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孙某,男39岁,郑州市人,无药物过敏史,年6月29日初诊,发现血压升高4年余,发现血压升高4年,血压控制差,一般在-/-mmHg,平时易急躁,自觉头重头晕,纳可,眠差,二便可。既往有高脂血症4年余,BP:/mmHg,HR:80次/分,心律齐。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
中医诊断:眩晕(肝阳上亢)
西医诊断:高血压
处方:天麻15g,双勾30g,石决明30g,川牛膝30g,杜仲15g,桑寄生15g,鬼针草20g,茺蔚子15g,罗布麻叶15g,栀子12g,黄芩12g,隔山消15g,益母草15g,三七花6g,甘草6g7剂,日一剂
年7月13日复诊,服药后症状稍有减轻,无头痛,纳眠可,二便调,BP:/92mmHg,HR:次/分,心律齐。舌质红,尖红甚,苔薄黄腻,脉沉细。处理:6月29日方加葛根24g,谷精草30g7剂,水煎服
年7月20日复诊,患者自觉无明显不适,查血脂四项甘油三酯较高,纳眠可,二便正常。BP:/88mmHg,HR:88次/分,心律齐。舌质红,尖红甚,苔薄白,脉沉细。
处理:7月13号方加土茯苓15g,泽泻24g,生薏苡仁30g,银杏叶15g,绞股蓝20g,去谷精草,钩藤,石决明7剂,水煎服
按语:眩晕一证,多属本虚标实,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本患者由于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郁化火,致使肝阳上亢,风阳上扰而发病。治疗当清肝泻火,熄风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如肝经,又名定风草,能平肝潜阳,熄风定惊。罗天益谓之:“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故为治风之神药。”钩藤入肝、心包经,为息风静火之品,刘河间有言:“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石决明入肝经,专治风热,得水中之阴气而生,可升可降,成无忌曰:“石决明咸寒,入血除热。又能入肝肾补阴,肝经不足者,断不可少。”三者俱为君药。山栀子、黄芩清热泻火,使肝经之热不致偏亢,是为臣药。怀牛膝引血下行,配合杜仲、桑寄生能补益肝肾;益母草、茺蔚子活血利水;鬼针草、罗布麻叶可平肝潜阳;三七花疏肝行气活血;隔山消调和脾胃;甘草调和药性,俱为佐使药。二诊时症状有所缓解,加葛根、谷精草增强平肝潜阳,熄风降压之用。三诊时症状基本消失,血压降至正常,但血脂较高,故去谷精草、钩藤、石决明,加土茯苓、泽泻、薏苡仁、银杏叶、绞股蓝利湿降脂治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