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有个ldquo土专家rdquo

(32)

今日讲述陶湾镇鱼库村王天长的致富故事

王天长有话说:

别人能成,我也能成!

地里倒腾出的“土专家”

三月沐风,万物复苏。

蹲在自己的试验田前,小心翼翼的掀开覆盖在土地上面的玉米杆,看着洁白的菌丝铺满了地面,王天长笑了。妻子魏娥笑着说:“天天都在地里、棚里倒腾,都快成了个‘土专家’。”

王天长,陶湾镇鱼库村人,今年63岁。在老伴儿魏娥看来,老王是个闲不住、爱倒腾的人。

王天长查看“试验田”

年9月,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天长听说了外省人工种植羊肚菌成功,而且每公斤卖到了上千元。这个消息,触动了爱倒腾的老王。

“种了几十年地,种天麻,谁的产量也没我高。在地里刨食,我经验丰富,别人能成,我也能成”于是,老王便开始四处打听羊肚菌种植情况。

经过多方打听,老王终于在临近的一个县找到了一家羊肚菌菌种厂,老王马不停蹄就去“拜师学艺”。

学了技术回到家,老王开始平整自家土地,准备种羊肚菌。

人工种植羊肚菌难度很大。心细的老王,没有一股脑的就开始。将自家土地分出一小块,盖起菌棚,把经过加工的菌袋放进去,开出了试验田。

老王的羊肚菌棚

老王在观察羊肚菌长势

羊肚菌对生活环境要求很高,土壤、气温都会影响生长,为此老王狠下了一番功夫。老王买来ph试纸,测试土壤酸碱度,酸度过高,就施入草木灰中和酸度;碱度过高,就施入腐殖酸肥中和碱度,来来回回倒腾了几次,土壤达到了中性。对于气温,热了不行,冷了也不行。老王不敢马虎,气温高了就打开大棚透气,气温低了就加盖草垫保温,土壤干了用水喷淋,精心呵护着羊肚菌。

“比照顾自个儿孙子都下劲,羊肚菌就是他的娃娃。”老伴儿魏娥说。

转眼半年,羊肚菌终于破土而出。老王看着刚露出头的羊肚菌,乐得合不拢嘴。从此,往菌棚里跑的更勤了。

清明节前后,羊肚菌可以采摘了,老两口一把剪刀、一个篮子,猫着腰进,蹲着身走,一人采,一人收。

露头的羊肚菌

“试验田”里的羊肚菌,采了足足70斤。当天,老王就把鲜品羊肚菌分批次进行烘干,获得了6斤多干品羊肚菌。老王留了点自家尝鲜,其余的全部卖,按照市场价每斤干品元,卖了2元。

“试验田”成功了,老王又有了新想法。

“买菌种太贵,不如自己做菌种。”老王开始倒腾起菌种。

说干就干,老王在离菌棚不远的地方再开出一块试验田,专门搞菌种实验。老王自己做过天麻菌种,有经验,他就按着天麻菌种的制作方法开始制作羊肚菌菌种,还稍加改良。

老王的小本本

去年10月,老王的自制菌种终于研制完成了。为了检验自己的菌种,老王在试验田试种的同时,也在新开辟的菌棚里种上了外地买回的菌种,他要比一比,看谁的菌种好。

马上就清明节了,老王每天往菌棚里面跑的更勤了,他认真仔细地观察并记录着羊肚菌的长势……

“今年棚子多,产量肯定翻一番,一分地少说90斤鲜品。”老王乐呵呵的说道。

羊肚菌和麦苗长在一起

“咱这儿冷,菌长的时间长,一年只能摘一茬儿,今年我那自制菌种要是出菌了,得再改良改良,争取一年摘两茬儿。”

“我还想着试试室内种植,室内温度好管控,产量能更好。”

“今年,村里计划将羊肚菌种植作为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到时候,‘土专家’就成了‘香饽饽’。”市政园林局的驻村第一书记薛玉霞笑着说。

“土专家”王天长的倒腾日子还在继续......(侯豫炯)

王天长的致富故事有没有打动您?

欢迎您留言,盼着您点赞,期待您转发!

3月1日起,《多彩栾川》每日推出一名来自我县各村的勤劳致富明星,您要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mae.com/tmfl/8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