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家邢恺做客直播间,带您了解围绝经期

FM《养生有道》栏目

今天

邀请湖州市妇幼保健院

主任中医师邢恺

做客直播间

和您一起聊聊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诊治

医师简介

邢恺,主任中医师,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现浙江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妇科工作25年,师从杭州何氏女科第四代传人何嘉琳教授。入选南太湖医疗卫生领军人才C类人才。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曾赴杭州市中进修,擅长月经失调、多囊卵巢、卵巢早衰、不孕不育、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孕前调养、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的中医治疗及膏方调理!主持完成及参研课题多项,在中华中医药学刊、中医杂志、浙江中医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负责举办省、市级继教班各1期,承办市级年会2期,多次获优秀论文奖。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诊治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绝经综合征(MPS)、更年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绝经可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两种。自然绝经指卵巢内卵泡用尽,或剩余的卵泡对促性腺激素丧失了反应,卵泡不再发育和分泌雌激素,不能刺激子宫内膜生长,导致绝经。人工绝经是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用其他方法停止卵巢功能,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单独切除子宫而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者,不作为人工绝经。发病年龄多为45-55岁。若40岁前发病者,应考虑为卵巢早衰。

中医称之为:绝经前后诸证。是指女性绝经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阵发性烘热汗出、五心烦热、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头晕耳鸣、心悸失眠、面浮肢肿、或皮肤蚁走样感等症状,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亦称“经断前后诸证”。

这是女性生长发育、生殖与衰老的自然规律。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月经紊乱:是围绝经期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分为3种类型:

(1)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最后绝经。

(2)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然后逐渐减少而停止。

(3)月经突然停止,较少见。

2、血管舒缩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为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所致,是雌激素降低的特征性症状。其特点是反复短暂的面部和颈部及胸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烘热,出汗。一般持续1-3分钟,症状轻者每日发作数次,严重者十余次或更多,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该症状可持续1-2年,有时可长达5年或更长时间。潮热严重时可影响妇女的工作、生活、睡眠。

3、自主神经失调症状:心悸、眩晕、头痛、失眠、耳鸣等。

4、精神神经症状: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如激动、焦虑、抑郁、不能自我控制等情绪症状,记忆力减退。

5、泌尿生殖道症状:泌尿生殖道萎缩,出现阴道干燥、性交困难及反复阴道感染,排尿困难、尿痛、尿急等反复发生的尿路感染。

6、骨质疏松:绝经后妇女因雌激素缺乏使骨质吸收增加,导致骨量快速丢失而出现骨质疏松。50岁以上半数女性会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一般发生在绝经后5-10年内,最常发生在椎体。

7、阿尔茨海默病:绝经后期妇女比老年男性患病风险高,可能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8、心血管病变:绝经后妇女糖脂代谢异常增加,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发病风险较绝经前明显增加,可能与雌激素水平低下有关。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检查:

1、性激素六项: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升高,绝经过渡期血清FSH>10U/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闭经、FSH>40U/L,且E2<10-20pg/ml,提示卵巢功能衰竭。同时伴有促黄体生成激素(LH)升高,孕激素P下降。

2、抗缪勒管激素:了解卵巢功能。

3、常规妇科检查,包括TCT、HPV宫颈筛查等。

目的:检查外阴,宫颈,阴道,子宫附件是否有异常及病变。

4、盆腔超声、CT、磁共振检查可展示子宫和卵巢全貌以排除妇科器质性疾病。排除子宫、卵巢肿瘤,了解子宫内膜厚度。

5、由于卵巢无排卵,雌激素水平波动,易发生子宫内膜癌。对于异常出血者,应行分段诊刮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排除恶变。

5、测定骨密度等,了解有无骨质疏松。

6、其他如血甲状腺功能检测,血生化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肿瘤标志物。及时发现是否有异常以及做出鉴别诊断。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要点:本病治疗应注重固护肾气,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温燥,更不可妄用克伐,以免犯虚虚之戒。若涉及他脏者,则兼而治之。

1、肾阴虚证

症状:绝经前后,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燥咽干,或皮肤瘙痒,月经周期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阴,育阴潜阳。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生龟甲、生牡蛎、石决明。

常用中药: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

加减:若出现双目干涩等肝肾阴虚证时,宜滋肾养肝,平肝潜阳,以杞菊地黄丸加减;若头痛、眩晕较甚者,加天麻、钩藤、珍珠母以增平肝息风潜镇之效;若肾阴亏,伴情志不遂,以致肝郁化热者,症见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心胸烦闷,口渴饮冷,便秘溲赤,治宜滋阴疏肝,方用一贯煎;若头晕目眩、耳鸣严重,加何首乌、黄精、肉苁蓉滋肾填精益髓。

2、肾阳虚证

症状:绝经前后,头晕耳鸣,腰痛如折,腹冷阴坠,形寒肢冷,小便频数或失禁;带下量多,月经不调,量多或少,色淡质稀,精神萎靡,面色晦暗;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

治法:温肾壮阳,填精养血。

代表方:右归丸

常用中药:熟地、山萸肉、山药、附子、肉桂、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枸杞。

加减:若肾阳虚不能温运脾土,致脾肾阳虚者,症见腰膝酸软,食少腹胀,四肢倦怠,或四肢浮肿,大便溏薄,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缓,治宜温肾健脾,方用健固汤加补骨脂、淫羊藿、山药。

3、肾阴阳倶虚证

症状:绝经前后,乍寒乍热,烘热汗出,月经紊乱,量少或多,头晕耳鸣,健忘,腰背冷痛;舌淡,苔薄,脉沉弱。

治法:阴阳双补。

代表方:二仙汤合二至丸加何首乌、龙骨、牡蛎。

常用中药:仙茅、淫羊藿、当归、巴戟天、黄柏、知母。

加减:如便溏者,去当归,加茯苓、炒白术以健脾止泻。

4、心肾不交证

症状:绝经前后,心烦失眠,心悸易惊,甚至情志失常,月经周期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头晕健忘,腰酸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血,养心安神。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

常用中药:人参、玄参、当归、天冬、麦冬、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酸枣。

Q邢医生,我今年45岁,从去年开始月经一会儿提早,一会儿推迟,量也比以前少了,我是不是要绝经了,是不是应该吃中药调理。A

邢医生回复:这位听众你好!根据你的年龄和症状,考虑卵巢功能下降引起的月经紊乱,我前面也讲到绝经前后诸证多发在45-55岁,医院来做一个激素(包括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AMH)、超声及妇科检查,女性激素六项一般建议月经第三天采血检测,如多月没有来月经,则随机检查,我们根据激素水平及超声检查结果综合评估。并且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后开具中药进行调理。平时注意作息要规律,饮食均衡,可以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到了冬至前后可以加上膏方进行调理。

Q

我今年49岁了,最近月经很乱,常常来了就不肯干净,我还有一个环,放了大概有20年了,去年B超做了还有一个子宫肌瘤,是不是可以来吃中药治疗?

A

邢医生回复:这位听众你好!根据你的症状,医院做一个详细的检查,你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1、卵巢功能下降导致的月经紊乱,2、长期放置节育环,导致子宫内膜炎症而引起的出血,3、子宫肌瘤导致的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肌瘤我们分3种:浆膜下子宫肌瘤、肌壁间子宫肌瘤、粘膜下子宫肌瘤,一般浆膜下子宫肌瘤对月经不会产生影响,粘膜下子宫肌瘤或较大的肌壁间子宫肌瘤会对月经产生影响,导致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医院详细检查,包括超声、血常规、凝血功能、宫颈筛查等,必要时可以取环加诊断性刮宫,在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上,我们再予以中药辩证治疗。

Q

邢医生,我今年48岁了,最近常常感到一阵热,一阵热的,晚上常常出汗,并且睡眠也不好,月经有半年多没来了,我是绝经了吧?晚上睡不好真的好难受,可以来吃中药吗?

A

邢医生回复:这位听众你好!根据症状,你符合绝经前后诸证的诊断,但对于是否绝经,其实,这是一个回顾性的诊断,40岁以上女性,末次月经后12月未来月经,排除妊娠,且排除因化疗放疗,排除因服用抑制卵巢功能的药物引起的停经,且激素水平符合绝经期水平,则诊断为绝经。所以你现在还不能诊断为绝经。根据你的描述,初步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的肾阴虚证,肾阴不足、虚阳上越,心火上炎、心神不宁,导致闭经、潮热汗出和失眠,医院详细检查,并根据舌苔脉搏等开具中药处方。

来源:FM湖州综合广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mae.com/tmjb/78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