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黔行帮助他人,成就自己暑假让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让一个人、一户人家掉队。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贵州黔东南州是杭州对口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兄弟地区,成百上千名杭州扶贫干部、投资商在千里之外与当地人同创业、共发展。

“杭州市帮扶黔东南州工作队”在遥远的黔东南,大到厂矿企业,小到社区乡村,知名度极高。

工作队以“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为指导思想,把杭州效率、杭州思维、杭州实干落实到黔东南的扶贫行动中去,结出累累硕果:

推广牛蛙稻田混养,为当地数千亩水田每亩增收超过万元

扶助当地特色酸汤产业开设工厂批量生产,使地方饮食配料远销杭州、上海、福州等大城市

帮助当地天麻、茯苓等药材产业集约化发展,以龙头专业户带领大批农户共同走向富裕

针对女娃教育设立奖励基金,让大批山里的女孩子得以上学受教育

杭州来的扶贫医生,让当地医疗水平走上新台阶

因为有了杭州扶贫教师的引领,当地教育的落后面貌正在发生改变……

今年暑假,每日商报将在杭州中小学生中选拔一批“公益担当”,化身小记者,在专业记者的带领下,前往黔东南,与杭州扶贫队的干部面对面,进行一次非常有意义的采访与交流活动。

专业记者带队

深入采访东西部扶贫写作

引导产业发展(产业项目扶助)、提升社会服务(文教科卫帮扶)、扶贫先扶志(转变当地落后的发展思路),是杭州扶贫干部周国江(担任黎平县委常委、副县长)的三大扶贫法宝。

本次公益采访活动,小记者们将作为时代的见证,在商报专业记者的带领下,带着心中的疑问与好奇,与周国江等扶贫干部面对面,聊一聊扶贫这件大事,听一听扶贫干部的经历与感悟,记录下他们的无私与硕果。

在每天采访活动的前一晚,随团的大记者将会对小记者们进行采访培训。

培训些什么呢?

让小记者们了解第二天的采访对象,引导小记者们独立思考,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为第二天的采访做好准备。

采访完成的当天晚上,大记者还会带领小记者们交流当天的采访情况,引导小朋友总结、归纳、整理自己的采访笔记,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切入点,写下属于自己的报道和作文。

或许有家长会问,几次简单的指导与采访,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采访的过程,是孩子观察力、自信心不断提升的过程。”楼时伟原是杭州日报主任记者,曾经担任过杭报小记者培训营的特别顾问。

在他的观念里,孩子参与采访、写作的过程,是一个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交流沟通、语言表达、归纳总结的过程,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

比如,采访前,要先熟悉受访者相关背景资料,这就需要一个收集资料的过程,这当中涉及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采访时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再比如,如何让陌生的受访者打开心扉,侃侃而谈?这就会非常有效地锻炼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采访结束后,要从受访者众多的话语中,提炼出有用的重要信息,这一点就非常考验梳理与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也正因此,不少经过记者职业锤炼的人,最终成为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如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都是我们身边的“记者名人”。在国外,甚至有不少总统,也是从记者起步的,可见记者确实是一个锻炼人的职业。

商报组织这样一次公益扶贫采访,就是希望能通过一次不一样的历练,让参与此次活动的孩子能有一剂成长路上的催化剂。

“小记者”将主笔

“为爱黔行”报纸特刊

本次活动,每日商报将派出专业记者、编辑,随团指导“小记者”们采访、交流和写稿。返程后,更计划不惜成本,以“小记者”为主笔,出版一份16个版的“为爱黔行”特刊。

(小记者战“疫”特刊)

特刊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除了文笔好的孩子可以大显身手,擅长摄影的孩子可以用镜头记录,喜欢画画的孩子可以用绘画描述,参与到这次特别的报道的小记者报道活动中去。

(小记者绘画作品投稿)

即使作文水平不是特别好,写不出几句话的孩子,我们也给每个人预留了展现的机会:“家长学堂”和“每日商报”两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mae.com/tmjb/52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