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天麻

物植本章导读

本物种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l.

形态特征

多年生寄生草本,高60~cm,全株不含叶绿素。块茎肥厚,肉质,长圆形,长约10cm,直径3~4.5cm,有不甚明显的环节。茎圆柱形,黄赤色。叶呈鳞片状,膜质,长1~2cm,具细脉,下部短鞘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长10~30cm,花黄赤色;花梗短,长2~3mm;苞片膜质,狭披针形或线状长椭圆形,长约1cm;花被管歪壶状,口部斜形,基部下侧稍膨大,先端5裂,裂片小,三角形;唇瓣高于花被管的2/3,具3裂片,中央裂片较大,其基部在花管内呈短柄状;合蕊柱长5~6mm,先端具2个小的附属物;子房倒卵形,子房柄扭转。蒴果长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约15mm,具短梗。种子多而细小,呈粉末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图.天麻

生境分布

喜凉爽、湿润环境,怕冻、怕旱、怕高温,并怕积水。天麻无根,无绿色叶片,上种子到种子的2年整个生活周期中,除有性期约70天在地表外,常年以块茎潜居于土中。营养方式特殊,专从侵入体内的蜜密环菌菌丝取得营养,生长发育。宜选腐殖质丰富、疏松肥沃、土壤pH5.5~6.0,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

生于海拔~m的林下阴湿、腐殖质较厚的地方。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陕西、甘肃、安徽、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采制

本品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略扁,皱缩而稍弯曲,长3~15cm,宽1.5~6cm,厚0.5~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纵皱纹及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

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索。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或残留茎基;另端有圆脐形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气微,味甘。

采收: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立即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

炮制:洗净,润透或蒸软,切薄片,干燥。

图.天麻

功能主治

甘,平。归肝经。具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之效。主治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

声明:本文摘自《中国植物志》、第5版《药用植物学》、版《中国药典》,由中药资源监测与服务平台编校发表。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mae.com/tmfl/5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