,感觉非常真实,而且看清楚一条自己的商业化道路,预期也非常清晰,下一步该做什么,脑子里已经蹦出非常明确的结构化思路。

这是我第一个分享的故事:抛掉惯性,有时候惯性是一种惰性。

企业发展,要速度还是节奏?

我想讲的第二个故事,已经在一些场合分享过,但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包括在资本环节我所遇到的投资人和创业者,我认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或者沉淀下来。

我讲的第二点是:速度还是节奏的问题。

这幅图我画的是:什么鱼吃什么鱼。大家都听说过一个说法叫“大鱼吃小鱼”,后来互联网说“快鱼吃慢鱼”,做得快的互联网公司就把慢的公司吞掉了。但是你会发现,“快鱼和慢鱼”也不一定能够阐述今天的产业结构。先出来的产品,跑得快的产品就一定会赢吗?

我们先反思一下,比如OICQ和QQ,到底是哪个先出来?、易趣和淘宝哪个先出来?我们会发现快的企业都不是今天最成功的那个企业。

我们也可以看看今天的生活地图,我记得最早出来的一款叫“老虎地图”,但是那个时候,安卓机和苹果机的GPS网络都不是特别好,我看到大量关于老虎地图和导航的推广,但是到现在,基本都没有人在用这个产品了,基本上不是用百度就是用高德。

为什么跑得快、资本也融得快的企业,最后好像并没有变成了赢家。这就是我签名里的那句话:

节奏可能是更重要的。

以前我们说“大鱼吃小鱼”或“快鱼吃慢鱼”,但是当我们真正做一个企业很多年后,我发现找准自己的节奏,远远比单纯的快慢更重要。

我身边也有一些企业或创业企业,它们喜欢不假思索地去跟随别人的一些步伐,称之为“再不做就来不及了”,要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快一点融资、快一点抢市场,好像一切不快就要输了一样。你会发现,当你在快的过程时,没有时间去沉淀和思考,团队很快搭建,所谓的商业模式、数据结构都没有经过推敲和验证,甚至连一个数据的架构都没有,更多靠创始人和创始者团队的嗅觉和直觉去判断。

我们经常看到竞争者在前面跑得很快,就一味学习它的方式,追在后面,好像我们也很快,但是竞争者为什么会这样做?我们自己没有用具体的数据去印证这样做到底是对还是错,只是一味地在表象上借鉴它们的方法和方式,这样的结果是导致你自己做事的方法、团队架构、招人方法,都会产生巨大的惰性。

如果你的竞品砸很多钱在广告投放上,你也去投钱在同一渠道上抢它的用户流量,却没发现对方到底用了什么策略、什么时候投、什么时候停、什么方法和关键词,最重要的是它是否配合了一些产品类活动或者促销,让这些流量能够沉淀下来。

一味地学习对方投放的手段,最后你会发现你投放出去了,但是效率不一定会高,还不如沉淀下来,静心观察和学习。

如果你不去推敲适合自己的方式,一味效仿别人的推广方式和产品模式,你的团队会非常慵懒,只会抄袭,只会拿钱去砸。

当有一天去告诉你的团队:“对不起,我们现在账上不够你去这么耗”,你会发现你当年花快钱建立起来的快团队、做事的快方法,全部变成了你资本寒冬里的束缚和累赘。

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用便宜的方法做事情、在应用市场获得推广位、把一个商品推荐到用户的心目中去。他们只会用最慵懒的、最快的方法、最多的钱去抢占。因此,你的团队会变得非常笨。

当然,招聘也会变得非常笨,他们只会用猎头公司,只会用撬墙角三倍工资的方法来挖人才。你会发现,你的企业文化可能也变得非常慵懒,因为你一直只在乎岗位的人快一点到位,产品快一点做起来,大家没有时间去务虚,没有时间去思考背后用户的意义是什么,所以我们会发现:快不一定就赢了。

就像田忌赛马:什么时候,放什么马。你的竞争对手放快马的时候,你就一定要放快马吗?还是根据你的判断,这个时候忍一忍?当它的快马跑完了,只有慢马了,这个时候你可以放你的快马,一决胜负。因此,第二个故事我想说的是:速度的重要性有时候并不比节奏高。

做产品和企业,要保有初心和良心

我想讲的第三点不是“物美价廉”,这只是这张图的标题。

我想讲的是:“初心”和“良心”。

我父亲是一名实业创业者,他二十多年前开始做中成药,他教会我蛮多东西的。为什么今天药品行业的创新和品质都有问题?他说了很多很让我感慨的事情,也让我意识到在商业环境里,“物美价廉”其实是一句骂人的话。

在七八十年代,电视上面播得最多的是“物美价廉”,好像所有的东西都必须物美且价格便宜,这种多年的消费习惯,是上一辈人的心态,它们买东西不管是不是最好的,起码应该不贵。

我前段时间和我父亲聊,正是“物美价廉”的思路,破坏了现在中国的商业环境和经济环境。

消费者会选择价格更低的东西,但价格更低的背后是压低成本,当更多的流水流向这样的企业,资本也会青睐于这样的企业,最后就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

我举个我父亲的例子。在医药行业,拿“天麻”打比方,天麻素和天麻粉都是国家药监系统所认可的材料,在做“天麻头风灵”的时候,用天麻素和天麻粉都是可以的,区别在于哪里呢?天麻素是化学合成天麻得主要成分,天麻粉是真的天麻研磨成细粉颗粒,两个成本相差40倍,把天麻研磨成粉是化学合成的40倍。

在这个商业环境里,大量企业得知这个消息后,会选择更廉价的天麻素。虽然法律是允许的,但略知中成药一二的人会知道一个原理,中成药起作用的往往不是它的主要成分。因为天马素的主要成分往往是淀粉或者水,虽然不伤人,但并没有什么用。

在这个环境里,大量企业开始选择用天麻素取代天麻粉,成本更低。虽然效果会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但是消费者会选择便宜的、天麻素生产的产品。于是,国家药监系统也觉得自然而然,认为这个药品卖得虚高,一杆子把这个药品做了最高定价。

于是本来做良心产品、用天麻粉做产品的企业丢掉了很多毛利,我父亲的“天麻头风灵”也就没有毛利,没有毛利后,一个企业是不是就不应该生产或推广这个产品呢?

作为一个商人,如果我们不想做违背良心做事情,那我们可以不干这个事情。比如我不想用天麻素,用天麻粉又亏本,那我是不是可以不生产这个药呢?这当然是选择之一,但是让我震惊的是,至今我父亲的企业还在用天麻粉生产这个药,它每卖一盒大概要亏几块钱。

他为什么要去做这个事情?原因很简单:企业招牌很重要。有很多长期头痛患者会习惯用这个药品,如果用不好的东西去替代,效果就会下降。如果不生产的话,他们只能去买那些假的或者是没有副作用、但吃了也没什么用的药品。他做了最差的选择,居然选择用亏本继续去供应这个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量。

我本来以为这个事情会以悲剧收场,公司会亏得一塌糊涂。

但是一个企业的初心和良心给他带来了很大的转机。

他用这样的思路做产品,他的整个团队,包括推广和销售团队信心非常强,对公司的信仰非常高,在其它的品类上面创造出了更高的利润空间。

当所有的产品都是凭良心去做,总有一些产品是不受到价格体系约束的,其它品类的上升是非常显著的。最有意思的是,其它品类也因为这个品类的固执和坚持,使得产品品质、渠道销售信心都倍增,所有的进货渠道都认为这个企业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更好的。

最终,虽然这个药品亏本了,但其它药品在同类领域的信任度和销售价格都在狂飙。消费者很多时候只要看到“贵州宏宇”出品的药品,对它的信任会有一个绑定的效应,它产生了一个更广泛的社会效应。

我想说的是: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因果,一个看上去比较笨的选择,不一定带来坏结果。就像“物美价廉”,如果所有的公司都生产廉价、劣质的东西,我们所有家庭里用的也是廉价、劣质的,所有企业挣的钱也都是黑心的、有问题的。周而复始的循环后,每个企业挣的钱都有问题,每个人做事情的方式都有问题,最后,这个社会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退一步,不要打死结

接下来,我想分享的最后一个点叫“打死结”。

这是我画的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地图,因为我们公司就在附近。大家可以看到左下角有个绿盒子叫“”,这就是周鸿祎周总的企业,他确实是在酒仙桥上。这个楼顶上画了人儿,写“Fuck”,为什么呢?朋友跟我反馈最多的就是他们出去谈商务合作,结果就被堵死在酒仙桥这条路上。

这张图分享的是酒仙桥路的真实现状,大家可以看到左上角的酒仙桥中路和右下角的万红西街,这两条路各有两个红绿灯。在下班或周末,你会发现这两个红绿灯绿着的时候,你也不一定能过得去,完全被车流堵死了。

我们可以看到橙色的线要左拐,蓝色的线从上至下也要左拐,但是两条路都被对方的尾巴堵死了。看到橙色这条线上的车想要从酒仙桥路行驶到酒仙桥中路时,被蓝色的尾巴堵死在酒仙桥路上,蓝色的这条线同理,所有直行的、左拐的、右拐的车全部都堵死在这条路上。

我用红色的圈画出这两个不该存在的尾巴,如果这两个尾巴不存在的话,这两条线的车都可以走,后面的路口就不再拥堵。为什么会有这两个红色圈圈加问号的尾巴呢?

酒仙桥路况

我觉得大家开车时都有这个经历,明明已经黄灯了,前面的车已经排到了上个路口的尾巴,但是我好像还能走,我就一定要顶着它屁股后面。不管是不是已经把中间道给斩断,因为我是可以走的,我是绿灯。也有一些人可能像我这样,在路口停住了,哪怕我是在绿灯或者黄灯快变红的时候,不再往前走,我会遭遇什么呢?后面的车不停地按喇叭,或者后面的车特别快地超到我前面,他自己也堵在上个路口。

中国人开车着急的态度,就像我们做企业一样。

有时候你明明知道,你会堵在那里走不了,但你不走的话,又有很多人念叨你。比如资本、商业环境或竞争的压力,它会催着你,把你的车停在一个并不通畅或者你也不知道是否能过去的路口。这个问题看似很多企业家地学习能力和智商提升比其他人要高一些,但是其实不然,有句话“身在此山中”,我觉得并没有比这些造成拥堵的车主更加聪明。因为我们在当下,备受经济和竞争压力,往往会做出一些不假思索的事情,就像我前面案例讲的那样,我们似乎在被外力推着做决定。

那么“打死结”能不能靠一家企业或者一己之力来扭转局面呢?我还是给大家举一个堵车的例子。有一天下班在路上,发现这个路口快要堵死了,于是我就把我的车挂在N档,停在路上。我让前面的车该左拐左拐、该直行直行,任后面喇叭按得再凶,我就是不走。我堵在这儿不走的话,后面的车也得等一等,于是我放了大概3分钟的水,前面的车无比通畅,等我再走的时候,这个路口就完全通畅了。

同样,在年,我们迫于竞争和压力,不得不做一些大的市场投放,因为似乎所有竞品都砸钱抢流量,这时我们就做了一条最笨的方法,我要求我的团队去找不花钱的做流量和用户的方法,于是他们发现了ASO的方法(ASO就是APPStorOptimization应用商店优化,在移动应用商店中去推广你的APP——笔记侠注)

其实我们是真正的ASO鼻祖,我可以分享一些截图给大家看,这些截图里,你搜一线应用“







































白癜风皮肤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mae.com/tmjz/15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