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粹行做贵州民族文化品牌的标杆天眼新闻

初秋时节,贵阳天河潭游人如织,在滨水休闲区,古香古色的“黔粹行”分店、艺栈和茶楼,成为游人的热捧。入驻别具一格的黔粹行·艺栈,在“黔粹行”分店选购苗绣,倚着茶楼品着茗香欣赏锦绣花海和“水上芭蕾”,别出心裁的人文体验,如缕缕清风沁入心怀。尤其黔粹行·艺栈,年获评贵阳市“金兰级”精品度假酒店,这是酒店行业的最高级别奖项。这一浓缩了贵州民族文化精粹的精品艺术客栈,让贵州手工与世界艺术在这里交织,开业时间虽短,却接待了不少国内外的明星大腕、外国驻华使节。重新装修改造的黔粹行总部展示大厅,更显大气作为贵州本土的民族手工艺品牌店,“黔粹行”30多年来一直秉持“民族特色,黔中精粹”的理念,着力打造中国的“爱马仕”,让贵州文化走向世界。在位于贵阳市瑞金北路的大本营,多平方米的店铺内陈列着数以万计的贵州特色产品,其中的苗族银饰、水族马尾绣皮包、手纺土布包、蜡染真丝围巾等极具创意的“非遗”产品,以及名声在外的天麻、杜仲、茶叶等贵州土特产,鲜明地烙上“贵州”印迹。外地游客在网上搜寻“贵州手工艺制造”,“黔粹行”首当其冲。深耕贵州多年,“黔粹行”早已成为贵州民族手工艺品的一根标杆,特色显著,声名远扬。但贵州黔粹行董事长付国艳觉得这远远不够,在发展战略上做顶层设计,精心布局。如今,在广州、厦门、香港等多个城市开设的10个分店,正在诠释“贵州手工艺”的底蕴和要义。位于贵阳天河潭景区的艺栈别具一格如何将“非遗”的原生品质与时尚需求相结合,在贵州,“黔粹行”无疑是一个先行者。贵州“黔粹行”董事长付国艳以鲜活的事例为证:“一个瑞士的大使,觉得我们的民族产品将时尚和民族元素结合得很好,比一些欧洲的品牌做得还有文化,所以买了好几个包。外国使团夫人也觉得我们的民族产品好美,都爱不释手,也来我们这里买了好多。”她始终认为,贵州的民族手工艺品如灿烂星光,但要将这些“点点星光”转换成“月光一片”,需要做的是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不失原味,又有当下气息。“黔粹行”里全是“土货”,没有一样是外来的东西。游客可在现场观看苗绣和银饰制作、布依族手工土布纺织及染缸晾晒,甚至可参与蜡染手工体验。这种秉持,与付国艳的蜡染世家一脉相承,当年奶奶和父亲传承给她的古法技艺,以另一种方式惊艳世界。她觉得,传承的东西,是天时、地利以及心与自然的交汇。这个认知,成为“黔粹行”专心做民族精粹产品的原生动力。尽管盈利慢而薄,从设计到买原材料到成品多达20多个环节,但付国艳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她觉得“自己做的是贵州的文化和形象,而不是地摊式的经销”。天河潭景区黔粹行分店是游人的游逛好去处贵州将在年与全国实现同步小康,脱贫攻坚成了贵州发展的中心工作。“黔粹行”紧扣时代脉搏,在少数民族地区帮助绣娘脱贫致富。为了充分发挥绣娘的技能,将绣娘的手工技艺发挥到极致,随着贵州省“锦绣计划”的推行,“黔粹行”先后在黔东南、安顺、黔南等地设立了农村合作社、手工联盟基地,通过培训绣娘和手艺人,直接收购他们制作的产品,让善心变成具体的帮扶。“做民族品牌,必须要有一种责任心和使命感,具体来说就是心贴大地、情系农户,急功近利是无法做好品质的。”付国艳说。工作间被单独区隔,便于工匠工作、客人观赏在锻造贵州手工艺品牌的路途中始终与时俱进,最后才会成为赢家。从年开始,“黔粹行”着手进行数字化改造,把公司所有的产品全部录入电脑系统,储备全省各地数千名绣娘的产品。年,所有商品已全部实现数字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实现企业资源的计划管理,大大提升了企业在质量管理等细分环节的快速响应速度。数字化管理后,为设计师提供了大量的创作设计元素,通过软件分析产品优势,整理销售渠道,进行市场开拓,使企业的发展更具科学理念和进取姿态。付国艳深入苗乡侗寨与绣娘交流“非遗”是一种美,这种美具有鲜明的农耕文化色彩。现如今,追求返璞归真生活的城市人,对利用“非遗”来装扮生活显得十分热心。基于此,“黔粹行”一直倡导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付国艳的执念是:艺术都是美的东西,而美的东西要用心去创造,要用好的心态才能创造出来。美的东西和传统的东西,应该延续下去。而“非遗”,就是一种很好的载体。这就是自年推出专利技术产品“真丝蜡染”在国际中小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上获金奖后,“黔粹行”至今摘拿几十种奖项的原因。截至目前,黔粹行已拥有10多项发明专利,并有二三十个“非遗”传承人加盟黔粹行。在各种赛事展览如年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大赛暨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中,获奖名单里总能找到“黔粹行”的身影。付国艳到农村调研绣娘的基本情况做大产业链,是企业生存的手段。年,“黔粹行”将产业链延伸到以民族手工为主题的客栈、酒店、茶楼等行业,开设在天河潭景区的多平方米的民族民宿型酒店黔粹行·艺栈,与大本营融为一体的“黔粹行”酒店,成为探索的先声。年,“黔粹行”在贵阳机场开设形象店,目的不仅仅是营销,更在于展示:贵州的民族特色产品,与世界的距离很近。“黔粹行”已成为贵州特色产品汇集的窗口,单是年的世博会,“黔粹行”就为贵州馆提供了90%的展品。如果说“国家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贵州省驰名商标”“诚信纳税企业”“爱心企业”等称号是社会对企业的一种肯定的话,那么,潜心打造文化品牌,则是当下“黔粹行”的自觉选择。“蔓萝花”“奢香夫人”等诸多子品牌店,在诠释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领航者的初心和内在。绣娘培训课堂爱马仕的logo有马的形象,“黔粹行”的logo有牛的元素。这种呼应,源于对手工艺文化的崇敬和倡导。能否立足本土并站稳世界舞台,关键在于文化认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交织和呈现,一如“黔粹行”的一条真丝,一匹蜡染,一件马尾绣。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陆青剑文字编辑/李缨视觉实习编辑/杨简编审/李卫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mae.com/tmjb/122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