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采收与加工专属语言你知道几个

随着天气转凉,我国从北到南开始进入了冬季,收获成为这个季节农民朋友的常有名词,面对谷子回仓,忙碌了一年的农民朋友开始考虑收获后的喜悦啦。但是,对于很多种植中药材的朋友来说,现在进入了药材采收、加工、储存、运输、交易的忙碌时间。属于药材种植加工的很多专属名词逐渐成为我们的口头禅,比如:采收期、初加工、杂质、休整、浸渍、蒸、煮、烫等等,这些挂在嘴边的词语,有很多是传承下来的,有的是新发明的,它们都代表什么意思呢?有的朋友了解的很多,有的了解的少些,但是真的都了解的朋友有多少呢?我们今天就与专家一起细数这些属于中药材种植采收和加工的专属词语。

中药材质量由许多因素构成,除了生长年限、采收期之外,还与其生态环境、田间管理措施、采收、加工方法、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有关。

采收是一项科学性要求较为严格的工作,因为药用植物只有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根据不同药用部位,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采收,才能使收获的中药材质量有所保证。

采收期:指药用植物药用部位或器官已符合药用要求达到采收标准的收获时期,一般每一年按月、旬来表示采收期。

采收年限(收获年限):指播种(或栽植)到采收所经历的年数。

药用植物收获年限分为:1年收获、2年收获、多年收获和连年收获。

产地加工。药用植物采收后,绝大多数均需在产地及时进行初步处理与干燥,称之为“产地加工”或“初加工”。目的:提高药效和活性成分的含量,保证药材的品质,达到医疗用药的目的,便于包装,贮藏和运输。

产地加工的目标:去除非药用部位、杂质、泥沙等,纯净药材。如根和根茎类药材要除去残留茎基和叶鞘等;全草类药材要除去其它杂草和非入药的根与根茎;花类药材要除去霉烂或不合要求的花类等。按药典规定的标准,加工修制成合格的药材。保持活性成分,保证疗效。一些含有苷类药材如苦杏仁、白芥子、黄芩等经过初加工后可破坏其含有的酶,从而使活性成分稳定不受破坏,保证疗效。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刺激性或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进行干燥、包装成件,以利于贮藏和运输

加工工具:多为手工操作,主要因为机械加工有困难,或者药材产量小。例如,切除非药用部分、刮皮、切削等使用的刀剪,清选分级用的筛,清洗用的刷子、筐、蒌,煎煮时扎孔排气防裂口用的针等。加工数量大的药材,所使用的工具近似机械,但是仍靠手工操作,如黄连、泽泻、姜、姜黄、川芎、浙贝母等去皮、泥土、须根,使药材表面光洁所使用的撞笼、撞兜、木桶等

加工机械:主要用于去皮、切片、清选、分级、包装、脱粒等,如山茱萸去核机,半夏去皮机、牛蒡脱粒机、切片机、谷物脱粒机、碾米机、贝母檫皮机等。药材加工机械化,可以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和药材的加工质量。根据药材的加工特点,应发展一机多能和小型化的加工设备

蒸煮烫设备:产量小的可以利用生活用的饭锅、蒸笼(蒸屉)。产量大的则有专门的蒸煮设备,如锅炉、附子加工用的大蒸笼、大铁锅等。蒸笼有木制、竹制或铝制,大小不定,多为圆形或正方形。煮烫也可以使用机械。

浸渍、漂洗设备:产量小可以利用生活用具,如缸、盆、桶等进行浸、漂药材。产量大的多用大池,大池可用混凝土、石块等建造,并设有排水

修整、剪:利用工具去除非药用部位或不利于包装的枝叉,使之整齐,便于捆扎、包装,或为了等级划分之过程。修整工艺要根据药材的规格、质量要求来制定。剪除芦头、须根、侧根,进行切片、切瓣、截短、抽头等多在药材干燥之前进行。剪除残根、芽苞,切削不平滑部分等,常在药材干燥后进行。

蒸、煮、烫:在药材干燥之前进行。这样做的目的:驱除药材组织中的空气,破坏氧化酶,阻止氧化,避免药材变色,减少活性成分的损失,保证药材的性味不致发生质的变化;使药材细胞中原生质凝固,产生质壁分离,利于水分蒸发,迅速干燥;使加入的辅料易向药材组织中渗透;通过高温破坏药材中的有毒物质,或使一些酶失去活力而不致分解药材中的活性成分,或杀死虫卵,或不致剥皮抽心;使淀粉糊化而增强药材的角质样透明状等。如块茎类药材(如天麻、黄精)等的初加工。

浸漂:就是浸渍和漂洗。浸渍一般时间较长,有的还加入一定辅料。漂洗时间短,换水勤。漂洗的目的是减轻药材的毒性和不良性味,如半夏、附子等;抑制氧化酶的活性,以免药材氧化变色,如白芍、山药等。浸漂要注意药材在形、色、味等方面的变化,掌握好时间、水的更换、辅料的用量和添加的时机。漂洗用水要清洁,换水要勤,以免发臭引起药材霉变

切制:一些较大的根及根茎类药材,往往要趁鲜时切成片或块状,利于干燥。切制方法有手工切制法和机械切制法(剁刀式切药机和旋转式切药机)。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不适宜产地加工,因切制后容易造成活性成分的损失。

发汗:鲜药材加热或半干燥后,停止加温,密闭堆积使之发热,内部水分就向外蒸发,当堆内空气含水气达到饱和,遇堆外低温,水气就凝结成水珠附于药材的表面,如人出汗。发汗是药材加工常用的独特工艺,它能有效地克服干燥过程中产生的结壳,使药材内外干燥一致,加快干燥速度;使某些挥发油渗出,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药材干燥后更显得油润、光泽,或者香气更浓烈。发汗分为普通发汗和加温发汗。

普通发汗:将鲜药材或半干燥药材堆积一处,用草席等覆盖任其发热,达到发汗的目的,叫做普通发汗。此法简便,应用最广,如玄参、板蓝根、大黄、黄芪等。此外,采取白天晾晒,夜晚堆积使药材回软,也属于普通发汗,如薄荷等

加温发汗:如厚朴、杜仲用沸水烫淋数遍加热,然后堆积发汗;云南加工茯苓是用柴草烧热后,垫草一层,再相间铺放茯苓和草,最后盖草密闭使之发汗。前者叫发水汗,后者叫发火汗。此外,要切实掌握好发汗时间和次数。一般半干燥和基本干燥的药材,发汗一次即可;鲜药材、含水分较多的肉质根或地下茎,发汗的时间宜稍长,次数可多些。气温高的季节,发汗时间宜短,以免发生霉烂变质;气温低的季节,发汗时间宜稍长

揉搓:一些药材在干燥过程中易于皮肉分离或空枯,为了使药材不致空枯,达到油润、饱满、柔软的目的,在干燥过程中必须进行揉搓,如山药、党参、麦冬、玉竹等。

干燥:就是及时除去鲜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活性成分的分解和破坏,保证药材的质量,有利于贮藏。有自然干燥和人工加温干燥。

标准:断面色泽一致,中心与外层无明显的分界线。相互敲击时,声音清脆响亮。如是噗噗的闷声,说明尚未干透。一些含糖分较多的药材,干燥后敲击声音并不清脆,则应以其他标准去判定。质地硬、脆、牙咬、手折都费力。质地柔软的尚未干燥。果实、种子类药材,用手能轻易插入,感到无阻力,牙咬,或手掐感到较软,都是尚未干透的表现。叶、花、茎或全草类药材,用手折易碎断,叶、花手搓易成粉末,都是干透的标志。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一次
白癜风是怎么样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mae.com/tmfl/47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