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摄于湖南长沙)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主要有大红袍、福橘)的干燥成熟果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药用“橘”之果皮,故称“橘皮”,又因“入药以陈久者良”,故名“陈皮”,茶枝柑果皮称“广陈皮”。秋季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切丝、干燥入药。橘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称“青皮”,幼果习称“个青皮”,未成熟果实的果皮习称“四花青皮”,青皮加醋炒至微黄色称“醋青皮”。橘的干燥外层果皮称“橘红”。橘的果皮内层干燥筋络称“橘络”。橘的干燥成熟种子称“橘核”,橘核加盐水炒干、用时捣碎称“盐橘核”。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称“化橘红”。
NO.1前人经验
1
《神农本草经》记载:“(橘柚)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一名橘皮。生川谷。”
2
清·徐大椿·《药性切用》记载:“(新会皮)即新会县橘皮。性味辛温,微苦微燥,入脾胃而理气化痰,和中快膈。久服亦能耗气。橘白:即新会白,功专和胃进食。橘红:即新会红,又名杜橘红,力能利气化痰。陈久者良,化州者胜,勿伪榴皮。会皮:古名陈皮。一种广皮,单取外面薄皮,即名广橘红,功专入肺,理嗽散寒。连白功同陈皮而性稍烈。阴虚肺胃燥热者均忌。(小青皮)辛苦酸温,色青气烈,入肝而破气削坚,为厥阴破气平肝专药。醋炒用。橘叶:消痈散滞。橘囊:聚气滑痰。橘核:散结消滞,为疝痛结核专药,炒用。”
3
清·汪昂·《本草备要》记载:“(陈皮)能燥能宣,有补有泻,可升可降。辛能散,苦能燥、能泻,温能补、能和。同补药则补,泻药则泻,升药则升,降药则降。为脾、肺气分之药。调中快膈,导滞消痰,利水破癥,宣通五脏,统治百病,皆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多服久服,损人元气。入补养药则留白,入下气消痰药则去白。”
橘(摄于湖南长沙)
陈皮,苦、辛,温。归肺、脾经。主要功效有:理气健脾,和胃止呕,燥湿化痰。
NO.2.1功效主治
1
理气健脾:本品作用温和,善于行脾胃之气,理气以健脾,适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
2
和胃止呕:本品辛苦微温,辛开苦降,和胃止呕,适于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等症。
3
燥湿化痰:本品辛温,入脾肺,善于燥湿化痰,既可用于湿滞中焦之食少吐泻,又可用于痰浊阻肺之咳嗽痰多。
陈皮(摄于湖南邵东)
同源药物
青皮,苦、辛,温。归肝、胆、胃经。主要功效有:疏肝理气,破气消积。
NO.2.2功效主治
1
疏肝理气:本品辛温,色青,善于入肝,药性峻猛,适于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疝气作疼、乳癖等症。
2
破气消积:本品辛开苦降,兼入胃,破气消积,适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等症。
橘(摄于湖南长沙)
同源药物
橘红,辛、苦,温。归肺、脾经。主要功效有: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NO.2.3功效主治
1
理气宽中:本品温燥之性胜于陈皮,善于理气宽中,常用于食积伤酒,呕恶痞闷等症。
2
燥湿化痰:本品燥湿化痰,兼可散寒解表,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之咳嗽痰多。
橘(摄于湖南长沙)
同源药物
橘络,甘、苦,平,归肝、肺经。主要功效:行气通络,化痰止咳。
NO.2.4功效主治
1
行气通络:本品甘平,入肝,药性平和,行气通络,适于痰滞经络之胸痛。
2
化痰止咳:本品入肺,化痰止咳,适于咳嗽咯痰,甚至痰中带血。
橘(摄于湖南长沙)
同源药物
橘核,苦,平。归肝、肾经。主要功效有:理气,散结,止痛。
NO.2.5功效主治
1
理气,散结,止痛:本品味苦性平,入肝肾经,有行气、散结、止痛之功,质硬粒小,取类比象,适于肝经气滞之疝气疼痛、睾丸肿痛、乳痈乳癖等症。
橘核(摄于湖南浏阳)
同源药物
橘叶,辛、苦,平。归肝经。主要功效有:疏肝理气,散结止痛。
NO.2.6功效主治
1
疏肝理气:本品辛苦性平,色青,入肝,善于疏肝理气,适于肝郁气滞之胸胁胀满作疼。
2
散结止痛:本品入肝,善于散结止痛,适于肝郁气滞之疝气疼痛、睾丸肿痛、乳痈乳癖、癥瘕等病证。
橘(摄于湖南长沙)
同源药物
化橘红,辛、苦,温。归肺、脾经。主要功效有:化痰止咳,宽中消积。
NO.2.7功效主治
1
化痰止咳:本品辛苦而温,止咳化痰疗效突出,适于痰浊阻肺之咳嗽痰多。
2
宽中消积:本品入脾,宽中消积,适于食积、油腻之呕恶痞闷等症。
新会陈皮(摄于北中医)
用法:陈皮、青皮、橘红、橘核、橘叶,3~10g,煎服;橘络、化橘红,3~6g,煎服。
现
代
研
究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陈皮主要含黄酮类、挥发油、香豆素类、生物碱类和柠檬苦素类等成分,有理气、镇咳、抗炎、抗菌等作用;青皮含挥发油、黄酮类、氨基酸类化合物,对心血管、消化和呼吸系统等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橘红含橙皮苷,有维持渗透压、增强毛细血管韧性、缩短出血时间、降低胆固醇等作用;橘络含黄酮类、柠檬苦素类成分,有降血糖作用;橘核含多种油脂脂肪酸和柠檬苦素类成分,有镇痛、抗癌等作用;橘叶含黄酮类、挥发油类等成分,有抗炎、抗癌、抗菌等作用;化橘红富含柚皮苷、多糖、挥发油等成分,有止咳、祛痰、平喘等作用。
橘(摄于湖南长沙)
NO.3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任艳玲.《神农本草经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1.
[清]徐大椿撰;伍悦点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药性切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
[清]汪昂.本草备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艾伟霞,易春.易混淆的化橘红、橘红和陈皮[J].北方药学,,9(06):-.
崔国静,刘芳,贺蔷.橘叶、橘络、橘核的性状与药用价值[J].首都医药,,20(05):44.
屈杰,王宝家,孔文霞,李培.橘红及化橘红的本草考证[J].中华中医药杂志,,31(11):-.
许姗姗,许浚,张笑敏,张铁军,刘昌孝.常用中药陈皮、枳实和枳壳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中草药,,49(01):35-44.
万福根,邓仁华,黄贵平,万民.中药橘核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7):76-77.
杨艳.橘络和橘核的化学成分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
刘传夫.橘叶药材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王艳慧.化橘红的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19(06):-.
刘如良,马秀红.橘红与化橘红的药材应用鉴别[J].光明中医,(08):-.
肖耀军.关于橘红与化橘红的鉴别及合理使用[J].北京中医药,,31(10):-.
音频:棠梨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
欢迎大家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白癜风怎样能治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