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又名赤箭,被列为上品,是一味名贵中药。临床长于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主要用于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由于近年来天麻临床用量激增,市场供不应求,故市场上常有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存在,这不仅有损中医药的信誉,更会导致临床疗效的失败;不仅误病害人,还会造成经济损失,所以学习天麻的鉴别方法是很必要的。
正品天麻来源于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l.)的块茎,主产于四川、云南等地。冬春两季采挖,其性状特征为:外表呈椭圆形,稍扁;表面灰黄色或浅棕色,有纵向的皱褶细纹,习称“姜皮样”;表面有明显棕色小点状组成的环节,习称“芝麻点”;一端略尖,有时尚带棕红色的干枯残芽,习称“鹦哥嘴”;另一端圆脐状疤痕,习称“凹肚脐”。体重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平坦,半透明,呈角质样,白色或淡棕色。气微,味甘。断面滴加碘液,无颜色变化。
天麻常见伪品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以茄科植物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的块茎经加工后充当天麻用。它的主要特征为:外形为椭圆形,压扁,顶端部分有伪造的芽,下端无疤痕;表面颜色为黄白色或淡黄棕色,且无环形纹;断面为黄白色或黄棕色,嚼之有马铃薯味。断面滴加碘液,颜色变成蓝紫色。
二是以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MirabilisjalapaL.)的干燥根茎加工伪造成天麻应用。它的主要特征为:外形为长圆柱形或圆锥形,有的压扁;顶端有茎基痕或无,下端钝尖或消去尖部,表面为淡黄白色或类白色,用放大镜观察可见众多小白点,无环纹;断面黄白色有同心环纹或白色筋脉点,嚼之微有刺喉感。加碘液,颜色变成蓝紫色。
三是美人蕉科植物芭蕉芋(CannaedulisKerGawl.)的根茎。它的主要特征为:外形为圆锥形,顶端有茎基。表面黄色有粉霜,未去皮的可见轮状环节。质坚实。断面半角质状,带粉性。有焦糖气,味甘。加碘液,颜色变成蓝紫色。
预约挂号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