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州林业局局长龙世勇在“中共黔东南州委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十三五”期间黔东南州林下经济取得显著成效,在“十四五”期间如何加快发展壮大林下经济。
龙世勇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州林业工作的关心,他说:“十三五”期间,在州委、州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全州林下经济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林下经济已成为我州的一张靓丽名片。今年,全州林下食用菌累计达到2.58万亩、林下中药材累计达到58.94万亩、林下养鸡累计出栏.34万羽、林下养蜂累计达到23.92万箱,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截止11月30日,全州已建成百亩基地个,累计达到个;已建成千亩基地个,累计达到个;在建(含已建成)万亩基地23个;种养殖利用森林面积达99万亩。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州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为指引,继续坚定不移发展林下经济,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全州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第一,科学谋划林下经济规划布局。立足州情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产业布局,让绿林生金。全州林菌产业主要布局在剑河县、三穗县、岑巩县;林药产业重点发展钩藤、石斛、天麻、黄精、草珊瑚、淫羊藿等品种,其中钩藤重点布局在丹寨县、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石斛重点布局在锦屏县、从江县、黎平县;天麻重点布局在黎平县、雷山县、镇远县;黄精重点布局在岑巩县、黄平县、丹寨县;草珊瑚重点布局在榕江县、从江县;林鸡、林蜂在全州全面布局,其中林鸡重点发展布局在天柱县、黄平县、榕江县,林蜂重点发展布局在黄平县、麻江县、台江县。
第二,加快推进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一是继续推进主导产业基地规模,集中精力做大做强。在巩固天麻、天冬、石斛、草珊瑚等种植业及林下鸡、林下蜂养殖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林下食用菌、林下魔芋等产业,进一步丰富林下主导产业品种,增强林下产业优势。二是科学设标准。生产标准化、标准生态化才能突显林下经济优势。结合四大产业不同特点,重点就种养殖环境、生态饲料构成、生态防范措施、打假防伪举措、及诚信体系构建等制定标准,为林下生态产品生产提供指引。
第三,纵深推进林下经济产业链延伸。一是完善产品链。筹备组建全州林下经济数据中心,完善信息采集系统,全面收集林下经济各产业产品信息,及时掌握各产业产品每天上市量、产品等级、销售价格及滞销情况,科学预测产品存量、预期价格等,通过全方位调度和分析研判,动态掌握产品信息,为加工销售创造条件。二是强化加工链。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有实力的林下经济加工企业进驻我州。同时,大力扶持本地有潜力的加工企业,通过培育一大批龙头企业,开展大规模加工,推动企业间配套,形成林下产业集群优势,确保良性发展。二是健全销售链。探索在凯里引进企业建设全州林下产品展销中心,在各重要旅游景点建分中心,中心既有实物展示,也可全天候视频直播重要生产基地即时场景。
第四,坚持生态优先打造高质量品牌。一是守住生态线。在林下经济发展中,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绝不能放松对生态保护的要求,征占用林地、采伐林木、开展畜禽养殖必须依法依规办理相关手续,避免蛮干、硬干现象出现,慎重考虑农药、化肥、废弃物对林地环境和产品质量的影响。二是严把质量关。强化行政监管,行政力量强势介入质量防控环节,督促各生产主体严格按标准生产,对不按标准生产的采取措施严肃处理。强化林下经济环境保护执法,坚决打击毒化土壤、污染水源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三是打造优品牌。树立林下产品标杆,严格生态标准,充分利用林下原生土壤、清新空气、纯净山泉水,精心打造近自然、仿野生产品。坚持全州一盘棋,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线上线下渠道,着眼源头监管,严把出口质量,树立黔东南林下经济优质品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