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学的小真真拿出了四大名著,准备好好学习一番我国古典文学,正巧看到红楼梦里有这么一段:
“薛姨妈又悲又气,肝气上逆,左肋作痛,并大声叫道‘左肋疼痛得很’,且就炕上躺下。吓得宝钗、香菱二人手足无策。宝钗来不及叫医生,就先叫人买了几钱钩藤,浓浓地煎了一碗,给他母亲吃了,又叫香菱给薛姨妈捶腿揉胸。自己劝说了几句,薛姨妈睡了一觉,肝气也渐渐平复。”
诶?吃了几钱钩藤睡一觉就好了?这钩藤究竟是什么狗(ling)皮(dan)膏(miao)药(yao)?
我侦探真非得去一探究竟不可!
钩藤最早记载于《名医别录》中,在历代本草著述中都有记载。
小真真翻阅《本草纲目》却只见“钓藤”,不见钩藤。
原来钩藤还有钓藤(《花镜》),吊藤(陶弘景),钓藤钩(《本草备要》),钩藤钩子(《小儿药证直诀》),鹰爪风(《草木便方》)等许多别称。
《本草纲目》中记载它“状如葡萄藤而有钩,紫色。”
因枝条上有刺(是原有的细藤退化形成),弯曲成钓钩的形状,所以取了这么一个锐利的名字。
钩藤植物图
来源见水印
中药中的钩藤,指的是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和无柄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
具有熄风定惊,清热平肝之功效。
钩藤饮片:人家是外刚内柔啦~
开头所提到的钩藤迅速平复薛姨妈肝气上逆的神奇功效,咱们还得从老祖宗的书里说起:
(就是说,要是有点儿风邪导致的毛病,头晕目眩抽搐啥的,用钩藤好得可快了)
薛姨妈正是肝风内动导致“肝气上逆,左肋作痛”,用了去风甚速的钩藤,很快便恢复了。
民间还会将钩藤泡茶给孩子喝。
给初生的孩子喝的钩藤茶称作“开口茶”,有败火热、助消化、,通利大小便,止啼哭,防惊风的功效。
孕妇食用钩藤煎汤,对妊娠子痫(就是妊娠期高血压、抽搐)也有效果。
可用作泡茶的钩藤
还有一个很有名的方剂也跟钩藤相关,叫天麻钩藤饮。
由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组成。
息风静火的效果极好,是可以日常当茶喝的。
这么一说,钩藤还真是德艺双馨,老少通杀呢。
其实钩藤并不玄乎,是一味常见的息风平肝药。
主要说来,钩藤有两个功效:
第一是清热平肝。
钩藤归肝经、心经,一可清肝热,二可清心热。
但是因钩藤微寒,所以性比较平和,清热效果远不如黄连、栀子、石膏之类的清热药。
对于肝热导致的肝风,钩藤尤其有效,这也是它能够熄风定惊的原因之一。
平肝,主要是平肝阳。
因为平肝潜阳的药物大多是重坠的,而钩藤就比较质轻,所以说它平肝阳,而不是平肝潜阳。
肝阳也可以化风、动风,这就是它能熄风定惊的另一个原因。
送你一束钩藤花~
第二个功效就是熄风定惊。
主要用于惊痫瘈疭(chìzòng)(即俗称的“抽风”、手脚痉挛的症状),因为钩藤平和,适用于小儿的稚阴稚阳体质,因此较多用于小儿。
比较常用的方剂有羚角钩藤汤。
另外,现代药理学研究还证明,钩藤具有明显的中枢镇静作用,可用于镇静、抗癫痫。
钩藤中的主要成分钩藤碱、钩藤总碱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现在钩藤也常作为降血压的辅助药。)
而且,钩藤还能舒张肠道、支气管及子宫的平滑肌,对咳喘、子宫收缩有抑制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钩藤总碱治疗量是很少出现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个别可出现心动过缓、头晕、皮疹等,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不过钩藤碱会产生中枢镇静作用,婴儿还是得慎用哦。
值得一提的是,《本草便读》言:“入肝经以凉血祛风,退热疗惊,久煎无力;味甘寒而除邪定搐,治昏止眩,暂服为宜。”
也就是说钩藤入药不宜久煎(钩藤作汤剂煎煮时一般不要超过二十分钟),否则有效成分遭到破坏,疗效就降低了哦(中医在处方中一般都会标明“后下”)。
钩藤性寒,也不宜长时间服用,暂服为宜(老话说是药三分毒嘛)。
双钩比单钩好?入药用钩不用茎?
一听到这个问题,小真真就慌得抓耳挠腮。(又涉及到真真的知识盲区了)
以往认为,好的钩藤要取其钩,最好是双钩,是取其“力锐”,单钩的钩藤不如双钩的钩藤,无钩的钩藤质量就更差了。
有的医生开方时还会写明使用“钩藤钩”,只取其钩使用,认为茎的效果较差。
《中国药典》63版也写明要采收有钩的嫩枝,去除无钩的藤茎使用。
但已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钩藤中的有效成分钩藤碱、钩藤总碱等在带钩与不带钩的枝条中并无显著差异。
若为同种植物,单钩的质量并不比双钩差,不带钩的枝条也可以设法利用。
《中国药典》77版后也将入药部位改为“带钩茎枝”。
虽然已有研究证明钩藤中各部位的生物碱成分并无差异,单钩双钩也并非品种差异,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还是会通过含钩率来进行质量分别。
(像真真家守一真源中药房的钩藤含钩率都高达97%以上啦~)
至于为什么,小真真还特地去请教了师父一番。
师父说了一些“生物碱不能完全代表药效”“要根据取象比类的传统方法”之类的话,小真真听得是一知半解,头都大了。
反正小真真简单粗暴地总结下来就是:
1.只要是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或无柄果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都不是假货!(品种没问题就OK啦)
2.根据古籍和药典,没钩的根茎是肯定不能称作钩藤入药的,为了保证用药部位的准确,我们还是要保证含钩率滴。
像上图左侧这种光杆钩藤,我们可以大胆地对它sayno!
至于为什么临床倾向于选择含钩率高的钩藤枝茎入药,是不是双钩就比单钩好,用钩入药的其它考虑···
小真真还想更多地听听大家的想法~真真会虚心学习的哦~
好学的小真真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本草真源微课堂又又又要开课啦!
大家快扫描海报中的北京治疗白癜风定点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定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