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得天独厚的物种资源以及多样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云南兼容并蓄、独树一帜的美食文化。
云南美食种类之多,连号称吃遍云南“旮旮旯旯”的洋芋君也难以评价出每个州市的最美味。那么,在你的心目中,最能代表云南地方特色的美食,是哪一道呢?
昆明|
豆花米线VS豆面汤圆
豆花米线是昆明最传统的风味小吃,可以解馋,也可以当正餐吃。豆花米线一般使用酸浆米线,配料是冬菜,豆花,生韭菜.调料不外乎昆明汤池老酱,花生,甜酱油,咸酱油,辣椒油,蒜姜汁,胡椒面,舂碎的香花生,芝麻味精等,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或辣或香,或浓或淡,细微的差别只有真正的米线族才知道。
豆面汤圆是昆明人最喜爱的小吃之一,有的包馅,有的不包馅,但以外面要滚粘上一层熟黄豆面为其共同特点。把煮好的汤圆放到装有豆面的盆里轻轻摇晃,汤圆就裹满了香香的豆面,最后再浇进一些红糖汁,让包了豆面的汤圆不那么干,更让汤圆皮有了丰富的味道。
玉溪|
青松烧鸭VS酸汤米线
玉溪烧鸭是玉溪菜谱中的头牌。因为选用以青松针叶晒干扭成的“草团”为燃料烧成的又叫做“青松烧鸭”,质味鲜嫩清香,肥肉鲜而不腻,净肉软而不粘,骨脆汁甜。
酸汤米线以杨才科家的最出名。雪白的米线、金黄色的凉粉、翠绿的韭菜、乌黑的酱油和鲜红的油辣椒,整碗米线色彩艳丽,入口凉爽、清香。玉溪乡村有一种说法,赶街,不吃碗杨才科的酸汤米线,等于没上过街。若是到玉溪来旅游,可千万别忘了来一碗酸汤米线,当一回老玉溪人哦!
曲靖|
沾益辣子鸡VS蒸饵丝
沾益辣子鸡是滇菜代表作,也是曲靖、沾益的宣传名片,产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西平镇,有百年历史,因其选料精殊挑剔、制作道序复杂、味道辣香爽口而出名。凡到曲靖者,都以一尝为快,甚有驱车百里而专程品尝者,名声大噪,被称为滇中一绝。
曲靖蒸饵丝,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在曲靖市学院街口有一家餐馆,虽然门面不大,但因该店供应的主要小吃品种蒸饵丝制作精细,风味独特,故每天都引得顾客盈门,几年间便声名大振。吃完饵丝,再喝上一小碗撒了葱花的筒子骨汤,回味无穷。
楚雄|
烤小猪VS全羊汤锅
烤小猪是元谋一带具有地方风味的传统佳肴,原材料上,它选用瘦肉型小猪,把它弄干净以后,涂上各种佐料,放在木炭火上烘烤,直至皮黄肉熟。元谋和禄丰一带的烤小猪口味最正宗,路过此地,一定要点这道菜。
全羊汤锅是彝族人待客的一道名肴,将宰杀后肥羊的所有部位全部切成块,放在一锅煮,煮的时候除了放盐,不再放任何佐料,当食用的时候再放花椒、辣椒粉、薄荷等。
文山|
三七汽锅鸡VS岜夯鸡
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到临安府即现在的建水县巡视,知府立刻命令当地厨师为皇上献上一道佳肴。当时年仅24岁的小厨运用火锅的原理,改制成美观的汽锅,熬出的鸡肉味道十分鲜美,乾隆尝后赞不绝口,于是汽锅鸡便成为了国宴名肴。加入“三七”、天麻、虫草等名贵药材烹饪,便成为“三七”汽锅鸡、天麻汽锅鸡、虫草汽锅。
“岜夯”为壮语,意为酸汤,是用红青菜或野菜制作的一种酸菜汤。烹制岜夯鸡时,首先将洗净的鸡肉切为小块,用佐料拌匀浸透,再把准备好多种佐料入锅,倒入酸汤,沸腾后放入青菜、猪油,煮一至三分钟后放入鸡块即可。岜夯鸡以香甜、鲜美和奇特的酸味为特色,油而不腻,开胃,易消化。
大理|
乳扇VS凉鸡米线
“云南十八怪”有一怪为“牛奶做成扇子卖”,这说的便是乳扇。乳扇其实是一种奶酪,由牛奶制成,半透明状,光滑油润,片状成卷,吃法很多种,生吃、干吃、凉拌、烧烤、油炸着吃皆可,可与云腿一起用于烹调,也能作为可口的下酒菜。乳扇在大理随处可见,它的美味早已深入人心。
凉鸡米线是大理古城美食的当家花旦。鸡丝煮熟后以核桃酱和小粉做成卤汁,搭配着辣椒汁和蒜末,为了美观通常还会撒些葱花和芝麻,吃起来微辣,恰好的酸味,鸡肉的嫩和米线的香混为一体,极为爽口,很快就能将一碗滑下肚。
保山|
大救驾VS河图大烧
大救驾是云南腾冲县最出名的小吃之一,制作的方法是将饵块切成小片,再加上火腿、鸡蛋、肉、萝卜、番茄等,一起放在锅中爆炒而成。
相传,明永历帝逃亡的时候,逃到腾冲这一带时,已经饥饿交加。当地一家好心的农户,为他炒了一大盘饵块,永历帝觉得世界上竟有如此美味的食物,回味之余,感慨:“救了朕的驾。”于是,大救驾便成了腾冲饵丝饵块的代名词,名声不径而走。
大烧,又称“烤猪”,素为保山盛筵上的一道大莱,尤以河图乡人所烤最负盛名。将适龄壮猪宰杀除毛清腔后缝上破口,通体涂上以芝麻油、蜂蜜酱油及多种香料调制的混合调料,再将其整个架在栗炭火上边翻边烤,边烤边涂调料,直到熟透为止。大烧外酥内嫩;皮色金黄油亮,香脆酥润;肉质鲜嫩细腻,甜而含香。其色、其香、其味均非寻常烹制方式之所能比。
普洱|
肉心水酥VS鸡豆腐
肉心水酥是普洱地区的传统名菜,以墨江的较有名。特点是既泡又酥,又香又甜,既是菜又是汤,男女老少均爱吃。将瘦猪肉、花生仁、鸡蛋、面粉等,拌好后放入油锅炸至微黄取出晾干,然后放入清鸡汤或猪排骨汤中煮至浮起,再撒进味精、胡椒粉,然后舀入装有豌豆尖的菜碗里即成。当地人称之为“压桌菜”。
鸡豆腐是思茅的一道传统名菜,原料主要是鸡肉和鸡蛋。成品状如水豆腐,撒上备好的蛋片丝、火腿丝、葱花等佐料即成。食用时用羹匙盛起品尝,味道鲜而微甜,男女老少均爱吃,营养价值很高,到思茅的人都喜欢尝一尝。
西双版纳|
香竹饭VS香茅草烤鱼
香竹饭,傣语称“考澜”,只能用具有特殊香味的香竹“埋考澜”煮制。煮香竹饭,选用当年长成的嫩竹,依节砍下,每段留一竹节。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钟后,放在炭火或烤炉内用微火烘烤。食用时,敲打竹筒使之变软,竹筒内壁的竹膜便粘在饭上,用刀一剖两半,香竹饭便脱竹而出,香气浓郁,饭软而细腻。
香茅草是一种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的香料,本身具有柠檬香味,有着醒脑通气的功效。将洗净的鱼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放在火上烤的同时抹上一层油光光的猪油,这样烤出来的鱼色泽更鲜艳,自然也更加入味。最具特色的是在鱼肚内放入傣家特制“番茄喃咪”酱料,滋味好极了!一般在夜市大排档都能吃到哦~
德宏|
火烧乳猪VS豪甩
火烧乳猪是傣族待客的一道上等菜。要选用德宏小耳猪,皮薄、肉质细嫩,最好半年左右的小猪,去内脏,塞入调料后用竹篾缝合,用文火烧烤,烧到焦黄冒油时,边烧边用尖刀将皮刺破,洒上湿稻草灰,再用火烘烤,待散发肉香时即可切片入席。食时要配傣味蘸水碟。
豪甩为傣族的风味小吃,用料为当地产的干豌豆粉和上等饵丝,先把碗豆粉调制成稀豆粉,把饵丝烫好后放入葱姜末、精盐等调味,再佐以草果、辣椒酱、八角油、白兰花油。
红河|
过桥米线VS烧豆腐
传说清朝时,有位秀才常到蒙自县城外德同湖小岛上读书,贤妻每天给丈夫送饭。秀才常常苦读忘了吃饭,凉了才随便吃点。偶然一次妻子受到鸡汤浮油能保温的启示,常变化着花样把热米线送给丈夫吃。第二年,秀才考上了状元。贤妻的故事在当地逐渐传为美谈,因为妻子到岛上要过一座桥,而把这种米线取名“过桥米线”。
红河的石屏豆腐用其方形豆腐烘烤后蘸调味料吃,吃到嘴里细腻滑润,嚼之有劲,越嚼越香。石屏烧豆腐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蘸调味汁吃,一种是用烤熟的豆腐蘸花椒盐和辣子面吃。
丽江|
腊排骨火锅VS鸡豆凉粉
腊排骨火锅是纳西名菜“三叠水”的第三叠——“热烈叠”中的一道主菜,原来只能在宴客或是过年的时候吃。由丽江腊排骨、土豆、豆芽、冬瓜、树番茄一锅煲出,排骨软糯而不离骨,吃的时候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腊香味。若是吃到一半不觉过瘾,还可加份丽江酥肉,就算炖久了依然香脆。
鸡豆凉粉可以算是丽江古城的招牌小吃。鸡豆,是丽江地区独有的一种豆类。鸡豆凉粉呈墨绿色,可切片加佐料凉拌,也可切片在油锅里煎至两面金黄,再蘸着蘸水吃,口感脆嫩麻辣,相当爽口。
迪庆|
酥油茶VS琵琶肉
人类离不开水,就像藏民离不开酥油茶。酥油茶的制作讲究,藏民从牛奶中提炼出营养价值极高的酥油,再把酥油和土茶混合,添加其他香料和盐,一种美妙的味道就产生了。就像变魔术,原来奶和茶的结合不知可以是奶茶,还可以是酥油茶,酥油茶无不体现着藏民的智慧。
在迪庆藏族人家过大年三十时,丰盛的晚餐桌上有一道肉色油亮鲜红,肉味浓烈香鲜的腌肉——琵琶肉。将猪刮毛洗净,开膛取出内脏,剔去骨头,撒上用花椒、胡椒、草果、盐等调制的佐料面,还要抹上烧酒。用线把刀口缝好。在猪耳朵里各塞上一个核桃,在猪鼻孔里也各插一根粗细刚好能塞严鼻孔的小木棍。放几天之后,取出木棍,灌一些盐水进去,再塞严木棍腌制即可。
临沧|
鸡肉烂饭VS火腿木瓜鸡
佤族鸡肉烂饭是临沧市耿马县的特色美食。取鲜嫩乌骨子鸡和新谷米一起放入锅中煮,然后再放入茴香叶、青辣椒、辣料、阿佤芫荽、葱、蒜、香子、薄荷等佐料稍煮即可。凡到过佤族地区或曾在佤族地方生活过的人,对“模尼亚布绕”——鸡肉烂饭肯定不陌生,它是佤族人民迎宾待客的美味佳肴。
火腿木瓜鸡以云县、临沧交界地羊头岩一带最为有名,这里头道水和蚂蚁堆的山地子鸡源充足、盛产木瓜,给制作提供便利。火腿木瓜鸡属药膳佳肴,吃之不仅口感好,还有保健价值。羊头岩地处交通要道,来往车辆行人多,对火腿木瓜煮鸡风味特感兴趣,往往专程赶至品尝。
怒江|
漆油鸡VS肉酒蛋酒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盛产漆树、漆油。漆油可食用,也可用作化工原料,还可入药。漆油鸡是生活在怒江峡谷的傈僳族喜爱的传统食品。逢年过节或远方的朋友到来,傈僳人都会做上这道菜来庆贺佳节、招待贵宾。
肉酒和蛋酒是用鸡肉或鸡蛋作引子制作的酒。先把肉鸡砍剁成小碎块,在锅里放上酥油或菜油,等油炼好后,把肉放进去,炒至又黄又脆时,稍退火,再倒上烧酒。酒的多少由吃饭的人多少为度,然后盖上锅盖焖上五分钟左右,从锅里取出,连肉带酒一块吃。
如果没有肉,用鸡蛋也行,做法也一样,那就叫“巩辣”,意思是“炒鸡蛋酒”。这种精工调制的肉酒和蛋酒,鲜美清香,甜辣适中,而且具有滋补身体,健骨舒筋的特殊功效。
昭通|
烤串串VS红豆酸菜汤
把优质牛肉切成薄片,穿在竹签上,放入特制的佐料水中浸一下,让味道渗透肉片中,抹上清油,在炭火上烤后放入佐料水中,再烤,如此反复两次,肉串就烤好了,撒上芝麻、辣子面,香喷喷的烤串串非常诱人。如果喜欢,还可以买上一个烧洋芋,一口肉串,一口洋芋,别有一番风味。
多年以前,因为昭通独特的自然条件,不可能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青菜吃,人们就发明了酸菜(也就是腌菜)。昭通又出产红豆,于是聪明的昭通人把两样名不见经传的普通菜品合而为一,成为了具有昭通特色,让人百吃不厌甚至魂牵梦绕的酸菜红豆汤。
其实,云南各地的民族菜色、小吃数不胜数,洋芋君只是例举了其中一些广为人知的美食。在云南,你真的可以“一天吃四季,十餐不同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