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大力提升中医药战略地位及推进中医药服务,带动了中药材市场的火爆。但在种种原因下,中药材的价格也是大幅上涨!图片来源:图虫创意央视调查涨幅10%-50%题
11月22日,央视财经频道曝光了中药材品种近期集中涨价的消息,部分品种的市场价格甚至翻了一倍。
央视记者来到国内几大中药材交易市场进行了调查时发现,在成都荷花池中药材市场,进入十一月以来,有不少品种出现了不同程度上涨,涨幅在10%-50%不等。而在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部分用量较大的品种在一个月前也开始涨价,涨价幅度在20%-40%左右。
在此次调查中,央视记者发现涨价最为明显的是天然牛黄。河北安国中药材交易市场商户吕建龙表示,年天然牛黄的价格大约在9万-10万元/公斤,到现在价格已上涨至50万左右/公斤。
不仅如此,薏仁、茯苓、黄芪、川芎等大批中药材均已开始涨价。这也让中药材的代理商和下游的生产企业措手不及。悦康药业集团于伟仕表示,(体外)牛黄从6万涨到12.5万,价格涨了一倍还要多。
业内普遍认为,近期中药材涨价导致药企成本上升,一些药企将不得不上调终端产品价格,未来一些中成药或将迎来涨价。那么,为什么在近年来中药材涨价不断?
中药材频频涨价之因据商务部印《年中药材流通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年,已有个涨价品种价格平均涨幅为24%。其中,价格涨幅排名前20的品种,平均涨价幅度%,涨幅最大品种为马鞭草,波动幅度%。而从历年来中药材涨价的规律中,可以看到以下原因:
1、贵稀药材品种占主角
贵细药材历来是涨价的风向标。而天然牛黄作为贵细药材,三年内价格从10万元左右一公斤到现在50万元,主要就在于它的稀缺性,天然牛黄来自于病牛体内的胆结石,健康牛不会产生,因此产量极低,有一部分来自进口,而近年来进口量也在减少,国内的产量也极不稳定。牛黄作为安宫牛黄丸的主要原料药材,近年来在市场十分畅销,致使需求剧增下,又产量上不去,价格上涨惊人!
2、药食两用类药材上涨过快
药食两用类药材,即可以祛病疗疾,又可以保健养生的中药材。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日益增强,人口的老年化与亚健康人群的庞大基数,对于药食两用类药材的需求旺盛。
例如黄精除有滋阴补肺肾等治疗作用外,还具有降血压、抑制高血糖,以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与肝脂肪浸润等保健作用。故黄精用来生产保健食品及饮料的原料,例如泡酒、药膳(炖汤、煮粥)等等。目前我国黄精年需求量大约吨,其中大约70%用于食用,仅30%用于药用和提取。
在年黄精价格为35元,到现今按照玉林药市最新价格,统货价格在71-75元之间,选货价格在99-元之间,足见价格涨了近4倍。
而药食两用类药材中的天麻、茯苓、甘草、红枣、山楂、百合、枸杞子等,在国人的保健需求下致使销量大增,呈现出药食类中药材的不同程度上涨。
3、原产地供货减少
中药材讲究的是道地,即一方水土一方药,而随着各地对生态环境的不断高标准要求,及原产地受自然灾害、疫情、药贱伤农等多种因素下,使原产地药材的产量一旦减少或欠收,即推高了药材的市场价格。
4、部分商家囤货
由于大部分中药材以粗放型种植为主,免不了“靠天吃饭”。故有些企业及中间货在某些中药材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使供应量不足或价格波动时,采取囤货的方式。
如央视记者在采访河北的一家中药生产企业时,该负责人表示,今年一些中药材由于天气原因出现减产,他们提前进行了采购囤货。
药都制药集团采购部部长刘兰也表示,在十月份时囤了约有多吨货。单就川芎就囤了30吨。价格方面,上货的时候19元,现在是22元。就川芎一个品种,为公司节省了大概十几万元。
但是由于中药材地域性强及每年的产量有限,囤货虽然使企业降低了成本,但是加大了市场货源的短缺,进而又变相推高了中药材的价格。
5、质量监管不断升级
针对中药材所存在以次充好及假冒伪劣等现象,行业监管也在不断升级。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其中已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严肃查处药品生产中偷工减料、掺杂使假、擅自改变工艺生产劣药等违法违规行为。
故在原材料、生产、销售等监管要求的不断升级下,在加大了符合各项行业标准和要求的应对成本,间接推升了中药材的价格!
在中药材涨价的原因中,还有人工成本及包装材料的不断上涨,都构成了促使中药材价格提升的各环节!
不过,我们也可喜地看到,虽然近年来部分中药材的价格在不断上涨,但是勿庸置疑的是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例如党参,以前很多货的外表看起来很白,而且水分有点多,而现在都是原色的,比较干爽;例如平贝母,以前是很白、很小的,现在的颗粒较大些,而且都是原色的。
本文为中国药店原创/整理,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图片来源:品牌方提供
亲,中国药店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夏季白癜风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