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富含天麻素,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其性辛、温、无毒,有抗癫痫,抗悸厥,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平肝息风的功效。功能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癫痫抽搐,破伤风。头昏眼花,神经衰弱,风寒湿痹,小儿惊风等症。临床应用证明,对血管性神经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有显著疗效。天麻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多得数不清,可以说天麻全身是宝。一等天麻至少二千多元一斤,最便宜的天麻也要四五百元。天麻炖鸡、天麻炖鱼、天麻牛肉火锅等是上等的补品。买天麻最怕买到硫磺熏的天麻,所以购买新鲜天麻鲜食最放心,鲜天麻也可以自己在家煮熟烘干或晒干哦。
★药膳制作:
1、天麻鲤鱼:
烹制方法:将鱼去鳞、鳃、内脏,洗净,装入盆内。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2次米泔水泡上,再将天麻放入泡过川芎、茯苓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置米饭上蒸透切片,放入鱼腹内。将鱼置于盆内,放入葱、姜、清水适量,上笼蒸30分钟,去掉姜葱。另用清水加白糖、食盐、味精、胡椒粉、香油各适量,烧于,用水豆粉勾芡,浇在天麻鱼上。
食法、食量:用烧好的鱼佐餐或单食均可。
功能:平肝息风、定惊止痛,行气活血。
适应范围:适用于虚火头痛、眼黑肢麻,及神经衰弱、高血压、头昏等症。
2、天麻鳝鱼火锅:
加工方法:将天麻洗净,入笼屉中蒸熟;鳝鱼宰杀后,从背部剖开,剔去骨及肚肠,剁去头、尾,切成6-8厘米长的小段;猪里脊肉按肌肉纤维纹路,斜切成大而薄的片;码上一层极薄的水淀粉;猪心入水中氽一下,捞出切成薄片;藕刮去粗皮,切片;平菇洗净,撕成小朵,沥去浮水。
以上原料分别装盘,围在火锅四周待用。炒锅置火上,下油烧至四成热,下姜末炒香,加鲜汤烧开,打去浮沫,加入天麻片和蒸天麻的原汁,下料酒和精盐、胡椒粉、味精等,舀入火锅中,上火烧开即可烫食。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取香油、精盐、味精、醋制成调味盘,每人1盘,蘸食。
特点:汤浓鲜美,鳝鱼滑嫩,具有祛风活血、壮阳强筋、补身健体的功效。
功效分析:鳝鱼性味甘、温,入肝、脾、肾经,有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之功效。与天麻合用适用于气血虚弱、头昏乏力、气血受阻的腰腿疼痛以及风湿顽症等。
注意事项:死鳝鱼不可食用,因其体内已有大量组胺,食用后易中毒;活杀鳝鱼,以不去鳝鱼血为佳。
3、天麻竹沥粥
天麻原料:天麻10克,粳米克,竹沥30克,白糖适量。
烹制方法:将天麻浸软,切成薄片,与粳米加水煮粥,调入竹沥、白糖即成。
食法、食量:粥及天麻片在1天内分2次服用。
功能:平肝息风,清热化痰。
适应范围:适用于肝风痰热的痫症(发作前常觉眩晕头痛、胸闷乏力、心烦易怒,发作时突然昏仆、神志不清、抽搐吐涎,移时渐苏,醒后一如常人)。
原料包括天麻10克,牛尾2条,母鸡、肘子、干贝调料等适量。
制作方法将母鸡、肘子下锅煮汤。天麻洗净,放入罐内加清水上展蒸透后切片。将牛尾按骨节缝剁开,政入锅内加清水、葱、姜、白酒煮开,去其异味。锅内放入煮好的母鸡、肘子及汤,再放入牛尾、于贝,调好色味,用文火煨2小时左右,待熟后将牛尾捞出,去骨留肉,整齐地码入盘中,再将干麻片镶上,把原汁内的母鸡、肘子等料挑出,用淀粉勾芡,淋少许香油即成。
4、天麻炖土鸡
土鸡洗净,切块。天麻洗净,切片,红枣[11],枸杞洗净,姜切片备用。
烧一锅开水,放入鸡焯烫至变色后捞出。将焯好的鸡放入砂锅中,一次性倒入足量冷水,放入姜片和花椒。
大火煮开后,改成中小火,放入天麻,红枣和枸杞,盖上盖子煲2——3小时以上,加入盐即可。
天麻是一种昂贵的中药食材。具有补脑安神的功效,还能镇痛,降血压。天麻炖鸡对孩子来说,可是一道理想的补脑营养汤哦。
5、天麻牛肉火锅
1、准备原材料:天麻片、土豆片、玉兰片各克,牛肚克,牛肉克,白荷花、黄豆芽(开始扭嘴时)、油菜、猪板油各克,生姜片25克,葱白段15克,胡椒粉5克,味精8克,精盐10克,牛骨头汤。
2、制作步骤将天麻片、玉兰片用温水泡发好;牛肉去筋膜,洗净切成大薄片;牛肚、土豆洗净切成片;白荷花洗净,撕成碎块;黄豆芽、小油菜洗净,沥去浮水。以上原料分别装盘备用。将火锅放在火上,锅内加入牛骨头汤、生姜片、葱白段、胡椒粉、精盐烧开后,加入天麻片、猪板油,烧开后打去浮沫,再加入其它原料,开锅后加入味精即可食用(也可烫食)。
★床应用(附药方):
治偏正头痛首风攻注眼目肿疼昏暗头目旋运起坐不能:天麻一两半附子(炮制去皮、脐)50克半夏(汤洗七遍去滑)50克荆芥穗25克木香25克桂(去粗皮)0.5克芎藭25克.上七味捣罗为末入乳香匀和滴水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渐加至十丸茶清下日三.(《圣济总录》天麻丸)
1、治偏正头痛,首风攻注,眼目肿疼昏暗,头目旋运,起坐不能:天麻75克,附子(炮制,去皮、脐)50克,半夏(汤洗七遍,去滑)50克,荆芥穗25克,木香25克,桂(去粗皮)0.5克,芎藭25克。上七味,捣罗为末,入乳香匀和,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渐加至十丸,茶清下,日三。(《圣济总录》天麻丸)
2、消风化痰,清利头目,宽胸利膈,治心忪烦闷,头晕欲倒,项急,肩背拘倦,神昏多睡,肢节烦痛,皮肤瘙痒,偏正头痛,鼻齆,面目虚浮:天麻25克,芎藭克。为末,炼蜜丸如芡子大。每食后嚼一丸,茶酒任下。(《昔济方》天麻丸)[1]
3、治中风手足不遂,筋骨疼痛,行步艰难,腰膝沉重:天麻克,地榆50克,没药1.5克(研),玄参、乌头(炮制,去皮,脐)各50克,麝香0.5克(研)。上六味,除麝香、没药细研外,同捣罗为末,与研药拌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空心晚食前服。(《圣济总录》天麻丸)
4、妇人风痹,手足不遂:天麻(切)、牛膝、附子、杜仲各克。上药细锉,以生绢袋盛,用好酒一斗五升,浸经七日,每服温饮下一小盏。(《十便良方》天麻酒)
5、治风湿脚气,筋骨疼痛,皮肤不仁:天麻(生用)克,麻黄(去根、节)克,草乌头(炮,去皮)、藿香叶、半夏(炮黄色)、白面(炒)各克。上六味,捣罗为细末,滴水丸如鸡头大,丹砂为衣。每服一丸,茶酒嚼下,日三服,不拘时。(《圣济总录》天麻丸)
6、治小儿风痰搐搦,急慢惊风,风痫:天麻曲两(酒洗,炒),胆星克,僵蚕克(俱炒),天竺黄50克,明雄黄25克。俱研细,总和匀,半夏曲克,为末,打糊丸如弹子大。用薄荷、生姜泡浓汤,调化一丸,或二、三丸。(《本草汇言》)
8、治小儿诸惊:天麻半两,全蝎(去毒,炒)50克,天南星(炮,去皮)25克,白僵蚕(炒,去丝)10克。共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天麻子大。一岁每服十丸至十五丸。荆芥汤下,此药性温,可以常服。(《魏氏家藏方》天麻丸)
9、天麻川芎丸
①成份:天麻15克,川芎60克。
②用法: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服9克,食后细嚼,茶酒任下。
③主治:偏正头痛,眩晕欲倒。
10、川芎天麻茶
①成份:川芎克,天麻克,茶叶适量。
②用法: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日嚼一丸,清茶下。
③主治:具有熄风止痛功效。主治偏正头痛及首风眩晕。
11、天麻川芎茶
①成份:天麻3克,川芎10克,白芷3克,春茶3克。
②用法:用白酒一碗,将上四味药置酒中,煎至半碗,取渣再用酒一碗,煎至半碗。合并煎汁,睡前以茶饮之。
③主治:满头作痛。
12、天麻洗药方
①成份:天麻3克,香白芷6克,防风4.5克,葛根4.5克,金银花6克,生石膏9克,川椒3克,乳香3克。
②用法:水煎,洗之。
③主治:前额头痛。
13、天麻祛风清上洗药方
①成份:天麻3克,防风9克,川芎6克,白芷6克,薄荷3克,桑叶6克,甘菊4.5克。
②用法:用水熬透,洗之。
③主治:偏正头痛,头目昏重等。
14、天麻杜仲酒
①成份:天麻、杜仲、木瓜各50克。
②用法:以白酒克浸渍。
③主治:以天麻祛风止痛,杜仲强筋骨、止腰痛,木瓜除湿、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膝酸痛,筋脉拘挛。
15、金枣化痰丸
成分:天麻7钱,胆南星、半夏(制)2钱,白附子1钱,全蝎1钱,轻粉1钱,朱砂2钱半,雄黄1钱,麝香3分,珍珠5分,枳实1钱半,硼砂1钱,金箔20片(为衣),槐角7钱,金枣33个。
功效:小儿急惊,痰壅。
用法与用量:浓煎薄荷汤化下。
16.天麻人参煎
组成:天麻1分,人参1分,白茯苓(去黑皮)1分,天竺黄(研)1钱,甘草(生用)1钱,铅白霜(研)1钱,龙脑(研)半钱,丹砂(研)1钱。
主治:小儿上焦风热,热渴引饮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大豆许,用金箔、薄荷汤化下。制备方法上药先将4味为细末,再入研了4味和匀,炼蜜煎为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