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中医治疗 https://m.39.net/pf/a_4361603.html
12月22日冬至,又称“冬节”、“贺冬”。进入冬至也意味着已经进入到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冬至后,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中医理论认为冬至时人体阴气已达到极盛,阳气开始萌芽,故养身也应顺应这一趋势,可适时滋补阳气。
冬至养生要点“躲、养、补、防”躲冬至是人体抵抗力最差的时候,人极容易受寒,也容易生病,所以,冬至前后养生的核心就是“躲冷”,一定要做好防寒工作,特别是中老年人及幼儿,应注意保暖。
建议:冬至养生讲究“去寒就温”,平时要小心保护自己,注意头部,脚部和颈部的保暖,避寒风,避冷水,避生冷饮食。
养冬至到,阳气始生,补阳正当时。此时要尽量减少阳气的消耗,保养精气。养生应以静为主,早睡晚起,切忌过于运动出汗。同时养心也很重要,应避免过于思虑或过度劳累,积劳成疾。房事宜有节制,避免耗损肾阳。
建议:冬至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有条件的可适当参加八段锦及太极拳两种运动方式,也可以通过午间小憩、晒太阳、泡脚、膏方、针灸、穴位贴敷等的方式更好地养生。
补常言道“冬至进补,开春打虎”。冬至以后,人体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滋补作用。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中医首选温补类食物,此时可适量进食牛肉、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既可御寒,又可补益人体之阳。但量不宜过多,否则易内生湿热,损伤脾胃。有鉴于此,可适当同食一些蔬菜和水果,如马蹄、藕、萝卜、白菜、猕猴桃、柚子、甘蔗等,以防过食而上火。
建议:饮食时宜少量多餐,温热熟饮,食物搭配宜“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这样既保证身体所需又不伤脾胃。同时可食用一些坚果类食物,起到补肾阳健心脑的功效。
防冬至时节,天气寒冷。对体质较弱者,尤其需要做好呼吸道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还有一种疾病不得不提了,天气寒冷时没有注意到手、脚、耳、脸等部位防寒保暖,冻疮就前来“报到”了。当然,如果患有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差、手足多汗、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也会引起或诱发冻疮,所以大家应及时预防。
建议: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适当锻炼,注意休息,定时检查,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过去已生过冻疮的部位,应特别注意保暖防湿,通过食物温补和药物预防。
冬至进补食谱自己动手做起来吧·麻油拌菠菜
[配料]菠菜1斤,食盐、麻油适量。
[做法]菠菜洗净,开水焯熟,捞出入盘,加入适量食盐,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通脉开胸,下气调中,止渴润燥。
·羊肉炖萝卜
[配料]白萝卜克,羊肉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5、6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炒双菇
[配料]水发香菇、鲜蘑菇等量,植物油、酱油、白糖、水淀粉、味精、盐、黄酒、姜末、鲜汤、麻油适量。
[做法]香菇、鲜蘑洗净切片,炒锅烧热入油,下双菇煸炒后,放姜、酱油、糖、黄酒继续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鲜汤烧滚后,放味精、盐,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装盘即可。
[功效]补益肠胃,化痰散寒。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
·山药鱼片
[配料]鱼肉片-g,山药20-30g,青萝卜g,葱丝、姜丝、胡椒粉、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山药去皮洗净压成细末;鱼肉片放人碗中加适量淀粉、精盐,打入1-2个鸡蛋,拌匀后腌约20分钟,投入热油中炸熟;锅中留少许油,烧热后加入葱丝、姜丝,拌炒片刻,加适量水,烧开后加入山药末、炸熟的鱼片、青萝卜丝、精盐,用小火炖约20分钟,加胡椒粉和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防治性功能衰退。
·天麻炖乌鸡
[配料]乌鸡1只(约g),天麻25g,川芎、白茯苓各10g,姜片5g,料酒10g,精盐适量,香菜段少许。
[做法]乌鸡放入冷水中,烧开,焯去血沫;中药洗净,放入鸡腹中,用线缝好口。把乌鸡放入砂锅内,加入姜片、料酒和适量水,烧开后用小火炖约1小时,放精盐再炖约20分钟至材料熟烂,撒上香菜段即可。
[功效]乌鸡舒经活血、调节内分泌等功效,对老年女性大有益处。天麻、川芎、茯苓对神经衰弱的头昏、头痛、失眠等,均有辅助治疗之效,既能平肝熄风止痛,又能滋养镇静安神,与乌鸡等配合,补虚作用颇为明显。
医院温馨提示:温补食物呈现温热性,吃了能生热、暖胃、助阳、益气、御寒、保温。但仅适用阳虚或气阳亏损,如肢冷、畏寒、乏力、疲倦、小便清长而频或水肿等症患者,和普通人。阴虚热盛者禁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