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养羊种谷种天麻记全能型致富能手

  深居大山,养牛、养羊、还养猪,种谷、种麦、还种天麻;年届四十,浑身是病,不喊不叫,朴实憨厚,执着坚强,还勤劳致富……

  

  在麻城市三河口镇饶家畈村5组徐家塆,饶文明——这位中年男子,与命运抗争,靠发展产业摆脱贫困,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面对困难很坚强

  

  饶文明,是三河口镇饶家畈村精准识别的一般贫困户。饶文明一家5口人,父亲年逾古稀,妻子体弱多病,两个小孩都在上小学,他自己还是个“病秧子”。

  

  说起过往,饶文明这位憨厚而又坚强的男子汉眼角还是被泪水浸湿了。

  

  父亲,70多岁的饶国平老人,年在部队做过心脏手术。年退伍回乡后身体一直不好,现在需要长年吃药。

  母亲,年轻时就患有肺结核等多种疾病。年,48岁时因妇科癌症病逝。姊妹4个中年龄最小的饶文明随后便和哥哥姐姐一起去打工。

  

  妻子王晓枝,姊妹5个,排行老小,是饶文明在北京打工时认识的闵家集姑娘,计划年1月14日结婚。这对山沟沟里的小伙子来说,是件天大的喜事,可岳丈家的彩礼钱让他犯了愁。

  

  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饶文明东拼西凑借来6千元钱和妻子举行完婚礼,便踏上打工的征程。

  

  次年8月30日,他们有了自己可爱的女儿饶清霞。可妻子本来就很严重的类风湿也因生孩子病情加重,在家什么都不能做。从此,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饶文明一个人身上。

  

  年1月2日,儿子饶清忠出生了。可孩子不到半岁就患上了小儿肺炎,连续两次住院,一住院就是十天半月。饶文明只好放弃打工挣钱的机会,回家照顾妻儿老小。

  

  年6月10日,饶文明坐三轮车去榨油,被迎面开来的小面包撞了个正着,左手手掌骨骼粉碎、神经错乱,医院住院12天。虽然落下残疾,但总算保住了手掌。

  

  年6月12日,饶文明患颈部医院手术治疗,住院十几天,除去报销花费1万余元。

  

  不光这些,饶文明还一直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经常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一不留神就会倒在地下,医生检查需要手术治疗。饶文明计划今年8月秋收完后,医院做手术……

  

  就在采访之前,这位中年男子正在挥鞭吆喝,赶牛耕田。面带微笑,看不出一丝一毫的病情;步伐坚定,显现出钢铁一般的坚强。

  

识别精准有信心

  

  是什么力量让饶文明面对困难,却还如此坚强呢?进一步了解,笔者找到了答案。

  

  原来,三河口镇饶家畈村是年由原饶家畈、杨家冲两村合并而成的行政村。版图面积22.5平方公里,24个小组,38个自然塆,人。

  

  该村版图面积大,地处偏远,山高林密,交通不便,贫困户多,困难群众多。仅原饶家畈村,就有贫困户76户人。

  为了完成年整体脱贫摘帽的任务,饶家畈村党支部书记邹泽福带领村两委班子,会同三河口镇党委、镇政府驻村干部以及麻城市司法局三河口司法所驻饶家畈村扶贫工作队,把精准扶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年8月25日,经过一系列摸底排查,饶文明家被确定为精准扶贫一般贫困户。镇、村干部、扶贫工作队与饶文明结为帮扶对子,将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帮助他脱贫出列。

  

  年享受教育扶贫元、生态补偿元。年享受教育扶贫元、生态补偿元、产业付出元、小额贷入股分红元。还享受了医疗救助政策。

  

  村副主任曾令书、三河口司法所副所长王斌是饶文明的帮扶人,镇扶贫办主任程儒平、村党支部书记邹泽福、村副主任曾友存都成了饶文明家的常客。

  

  村里聘请饶文明做村里的生态护林员,还帮助饶文明规划种养产业发展。养几头牛、养几只羊、养多少猪,哪里种稻谷、哪里种小麦、哪里种药材……

  

  饶文明家的事,俨然就是村干部的事,就是扶贫工作队的事。饶文明没有想到的,村干部、工作队队员都帮他想到了。

  

  这一切,让饶文明看到了希望,生活有了更大的信心。

  

因地制宜想办法

  

  有了镇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饶文明克服困难,撸起袖子加油干。

  

  徐家塆是一个偏远的村落,大多数都出外打工,在家里的主要是老人和小孩。饶文明利用塆子周围废弃的猪圈,首先把牲猪养殖搞起来。

  他买回养猪技术书籍,通过手机上网自学,一门心思钻研养猪技术。喂食配料、清扫猪舍、防疫打针、观察长势。他起早贪黑在猪圈里泡着,积累了不少养猪的经验。

  

  慢慢地,猪也和他有了感情。只要他走过来,猪仔就嗷嗷直叫,大母猪也会温顺地任由他抚摸、挠痒。人虽然苦且累,但却更加充实。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年,饶文明成功卖掉了一部分牲猪,收获了养猪的第一桶金。现在,猪舍存栏良种母猪2头,仔猪10头。

  

  用养猪赚来的钱,加上村里的帮扶,饶文明在自家的自留山上,养黑山羊23只,养牛7头,其中母牛6头。

  

  接着,在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饶文明又通过小额贷、利用荒坡地搞起了天麻种植。

  徐家塆位于大别山腹地的三河口镇东北山区,非常适宜名贵中药材——天麻的生长。天麻自然繁殖力极低,徐家塆的野生天麻已经不多了,怎样才能让徐家塆的天麻长出来、走出去呢?

  

  饶文明只身一人去“天麻之乡”张广河学习天麻种植技术。头年春天授粉,六月采果,一周下地;次年正月刨仁,秋天收获。

  

  随后,饶文明在种植场购买了萌发菌、蜜环菌,并从山上采摘来野生的天麻回家授粉、采果、引种。

  

  天麻的种植贵在细心。因为天麻的种子比沙子还小,因此授粉和收集时一定要防风,否则影响产量。在生长过程中,要控制土地的水分,不能让土地太湿……

  

  这技术,这要素,真的是繁复无比。凭借勤奋和耐心,饶文明硬是把这天麻种植技术都掌握了。

  

  去年秋天,饶文明种植的1亩地野生天麻大获成功,多斤鲜品天麻以每斤12元的价格销售一空。

  

  屋室内,天麻引种成株,株株健劲。大山上,待熟天麻滋眠,颗颗难觅。在茂密的森林里,虽然只能看到排种时留下开垦的痕迹,但有理由相信,饶文明的天麻今年一定又是个丰收年。

  

勤劳致富做榜样

  

  靠勤劳致富,凭本事挣钱,帮助贫困户早日富起来摆脱贫困,便是镇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脱贫攻坚的目的所在。

  

  入户走访,摸清底数。开群众会,公示贫困户核定结果。开贫困户户主会,宣传政策。每个工作环节,环环紧扣。

  饶家畈村除鼓励当地贫困户发展产业外,还通过招能人大户回乡创业等形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有时甚至为了一个合同,普通村民也要围观、发言、出意见。不久前的5月24日,仅出让响水潭电站使用权,单个项目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五万。

  

  大事共商量,小事也计较,就没有办不好的事。

  

  年11月13日在村召开的户主会上,扶贫工作队队长陈正新和队员王斌、胡宗友一一核定贫困户收入,生怕信息错漏。年5月8日的户主会,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四林亲自宣讲政策,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目标。

  

  饶家畈村村两委班子在三河口镇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一起,深入农户、精准识别、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扎实推进了产业扶贫工作。

  

  饶文明便是饶家畈村党员干部帮扶,产业发展有收获,而且尝到了甜头的人,并且已成为该村勤劳致富的领头雁。

  

  年年底,村副主任曾令书联系大型餐馆一次帮助饶文明销售猪肉斤。由于猪肉品质好,价格卖到了每斤14元。还帮助推销牛肉80斤,每斤价格35元。

  

  有了镇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饶文明越干越起劲,他在用行动把自己的种养产业发展壮大起来。

  

  为了方便运输饲料、种子、化肥,饶文明投资元,修起一条长米去往自己种养基地的便车道。

  

  未来,饶文明还将逐步扩大自己的种养规模,并且与周边贫困户一起联络,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把最佳的绿色产品推销出去。

  

  年,饶文明养牛7头,其中母牛6头,预计收入2至3万元。养黑山羊23只,预计收入1万元。养猪12头,其中母猪2头,预计收入1万元。种天麻2亩地,植一代籽斤、二代籽斤,预计收入2万元。种水稻、小麦6亩,预计产量4千斤,收入5千元。

  

  一年下来,仅靠自己劳动的收入也在7万元以上。

  

  饶文明一心扑在养牛、养羊、养猪和天麻种植产业的发展上,不仅使自己收获了财富,也带动周围百姓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问及今后打算,饶文明微笑着说:“下一步准备采取与农户合作的方式,扩大规模,联种联销,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作者:陈寒

来源:黄冈扶贫

编审:毛红志

编辑:秦梦周月婷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白癜风是否可以根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mae.com/tmjb/25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