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如今食补虽然盛行,但是相比较而言,药补短期内效果会更加明显,因此不少人也会选择药补。
药补,其实也分种类,可以是膏方类的,经过中医辨证论治后开具的大处方,传统熬制,是十分常见的冬季药补方式之一。
也可以使用药食同补的方式,在日常饮食中,加入特定的中药,帮助提升食物的滋补功效,以帮助养生。
适合冬季进补的常见中药
一:枸杞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肝、肾、肺经。
枸杞的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萎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冬季可以使用枸杞煲汤或者泡水,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可以帮助养肾、明目、安神。
二:杜仲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归肝、肾经。
杜仲的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冬季是各种关节骨病的高发季节,杜仲有强劲筋骨的功效,因此,冬季适当食用杜仲可以帮助缓解关节不适,食用方式可以是泡水、泡酒、炖肉。
三:党参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脾、肺经。
党参的功效: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党参温补且不燥,润肺而不凉,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比人参滋补更温和,可以切段煲鸡汤,也可以用来泡酒。
四:菊花性味:味甘苦,性微寒。
归经:归肝、肺经。
菊花的功效: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冬季饮食比较肥腻,火锅等盛行,再加上空调房内过于干燥,很容易上火,因此可以适当的喝点菊花茶帮助降火。
菊花有很多品种,如杭白菊、金丝菊、祁菊、贡菊等,都可以使用,脾胃虚寒者,不建议过多食用。
五:山药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脾、肺、肾经。
山药的功效: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泄泻便溏,白带过多,尿频。
山药补脾益肾,对于脾胃虚弱的中老年人来说非常合适,而且其也是常见的食材,蒸煮、煲汤、清炒都可以。
六:黄芪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归肺、脾经。
黄芪的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
冬季食用黄芪可以健脾胃,治疗中气不足,老年人食不知味,可以使用黄芪开胃,可以直接泡茶饮用也可以放进酒里,泡酒喝。
七:三七性味:味甘苦、性温。
归经:归肝、胃经。
三七的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三七可以活血行瘀,天冷了喝点三七炖鸡汤,可以有效帮助老年人缓解头风痛、腰肌酸软无力等症。
八:天麻性味:味甘辛,性平。
归经:肝经。
天麻的功效: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用于小儿惊风,癞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
天麻也叫做定风草,其治疗效果快,可直达病灶,冬季受了风邪,可使用天麻泡水泡酒甚至炖汤。
特别提醒:补益中药也是药,过量使用或不辨别体质乱用都可能会出现问题,建议患者朋友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对症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