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法院人的扶贫故事汗洒精准扶贫路

交通闭塞、土地缺少、产业单一、致富无路……村子里鸡鸣犬吠,牛羊在路上慢吞吞地走。一年一季的庄稼,只有春种秋收时忙那么几个月,其他时候没事可做。不能让农村的贫困阻碍了小康步伐,脱贫攻坚战役已经打响!

一、去不去?

年初,当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精准扶贫”任务时,身为执行局案件监督科副科长的徐欣马上报了名。徐欣亲眼目睹过农村的艰辛,也时常想起自己的姥姥。姥姥身上那种中国农民勤劳善良的品格,让徐欣从小就对农村怀有深切的情怀。年3月末,组织征求徐欣意见,准备把他派往辉南县杉松岗镇大炉村任第一书记,当过八年兵的徐欣朗声回答:“去!保证干好!”?

二、远不远?

天刚蒙蒙亮,徐欣就要出发了。妻子早已为他收拾好行装,他亲了亲妻子怀里还未满周岁的小儿子,拍了拍刚上小学的大儿子的肩膀,叮嘱他要懂事,听妈妈的话。大儿子问:“大炉村在哪啊?远吗?”他笑了笑说:“不远,三个小时就到了。”他看了看窗外的冰雪,深情地望着妻子说:“家里就全靠你了。”怀着复杂的心情,徐欣离开了温暖的家,迈进了寒风中。

三、难不难?

杉松岗镇的道路很不好走,车底盘一直叮咣作响。他在冰雪之中小心驾驶,终于平稳度过了。可就在目的地已在眼前的时候,车却陷进泥坑,无论怎么加油也无法驶出泥坑。徐欣没有想到,还没进大炉村,就先吃了个“下马威”。

路过的村民是如此淳朴!他们看到这种情况,二话没说就开始帮忙推车。推不出去,就回家喊人,找锹的找锹,拿镐的拿镐,还抱来玉米秸秆垫在坑里,大家齐心合力把车推了出来。面对这些善良朴实的村民,徐欣的心潮澎湃:“一定要把大炉村带好!”

得知徐欣是新来的第一书记,老乡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聊起了村里的困难:“是啊,村里没钱,修不上路,不光出门不方便,卖粮也费劲啊!不管是运输车、还是出租车、校车,一听说上大炉村,都不愿意来,就算来的车费也要得高。我们的粮都是最后才能卖出去,价也比别的村卖得低,就是因为路不好啊。”这些话,让徐欣陷入了沉默的思考中。

杉松岗镇政府原本在镇里安排好了食宿,但徐欣谢绝了优渥的条件,就在村部住下了,没有地方做饭,就简单凑合着。徐欣立马开始了挨家挨户的走访调研,一直走了两个月。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摸清了大炉村的底。

大炉这个多人的村子,年底通过精准识别的贫困户共有59户,人,占全村总人口近30%,而且其中半数贫困户没有劳动能力。或因疾病,或因残疾,或其他天灾人祸,耗尽了他们的积蓄,伤害了他们的身体,也消磨了他们的精神。有的贫困户房屋多年失修,已成危房。

村里基础设施差。联村路走不了,村里有的人家想买车也不敢买;村里的街路也没有排水边沟,一下雨,脏水就满路流淌,村民出门得穿雨靴;临山一面没有防护,经常被山水冲毁庄稼,把道路冲出一条条深沟;当地水质硬,水烧开后壶底就有一层白色杂质,百姓喝不上放心水;村容不整,家家户户的木障子参差不齐;没有路灯,晚上人们摸黑走路……

经济收入方面,产业单一,除了传统的水稻和玉米种植,很少有其他经济来源。由于人均土地不多,种植收入去除了种子农药化肥,一年到头剩下来的,也只是点辛苦钱。

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村里孩子们的求学更加艰难,村民对教育也不够重视,甚至有供不起学生就不上学的观念。而且大炉村还是东安堡村通往外界的必经之路,作为瓶颈,限制着山里的发展。

摆在徐欣面前的,就是这样艰苦的条件。

四、怎么干?

解决困难的过程,也是考验人的能力的过程。

通化中院帮扶大炉村第一个扶贫项目就是加强大炉村班子建设,建立健全了党支部各项制度,筑牢脱贫致富根基,有效提升了村支部引领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凝聚力。通过党建工作的龙头引领,全村各项工作开展顺利,件件走在前列,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更加理解、信认和支持,村班子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提升了村党组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徐欣吃住在村里,日夜与村民在一起,村民不称呼他为徐书记,而是亲切地叫他“小书记”。小书记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他严于律己,坚持做到“三勤”:勤于学习,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村民身上学、静下心来跟身边同志学;勤于调研,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展开调研工作;勤于锻炼,积累经验。

一边走访一边琢磨,一系列帮扶工作规划在徐欣心底逐渐形成。那就是“积极推进村班子建设、努力提升村民素质、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促脱贫”。

基础设施差,还是差在没钱修建。要想富,先修路,徐欣多次跑到县委、镇党委协调争取资金,为大炉村争取到资金多万元,首先修建村级公路6.5公里,打通了与外界联通的道路,搬掉了大炉村脱贫路上的拦路石。村民王宝辉说:“徐书记来了后,村里变化太大了,现在道路都硬化了,溜光的柏油路,条件好一点的就想买车了……”

从修路开了头,就此开始了一系列举措:修建护坡挡墙米,修建村内排水渠余延长米,排除了冲刷隐患,解决了排水难题;安装路灯盏,修建村路两旁住户栅栏3多延长米,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他还协调资金11.5万元,为住房条件差的贫困户修缮房屋,消除了危房,又为残疾贫困户修建了无障碍通道。徐欣带队为贫困户安装自来水,所有贫困户都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贫困户邓桂芳流着眼泪抓着徐欣的手说:“小书记,我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太感谢你们啦!”

针对产业单一,徐欣牵头组织成立了“辉南县政通仁和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吉林省方正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扶贫+订单”养殖合作协议,建立了村集体产业骡鸭养殖项目;投资60多万元,建设标准化骡鸭养殖棚平方米;投资30多万元,种植天麻多平方米。用项目为贫困户脱贫及村集增收搭建了运营载体,村集体每年可增收10万元左右。

针对无劳动能力的残疾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徐欣协调通化市园艺所、市残联为他们发展庭院养牛、养猪等养殖产业和中草药种植、果树种植产业,缓解贫困户之间的不均衡发展的问题,让扶贫产业铺就大炉村的致富路。为了巩固帮扶成效,先后为现有的骡鸭养殖、天麻种植项目统筹协调了改造资金30多万元,对骡鸭鸭舍进行了维修,扩建面积平方米,新购置了饲料搅拌机、大型排风扇、骡鸭分棚活动扶梯等附属设备,新修建了蓄粪池、骡鸭活动场地、料棚等多项产业设施。并完成了天麻种植项目扩大3平方米规模等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在这些产业项目的带动下,贫困户每年都能得到分红,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能获得务工收入,为贫困群众走向脱贫致富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些扶贫产业项目的带动下,大炉村贫困户及非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都有了信心,热情高涨,干劲十足。

一点一点干下来,积跬步而致千里。到了年底,全村贫困户都脱了贫,村集体年收入增加到10多万元,摘掉了贫困村帽子。

扶贫产业发展过程中当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养殖棚里骡鸭密集,夏季温度又过高,棚内温度达到将近40℃。如果不能尽快降温,骡鸭将大批死亡,那样不仅会造成大量经济损失,村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脱贫信心也将崩溃。徐欣心急如焚,想了很多办法,自己拿着水管洒水降温、大型排风扇也由个增加到4个,但是降温效果还是不理想。徐欣急得睡不着觉,嘴也起了泡,四处请教,终于找到了一个方法:覆盖草帘增加棚顶厚度,通过隔离日晒来降温。这个方法果真管用,眼看着温度表降了下来,徐欣擦了把汗,终于把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硬件上去了,软件跟不上还是不行。徐欣明白,扶贫要先“扶志”“扶智”,思想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要想方设法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让贫困户从“要我脱贫”转为“我要脱贫”,扩宽眼界,学习技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年,他组织贫困户到长春市参加农博会,调研市场、销售产品;年,组织村里的致富能手到柳河县中草药基地参观学习种植技术;年,邀请通化市园艺研究所果树、蔬菜、中草药专家到村里实地宣讲种植技术……同时与县就业服务中心、县职业中学牵线搭桥,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利用这些资源帮助大炉村村民提升职业技能素养。

村民和小书记越来越熟络,没事就愿意找小书记唠唠,都觉得他脑子里有的是好方法。徐欣部署相关干部加强思想政治宣传,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精准充分地宣传到位,让群众正确认识扶贫的真正内涵,帮助贫困户摒弃自暴自弃、甘于贫困的消极思想,让他们树立战胜贫困的必胜信心。同时,帮助贫困户认识到国家扶贫并是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纠正贫困群众“等、靠、要”的错误思想,让村民悟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徐欣还用致富模范典型教育群众、影响群众,增强贫困群众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决心。

物质基础具备了,精神文明也要抓好。大炉村底子薄,一直未修建文化活动广场,村民没有文化娱乐活动场地。徐欣带领驻村工作队跑帮扶单位、跑政府,多渠道筹集到资金30多万元,修建了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娱乐室,配备了兵乓球、健身器材、篮球架等设施,为村屯栽种绿化苗木棵,花草3万株。现在,大炉村的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平坦的沥青路、新建的排水沟、整齐的栅栏、明亮的路灯,广场舞兴盛起来了,运动健身的人多了,麻将声少了……村民们对未来燃起了更多更美好的向往。

教育是拔除穷根的重要举措,村民不重视教育,始终是徐欣的一块心病。他在与村民聊天中,增强村民的教育意识,让学龄儿童能好好上学,不能因为贫困而失学,并逐户核对当年教育补助是否到位。工作队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mae.com/tmjb/67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