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家长问我:“为什么抽动症这么难治?”
其实,抽动症这个病,真的不是偶然。
从医40多年,抽动症的孩子我看好了一个又一个,我发现他们的家庭,大多存在这么一种情况。
先是孩子频繁出现挤眉弄眼、点头、耸肩、清嗓子等症状,然后父母开始变得焦虑;
接着孩子情绪变得暴躁,频频和父母对抗,父母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
然后家庭氛围变得异常紧张,孩子、父母都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抽动症也愈发严重。
这样的家庭,我见过一个又一个,焦虑的妈妈、严厉的爸爸、溺爱的爷爷奶奶,各种业力集中在孩子身上,让他疲惫不堪。
长期的精神压力,外加喂养方式的不当,导致孩子体内积攒了大量的毒素,它们堵在孩子身体的各个地方,影响气机运行,导致孩子不停地抽动。
那孩子到底中的是什么毒呢?一个是喂养方式不当造成的湿毒,一个是精神压力造成的气毒。
湿毒在中医看来,孩子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吃的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脾胃虚弱的情况。
脾主运化,孩子脾虚水湿代谢就会出问题,导致该排出体外的浊物排不出去,聚在身体里就形成了痰湿。
痰湿在身体里久了,容易化热,当痰热和肝风勾结在一起,上扰心神,就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抽动症。
怎么解决湿毒的问题呢?当然是健脾祛湿,祛风止痉,我一般会用二陈汤加减。
二陈汤主要由半夏、陈皮、茯苓和甘草组成,其中半夏和陈皮能燥湿化痰,茯苓能健脾祛湿,甘草调和诸药的同时,还能润肺和中。
我一般在它的基础上加白术增强其祛湿的能力,加山药强化健脾的效果;
然后祛风止痉上,主要加防风、僵蚕、地龙等药,减缓孩子抽动的症状。
气毒气毒的气,主要来自肝,因为肝是情绪器官,很容易受孩子情绪影响。
家庭氛围紧张,或是孩子压力太大,就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肝郁气滞、肝郁化火等情况。
中医上讲“火能生风,风胜则动”,当孩子肝出了问题,导致肝风内动,孩子就会出现不自主的抽动症状。
另外,火为阳邪,容易伤阴。当孩子肝阴不足的时候,筋脉失去滋养,一样会导致孩子出现痉挛的情况。
要解决气毒的问题,疏肝泻火、平肝熄风自然少不了,我一般会用千金龙胆汤加减。
千金龙胆汤中,龙胆草、黄芩、柴胡等药物本就具备疏肝泻火作用,钩藤、天麻等药物本身也有平肝熄风的功效;
我一般会根据孩子的情况,酌情加栀子、黄柏等药,增强其清泻肝火的能力,或是加郁金来增强疏肝解郁的效果;加羚羊角增强平肝熄风的作用。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有大便干燥的情况,还可以加大黄润肠通便,有时也加赤芍凉肝活血。
总而言之,就是要让孩子肝风得熄,气机通畅,恢复肝的疏泄功能,从而让孩子体内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那抽动症自然就解决了。
当然,治疗孩子抽动症,光靠药物还是不够的,家长创建温馨的家庭环境,生活饮食上注意方式方法也很重要。
做好上面这些,抽动症想不走都难。
文章的最后,我还是要提醒各位家长,上面说的这两个方子,即使孩子症状雷同,也要在医生的辨证后再用,未经辨证,家长切勿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