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炮制历史悠久
中药炮制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药材加工成饮片的传统方法和技术,又称"炮炙"、"修事"、"修治",药物经炮制后,不仅可以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方便存储,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必备工序。
中药炮制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年至公元年)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金元、明代(公元年至年)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清代(公元年至年)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现代(年以后)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我国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中记载的"治半夏"即是炮制过的半夏,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序中写道:"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记述了一百余种药物的炮制,药物"有须根去茎,有须皮去肉,或须肉去皮,又须花去实,须烧、炼、炮、炙,依方炼采。治削,极令净洁。"南北朝时期,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记载了种药物的炮制方法与技术。
二、建昌帮炮制技艺渊源流长
“建昌帮药业”是中药饮片加工炮制的一个古药帮流派,发源于江西省南城县,源于东晋,兴于宋元,盛于明清,以擅长传统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建昌帮”的传统饮片以斜、薄、大、光为著名,加工炮制风格是,工具辅料独特,工艺取法烹饪,讲究形色气味,毒性低疗效高。
切药刀“建刀”把长、面大、线直、刃深,吃硬、省力,药界有“见刀认帮”之说。独有的加工工具“雷公刨”不仅效率高且刨的药片以纵片为多,均匀美观。其他铜铁木陶等各种材质的特种工具如枳壳榨、槟榔榉、香附铲、泽泻笼、茯苓刀、附子筛、麦芽篓、炆药坛、圆木甑、猪肝色磨刀石等。在辅料方面,有选料独特、遵古道地、制备考究、一物多用的特点。其中尤以谷糠最有特色,“南糠北麸”是南北药帮炮制流派的一个显著区别。炮制工艺严守净选、切制、炮制三关质量,做到“炮制虽繁,必不得省工夫;辅料虽贵,必不得短斤两”、“谨伺水火不失其度,炮炙精细毋逞其巧”。
年,中药炮制技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建昌帮药业”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三、老字号如何焕发新光彩,传承与发展思路探索
1文化自信,中医中药认同感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和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优良品质。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中医药学术创新进步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医药行业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彰显形象的重要抓手。我们要增强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全局来认识和把握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所以文化自信,对中医中药的作用、历史要有认同感显得尤其重要。
2企业要多层次深入研究各炮制机理,并深挖经典
中药一药多效,同时可入几经,加入某种辅料炮制可改变或增强药物的归经。高校依托其科研优势,正对各种炮制机理进行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胡昌江教授对中药炮制经典理论之一的“盐炙入肾”,通过单味药益智仁和复方“缩泉丸”开展了深入研究,内容包含“缩尿”药理作用研究、“温肾缩尿”机理研究和盐炙前后药代动力学比较等。
针对远志炮制前后质变有量变特征成分的实质和变化规律,探讨远志减毒增效的物质基础,可为揭示其炮制机理、制定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山东中医药大学张学兰教授进行了甘草制远志减毒增效机理研究并取得进展。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张村研究员开展的黄芩饮片体内外化学物质变化规律研究。涉及黄芩饮片的外观性状数据化、内在质量表征及其变化规律、黄芩饮片体内血清化学动态变化规律以及药效差异及机制等。
江西中医药大学钟凌云的“炮制关联的生姜汁、干姜汁差异的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张丽的“甘遂醋制减毒存效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吕文海的“磁石净制工艺的实验研究”也为炮制机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炆法是《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收载的一种非现代化工艺炮制手法,采用传统的瓦罐、谷糠等进行加工,地黄在炆制过程中还要加砂仁、陈皮,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建昌帮炆制方法制备的熟地黄中所含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如K、Zn、Fe、Mn含量高于其他两种方法,锌/铜比值与樟树帮组相当但高于药典法组,进一步表明了建昌帮炆地黄炮制工艺的独特性和科学性,具有“气味纯真而独厚,补血而不凝滞”作用特点。此结果可能与建昌帮炆制方法中加入辅料有关,但也从试验角度表明建昌帮采用炆制地黄工艺的独特性,不同炮制方法制备的熟地黄中Mn、Fe和Zn等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可能与其补血作用有关。
中医药到底是不是科学,近百年来社会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取消中医中药”的说法一直没有消停过,中药作用机理如果不能为现代人所理解,必然心存疑虑,心存疑虑就会渐渐失去信任,失去信任必将丧失凝聚力和亲和力。一个认同感、信任感、亲近感日渐消减的学科不太可能有生存的空间。所以政府主管部门还是企业都应该救赎中医中药这门学科的紧迫性,拯救中医中药,当务之急是中医文化的保留和传承,然后潜心研究,对中医理论的现代解读和表述,是救赎、维系中医中药生命力的急需之策。
河南中医药大学张振凌教授对禹州传统中药炮制技术研究颇多心得,尤其是研究了酒蒸九晒等的炮制作用,初步证明这一传统炮制工艺对中药成分具有明显影响。她表示,禹州传统炮制技术内涵、炮制工艺尚需进一步规范化。同样建昌帮炮制技术也有不少有代表性的产品,附子的四个炮制品:煨附片、阴附片、阳附片、淡附片,蜜糠炒山药等未列入省炮制规范的经典品种,怎么炮制,炮制品的作用机理的研究等,这些都是非常繁琐、庞大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
5新型饮片的开发研究,尽快进入临床研究,包括冻干饮片、压制饮片、超微粉(破壁)饮片、配方颗粒等。
时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制剂剂型在随着科技进步有了长足的展,各种剂型互相补充,而中药饮片的形式还是片、段、粒为常见,既不方便使用,生物利用度又低,靠成中药资源的隐形浪费,新型饮片的开发市场前景广阔且迫在眉睫。
5.1中药破壁饮片是将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并具有细胞结构的中药饮片,经现代破壁粉碎技术加工至D90<45μm粉体,加水或不同浓度的乙醇粘合成型,制成30~目的原饮片全成分的均匀干燥颗粒状饮片,它仅仅是改变了传统中药饮片的型态——“破其型,存其髓”,完整保留了传统中药饮片四气五味、功能主治、性味归经、随症加减等特色。其优势在于采用了不添加成型的专利技术,减少表面积,不易吸潮,不容易被细菌污染,不容易被氧化,不溶于水且使用时不易结块。相比较传统中药饮片存在品质不均匀、无保障、质量不可控、成分利用率低等情况,中药破壁饮片实现了标准化的突破。中药产业面临的挑战包括资源短缺、标准落后、质量不可控、使用不方便等,中药破壁饮片技术创新,为中药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发展、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
5.2从20世纪90年代初,天江药业开始研制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命名为“中药配方颗粒”(又称中药免煎剂)。从概念上看,中药配方颗粒是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作为原料,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精制而成,其有效成份、性味、归经、主治、功效和传统中药饮片完全一致。因此,它既保持了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能够满足医师进行辨证论治、随证加减、药性强、药效高,同时又具有不需要煎煮、直接冲服、服用量少、作用迅速、成份完全、疗效确切、安全卫生、携带保存方便、易于调剂和适合工业化生产等许多优点。单味中药配方颗粒脱胎于传统中药饮片,又比传统饮片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5.3即食中药饮片是一种用于预防保健、康复调养,经加工、包装后,打开即可食用的中药饮片,具有疗效可靠、安全性高、服用方便、可供品尝鉴赏和易于推广的特点。
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尤其适合开发即食饮片,比如把益气固表药黄芪做成乳制黄芪、将治疗肝经头痛的天麻制成冻干天麻片等,医院和药店购买的中药,摒弃中药饮片“粗大黑”的老样子,变成好吃美观的养生零食直接在超市开架销售,这样既服务于大众,又有助于饮片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使中药饮片摆脱被动地位。
由于即食饮片的生产过程需要大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如使药材中的水分从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的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技术设备的要求大大提高,促使饮片企业改进生产环境、升级生产设备、重视科技含量,大幅度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即食饮片对原料也有更高的要求,例如原料不得出现变色、斑点、异味、串味等现象,冻干饮片还要采用鲜药材作为原料,与传统饮片相比,这更利于推动药材种植和产地加工技术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5.4近年来,随着国家层面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各地兴起文化热,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社会各界的广泛献礼春节中科白癜风帮扶献礼春节中科白癜风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