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的基原植物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l.,以干燥块茎入药,具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等功效。
药用植物天麻是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腐生草本,生于腐殖质较多而湿润的林下,向阳灌丛及草坡亦有。须与白蘑科真菌密环菌和紫萁小菇共生,才能使种子萌芽,形成圆球茎,并生长成为天麻块茎。紫萁小菇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蜜环菌为原球菌长成天麻块茎提供营养。在中国分布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安徽、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西藏等地。主产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一、选种:一般选择白麻作种麻,种麻要求个体大小适中,黄白色、新鲜、无病虫害,表面无蜜环菌侵染,无机械损伤。
二、选地:宜选半阴半阳的富含有机质的缓坡地、谷沟地栽种,土质以疏松的壤土、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砂土,尤以生荒地为好。土壤pH5~6为宜。忌黏土和涝洼积水地,忌重茬。
三、播种
以每穴放菌棒7根,开穴30~35cm深,穴底顺坡向做成一定的斜面,杀虫灭菌。先撒一层薄树叶,不宜太厚,将已培养好的菌棒顺坡向摆好,棒间距3cm左右,种麻均匀摆播在菌棒间隙,再盖以树叶、枯草或薄膜,以保温保湿。菌棒伴栽法这是最基本的方法,其它方法都以它为基础。这种方法接菌率高,与天麻块茎的共生关系容易建立,因而产量也较稳定。
四、田间管理
天麻栽培期的管理主要包括防旱、防涝、防冻、防高温和防病虫害。6~8月份是天麻生长旺季,天旱时应及时浇水,雨水过多,应开沟排水,防止积水。9月以后,天气渐凉,要降低湿度,防止烂麻。高温季节要做好遮荫降温。初冬温度突然降低时,天麻最容易遭受冻害,应加厚盖土或覆盖稻草薄膜等防止冻害。
五、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
块茎腐烂病
症状:一是秋季雨水过多,土壤湿度过大,而气温降低,天麻停止生长,但蜜环菌仍可生长,侵入新生麻,引起天麻腐烂。二是杂菌侵染引起天麻腐烂。
防治方法:选择砂壤土,培养菌棒时,菌种要纯。每穴菌棒不宜过多,选用新鲜树杆,防止腐生菌。加大接种量,抑制杂菌生长,注意水份管理。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倍液,5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悬浮剂g/m2稀释倍液液喷淋茎基部。应连续用药2次,间隔8~10天。发现病株拔出烧毁,及时清除杂草,保持田间通风良好。
(二)虫害
1.蛴螬
症状:幼虫咀食天麻和菌棒。
防治方法:①翻耕整地,压低越冬虫量。②施用腐熟的厩肥、堆肥、施后覆土,减少成虫产卵量。③灯光诱杀,田间设置杀虫灯诱杀成虫,减少蛴螬的发生数量。④土壤处理,用亿个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g/m2,拌毒土撒入田间,翻入土中。
2.介壳虫
症状:粉介对天麻威胁很大。
防治方法:定期施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抗性。对带虫植株进行集中烧毁,彻底消灭虫源,以免传播。加强通风透光,减少害虫发生率。用软刷等进行人工机械清除。或用抹布蘸煤油抹杀。
药剂防治:大量发生时,可在冬季喷施1次10~15倍的松脂合剂,消灭越冬代雌虫。春季发芽前,喷45%石硫合剂晶体,消灭越冬代幼虫。大量发生时,可在田间喷施30%松脂酸钠水乳剂ml/m2。
六、采收加工
1.采收:有性繁殖于翌年11月份收获。无性繁殖于当年11月份收获。采收时,清除表层盖土或覆盖物,顺天麻着生处除土,取出菌棒,收取全部天麻,除净泥土。
2.加工:天麻收货后应及时加工,如趁鲜销售,可用软刷将麻体上的泥沙轻轻刷除即可。若是加工成干麻,一般先用水煮法或笼蒸法进行熟制,然后烘干或晒干。
天麻
种植方式:
块茎和菌棒
建议种植土地:
疏松的壤土、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砂土
生长年限:
1年
种栽用量:
公斤/亩
种栽价格:
元/公斤
土地价格:
元/亩·年
生长期人工肥料等投入
元/亩·年
产量:
(干重)公斤/亩
价格:
元/公斤
亩产值:
16元/亩
净利润:
4万元/亩
注:因土地、种子种苗、农资等价格、人工成本、药材产量、药材收购价格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本经济效益分析只是概算,仅供参考。本文中土地面积单位“亩”均指平方米。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