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联合天麻素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

(综述节选)

(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老年人相关疾病亦日益突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发作,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其主要症状为眩晕,如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椎-基底动脉梗死。笔者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例,取得较好疗效。

1.资料与方法

资料:

例VBI患者均为本院年1月至年11月收治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对照组中男25例、女37例,年龄42~78岁,平均(62.52±5.17)岁,伴高血压21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40例;年龄51~67岁,平均(58.03±7.58)岁,伴高血压2424例。两组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

对照组在维持基础治疗上使用天麻素注射液0.6g加入0.9%的氯化钠溶液mL中静脉滴注,1次/d,14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mL中静脉滴注,1次/d,14d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TCD测定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4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4.97,P<0.05)。(见表1)

两组TCD测定结果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VBA系统血液流速减低;治疗后VA、VB的Vm均明显增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TCD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3)

3.讨论

老年人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小动脉痉挛以及远端的动脉被微血栓栓塞,使血流阻力增加,引起脑干,小脑,前庭神经核缺血缺氧导致眩晕症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卒中发病的先兆,如若不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患者极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发展为脑梗死。

因此,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干预对预防脑梗死有及其重要的意义。VBI的治疗主要以扩张血管,改善脑部供血为主。前列地尔注射液是一种以脂微球为药物载体的静脉注射制剂,属于天然前列腺素类物质,是花生四烯酸在血管内皮细胞通过环氧化作用产生,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前列地尔能激活血小板膜的腺苷酸环化酶,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并能促进血栓周围已活化的血小板;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型纤溶性物质,有效改善脑动脉供血不足。

天麻素化学名称为4-羟甲基苯基-贝塔-D-吡喃葡萄糖苷,具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增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改善小脑前下动脉、内耳的供血。

本研究对比显示,观察组在TCD指标、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方面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前列地尔联合天麻素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原作者:陈燕林;本网节选)

栓子源不明的栓塞性卒中:病因和二级预防孤立性眩晕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大的预测因素头痛及CSD与癫痫的关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造影阴性的研究进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mae.com/tmjb/87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