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头痛,就靠它了李孔定屡试屡验方升降调

导读:调肝汤内用钩芎,蔓附柴芩麦芍同。雪决青皮甘草入,头疼剧烈责肝风。

组成:钩藤30~50g,川芎30g,赤芍30g,香附15~30g,蔓荆子15~30g,青皮15g,六月雪30g,柴胡15g,黄芩15g,麦芽30g,石决明30g,甘草10g。

主治:非器质性病变的各种慢性头痛,其痛较剧,时作时止,或频繁发作赖常服西药镇痛者,均可选用本方。

方义:此证的特点是作止无时,与“风”象相类。凡“风”皆与“肝”有关。风邪深伏于肝,待时而作,作则头剧痛,郁久强伸故也。肝喜条达,故疏肝理气为制方之要,柴麦附青足胜其任;肝风上干清空而痛,故须镇肝息风而速除所苦,钩蔓石决足以为功;肝郁则血瘀,血瘀又反过来促进肝郁,故须辅芎芍及六月雪以活血;肝郁常易化火,故佐黄芩以清肝。本方以疏肝理气、镇肝息风为主,活血清热为辅佐,使肝调风息,血畅热清,其痛自止,故名升降调肝汤。

加减:苔厚腻者夹痰湿,去石决明,选加牡蛎、白术、茯苓、制南星之类;久病赖西药维持者,加天麻蜜环菌片;剧痛难忍者,加蜈蚣、全蝎;兼高血压者,去青皮、甘草,加桑寄生、枸杞子;睡眠差者,加酸枣仁、夜交藤;夹寒者,加吴茱萸、生姜。

禁忌:忌食辛辣、肥肉及鸡鱼卤腌等味厚之物,勿动气、过劳。

方歌

调肝汤内用钩芎,蔓附柴芩麦芍同。

雪决青皮甘草入,头疼剧烈责肝风。

验案

1.曹某,女,47岁,年9月初诊。右侧头痛近半年,时轻时重,常因晒太阳或情绪变化而加重,痛甚时欲以头撞墙。医院住院治疗,服用镇静止痛类药物及注射“胰岛素”等,头痛仍反复发作。昨日因家事争吵后,右头部剧烈掣痛,伴头昏涨,失眠,心烦,不欲饮食,二便正常,血压/60mmHg。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弦细。月经量少,色暗,3天即净,周期不定。

证属肝肾虚衰,肝郁气滞,肝风上扰清空,以升降调肝汤加味,即原方加熟地黄30g,枸杞子30g。服2剂后,头痛减轻,呈绵绵隐痛状,睡眠改善。续服上方8剂,诸症悉除,随访无恙。

2.林某,男,41岁,年4月17日就诊。患者头痛反复发作2年余,脑电图、脑血流图、头部CT等检查无异常。每次发作无明显诱因。发则头顶涨痛连及目眶,耳鸣,口干口苦,大便长期燥结,7~10日一行。常服“头痛粉”“去痛片”等西药。此次头痛复作已3天,服西药未见减轻,诊见舌红,苔黄厚腻,脉沉弦,大便已5日未解。从头痛部位及痛有休作之特点,知其为肝风头痛,气血不畅,肠道积滞。方用升降调肝汤加减:钩藤30g,川芎30g,赤芍50g,香附30g,蔓荆子30g,黄芩15g,柴胡15g,枳实30g,郁李仁15g(打碎),甘草10g。服药2剂,头痛减轻,大便转润,2日一行,仍有口苦口干之症,但苔已转为薄黄,舌转暗赤。前方减枳实之量,加知母30g以清之润之。服药半月,头痛不作,大便1日一行。随访半年,头痛未发。

(谭亚萍整理)

本文摘自《李孔定自创41首屡试屡验方》

推荐:

余本秘方验方集,转发此文,送完为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mae.com/tmjb/78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