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扶贫一线环境美了,钱包鼓了,l

巍巍大娄山脉下的木杨村和柏杨村隶属于遵义市汇川区是贵州曾经的省级一类贫困村如今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产业多了、环境美了人心齐了,钱包鼓了这一切的改变要从贵州省信访局两位年轻干部驻村扶贫说起“香葱书记”—陈廷焕

图为陈廷焕与村民在香葱栽种现场

“新官上任”解难题年4月,贵州省信访局选派陈廷焕驻木杨村任第一书记。木杨村原有一个面积.1亩,可耕种面积亩的大坝(五凤大坝)。可当陈廷焕第一次走在这一眼看不到边的大坝时,看到的却是杂草丛生,一片荒凉的景象。经过深入走访了解,陈廷焕得知:四年前,有几名当地发展较好的群众流转了该片土地,后由于经济原因无力继续承担后续投入,导致良田撂荒,无人问津,部分群众的土地流转费和工资被拖欠多年。如何解决被拖欠的土地流转费和群众工资问题?如何让这一片土地重现生机?如何使群众增加收入?成了初来乍到的陈廷焕首先要解决的事于是,陈廷焕和村干部多次组织涉及此事的坝区的12个村民组长、党员、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院坝会等,听取意见建议,商讨解决办法。经过协商,相关经营主体同意付清土地流转费和工资后不再经营该片土地,对于多年无法联系到本人的经营主体,通过法律途径破解历史遗留问题。破解困境谋发展

年11月,昔日杂草丛生的五凤大坝重现生机。割草机、旋耕机、拖拉机齐上阵,土地翻犁,春耕备耕拉开了序幕……破解经营困局后,木杨村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动员引导群众参与坝区发展,由木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对坝区涉及的户亩土地经营权统一登记回收,选定香葱作为坝区主导产业集中连片经营、规模化发展,力争年内实现单品种植面积达到亩。

木杨村采取“联合党委+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建立“土地流转租金+基地务工薪金+入股分红股金+返包倒租现金”的利益分配机制,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利益的45%用于继续发展集体经济、10%用于建档立卡脱贫户分红、45%用于全村群众分红,实现了利益联结机制全覆盖。

群众通过土地入股租金户、参与木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和返包倒租等,不仅实现了收入大幅增加,还能在家门口就业。一位当地群众感慨到:“我们木杨村从来没有这么扬眉吐气!”

“天麻书记”—吴健

图为吴健在为天麻销售做代言

因地制宜定产业年4月,贵州省信访局选派人民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年轻干部吴健到柏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吴健到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驻村工作队进行精细调研、摸准村情、确立扶贫工作思路、稳固脱贫成效。柏杨村地处大娄山脉腹地,山高林密,森林覆盖率高达84%,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宜天麻种植。驻村工作组严格按照“选好一个产业,发展一个产品,打造一个品牌”的奋斗目标,指导村支两委成立了“柏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同时协调省农业农村厅帮扶资金实施天麻良种繁育与规范化种植项目,引导村民大力发展林下天麻种植,全村村民全部成为合作社股东。同时努力拓展市场加快集体经济全产业链发展,通过与遵义茶溶天下有限公司签订中药材产业产研合作协议,与贵州联盛药业签订产销合作协议,使林下天麻种植技术得到进一步保证、天麻销售得到进一步保障,群众搭上了勤劳致富的快车。目前,柏杨村精心打造的“中国大娄山林下天麻幅员生态种植示范区”已初具规模。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村民(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娄山天麻、林下养鸡等产业进一步做大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做好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强化利益联结。大力发展林下天麻、方竹、雷竹、烤烟等种植产业,广泛种植保供蔬菜莲花白、南瓜等,发展养殖生猪。年村民年人均收入大幅提高,柏杨这个昔日的穷山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政策帮扶入民心驻村工作组帮助村委会拟定年度帮扶目标任务,不定期组织帮扶干部、包片干部学习扶贫政策,让每名干部对政策知识入脑入心。通过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弘扬自力更生、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全面排查梳理,建立健全信息台账,找深找细找实脱贫退出短板弱项,对发现的问题,逐一建立整改清单台账,限时整改,确保全面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项,所有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

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

一年多的时间里

两名驻村第一书记

真驻实干、倾情帮扶

谱写了一曲

万木复苏、群山曲响的

华彩乐章

(来源:贵州信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mae.com/tmjb/69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