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补不如食补不同体质该如何养生

中医一般将人的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平和型、气虚型、阴虚型、阳虚型、湿热型、气郁型、痰湿型、血瘀型、特禀型。1)平和型:

体质特点:饮食正常、睡眠好、二便通畅、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此为典型的平和体质。

饮食:平和体质日常养生应采取中庸之道,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2)气虚型:

体质特点: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且动则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脉虚弱,是其基本特征。若患病则诸症加重,或伴有气短懒言、咳喘无力;或食少腹胀、大便溏泄;或脱肛、子宫脱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惫;或腰膝酸软、小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

养生原则:补气养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肾皆当温补。

饮食:这类体质的人影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药物,实际上我们中医有一个概念就是药食同源,在中医看来有很多食物是有一定的药用功能的。可以吃一些如黄豆、白扁豆、鸡肉、泥鳅、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吃了这些食物有补气健脾的作用,平时吃东西的时候也一些耗气作用的食物尽量避免,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

3)阴虚型:

体质特点:如果一个人怕热,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那就是阴虚。他们大部分都是性格比较外向好动的,性情是比较急躁的。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口燥咽干、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脉细数、舌红少苔。

养生原则:补阴清热,滋养肝肾,阴虚体质者关键在补阴;五脏之中,肝藏血,肾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养肝肾二脏为要。

饮食: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瘦猪肉、鸭肉、龟、鳖、绿豆、冬瓜、芝麻、百合等。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葱、蒜、葵花子等性温燥烈的食物

4)阳虚型:

体质特点: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无华、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长、大便时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脉沉乏力、舌淡胖。其人患病则易从寒化、可见畏寒蜷卧、四肢厥冷、或腹中绵绵作痛、喜温喜按;或身面浮肿、小便不利;或腰脊冷痛、下利清谷;或阳痿滑精、宫寒不孕;或胸背彻痛、咳喘心悸;或夜尿频多、小便失禁。

养生原则:祛阳法寒,温补脾肾,因为阳虚者关键在补阳。五脏之中,肾为一身的阳气之根,脾为阳气生化之源,故当着重补之。

饮食:可多吃容易有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牛羊狗肉、葱、姜、蒜、花椒、鳝鱼、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比如黄瓜、藕、梨、西瓜等。

5)湿热型:

体质特点: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脸部和鼻尖总是油光锃亮,还容易生粉刺、疮疖,一开口就能闻到异味,那他就是湿热体质。这种人还容易大便黏滞不爽,小便发黄,比较浓,性格多急躁易怒。

饮食:饮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少食辛温助热的食物。应戒除烟酒,因为烟酒在中医看来属于具有温热作用的。

6)气郁型:

体质特点:《红楼梦》中的林妹妹是气郁体质的代表,性格忧郁脆弱。这种人一般比较削瘦,经常闷闷不乐,多愁善感,食欲不振,容易心慌,容易失眠。

饮食:多吃小麦、蒿子杆、葱、蒜、海带、海藻、萝卜、金橘、山楂等,因为这些食物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的作用。睡前避免饮茶、咖啡等提神醒脑的饮料。

7)痰湿型:

体质特点:心宽体胖是这类人最大特点,腹部松软肥胖,皮肤出油,汗多,眼睛浮肿,容易困倦。性格温和稳重,善于忍耐。形体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懒动、嗜睡、身重如裹、口中粘腻或便溏、脉濡而滑、舌体胖、苔滑腻。若病则胸脘痞闷,咳喘痰多;或食少,恶心呕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头身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或妇女白带过多。

养生方法:环境调摄,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

饮食调理:饮食清淡为原则,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的食物。可多食葱、蒜、海藻、海带、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食物。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更应多食之,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批杷、白果、大枣、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等。

8)血瘀型:

体质特点:面色晦滞,口唇色暗,眼睚暗黑,肌肤甲错,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或结代。若病则上述特征加重,可有头、胸、胁、少腹或四肢等处刺痛。口唇青紫或有出血倾向、吐血、便黑等,或腹内有症瘕积块,妇女痛经、经闭、崩漏等。

养生方法:运动锻炼: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各种舞蹈。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均可实施,总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以助气血运行为原则。

饮食调理:可多食黑豆、海藻、海带、紫菜、萝卜、胡萝卜、金橘、橙、柚、桃、李子、山楂、醋、玫瑰花、绿茶,因此这些物质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的作用,少食肥猪肉等。可常食桃仁、油菜、慈姑、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山植粥、花生粥亦颇相宜。

精神调养:血瘀体质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营卫流通,有利血瘀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瘀倾向。

9)特禀型:

体质特点: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舌淡红,苔白,脉弦。若病则胸胁胀痛或窜痛;或乳房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咽中梗阻,如有异物;或颈项瘿瘤;或胃脘胀痛,泛吐酸水,呃逆哎气;或腹痛肠鸣,大便泄利不爽;或气上冲逆,头痛眩晕,昏仆吐衄。

养生方法:调摄情志:此种人性格内向,神情常处于抑郁状态,根据《内经》“喜胜忧”的原则,应主动寻求快乐,多参加社会活动、集体文娱活动,常看喜剧、滑稽剧、听相声,以及富有鼓励、激励意义的电影、电视,勿看悲剧、苦剧。多听轻快、开朗、激动的音乐,以提高情志。多读积极的、鼓励的、富有乐趣的、展现美好生活前景的书籍,以培养开朗、豁达的意识,在名利上不计较得失,知足常乐。

饮食调养:饮食宜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搭配合理。通常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食物也要尽量避免,比如蚕豆、白扁豆、牛肉、鹅肉、鲤鱼、虾、蟹、茄子、酒、辣椒、浓茶、咖啡等辛辣之品、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可少量饮酒,以活动血脉,提高情绪。多食一些能行气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荞麦、韭菜、茴香菜、大蒜、火腿、高粱皮、刀豆、香橼等。

五色入五脏

说到养生,有一种说法,叫“五色入五脏”。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可以滋补肝心脾肺肾。《黄帝内经》中说:白色润肺,黄色益脾,红色补心,青色养肝,黑色补肾。人体作为一个内外统一的有机整体,通过五色和身体调和并顺应五态,就可以调整人的容颜和身体。也就是说不同颜色的食物,它养生保健的功效是不同的。青养肝--多吃梅子少喝酒如果喝酒的时候可以配一点青梅子,那么青色和酸味就能对喝酒者的肝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从而减少酒精对肝的损害。青色食品包括绿色蔬菜和水果等,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主要功效是清理肠胃、促进生长、排毒。红滋心--苹果山楂抗疲劳红色食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心脏非常有益处,如红苹果、山楂、红枣、西瓜、山里红、红心萝卜、桃子等。红色食品还可以起到减轻疲劳、抗衰老、补血、补心、祛寒等作用。黄益脾--南瓜香蕉助排毒像南瓜、柑橘、香蕉、黄豆、玉米等黄色食品,就可以起到养脾的作用,黄色食品可以提供维生素A和D,抗氧化,促进排毒,延缓衰老。白润肺--萝卜豆腐也可贵白色食品可以养肺,如牛奶、米面、豆腐、冬瓜、竹笋、山药等。我们都知道,白色的萝卜等可以化痰,而藕、梨、白色的肉也可以润肺养肺,而且对预防心脑血管病、安定情绪、润肺、促进肠蠕动都有很大的作用。补肾--芝麻黑豆抗衰老黑色是养肾的,黑色的东西对于补肾、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抗衰老的效果是最为明显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点黑色的食品,如黑豆、黑芝麻、桑葚、紫菜、黑木耳、茄子等。养阴的食疗方

滋阴小药茶

枸杞、玉竹、石斛、黄精这几味药甘润可口,生津、益胃、润肺、补肾,性平和,每味各取5克,加生姜3片,用沸水冲泡当茶饮用。

这个方法可治疗言多咽喉干燥、小儿阴虚食少、鼻眼干涩、声音沙哑、胃热口渴、脑力不足、心中虚烦、白发、脱发等阴液不足导致的病症。

蜂蜜蒸百合

将百合克、蜂蜜30克搅拌均匀,蒸到熟软。

每天取几片,含一会儿后嚼食。这样可补肺、润燥、清热,适用于肺热烦闷,或燥热咳嗽、咽喉干痛等症状。

药补不如食补·日常蔬菜功效一览表

叶菜类

大白菜——生津,益胃,养肺阴,清热利水。入胃、肺。

青菜、小白菜——养胃生津,泄热除积滞。入肺、胃。

菠菜——清肝解毒,凉血,润燥通肠。入肝、胃。

包菜——养胃益肾,利心气,通络散结气。入心包、胃。

苋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入肝、大小肠。

韭菜——行气通经,活血通阳,温肾除痹。入心、肾。

芹菜——理气燥湿,平肝凉血。入肝、胃。

空心菜——利水渗湿,滑肠润胃,泄热止淋。入肺、肠。

生菜——清热降火,生津,疏利肠胃。入肺、肝、胃。

香菜——理气化湿,醒脾,解郁。

瓜菜类

冬瓜——清肺泄热生津。入肺。

黄瓜——清热解暑,养阴,润燥生津。入脾胃,小肠。

丝瓜——化痰通络,消肿去湿。入脾肺。

南瓜——补脾益气,充肌。入脾胃。

瓠瓜——去湿化痰,宽中理气。入肺胃。

苦瓜——泻火解毒,凉血清暑。入心。

辣椒——通阳散表,发汗去寒,除湿开胃。入心、胃。

番茄——养胃生津,和中消食。入心、胃。

茄子——解毒活血,消痈散结。入肝脾。

茎菜类

山药——滋阴润脾,益肾补肺。入肺、脾。

豆芽——清热生津,疏利三焦。入三焦。

海带——润燥化痰散结。入肺。

竹笋——清热化痰,升清化浊。入肝、胆。

洋葱——化痰散结,杀虫。入心。

花菜——宣肺通经,化痰散结。入肝、肺。

白薯——补脾益胃,润肺生津,消痈解毒。入肺、脾。

土豆——补脾益气。入脾。

藕——生津养胃,去瘀泄浊,凉血实脾。入肺、脾胃。

芋头——滋阴养脾,解毒散结。入脾胃。

萝卜——生津润肺化痰,凉血,下气消食。入肺。

胡罗卜——养肝阴,补脾气,健胃消食。入肝、脾胃。

芥菜头——宣肺利气,化痰和胃。入肺、胃。

豆类

绿豆——清热解毒,解暑生津,利水消肿。入心、肝。

黄豆——补脾益肾,去湿消肿。入脾、肾。

豇豆——健脾行气,消积导滞。入脾、小肠经。

豌豆——益气和中,利湿解毒。入肝、脾胃。

赤豆——健脾去湿,解毒,消痈。入脾胃、大小肠。

蚕豆——健脾补肾涩精,利湿。入脾、肾。

扁豆——健脾去湿,解暑,和中止泻。入脾。

刀豆——温脾补肾,降逆下气。入脾胃、肾、大肠。

青豆——和中解毒,养胃润燥。入肝、胃。

菌类

香菇——温肾养胃,益元气。入胃、肾。

平菇——渗湿,利肠胃。入脾胃。

木耳——滋肾养阴,凉血润燥。入胃、肾。

金针菇——滋养胃液,补中润肠。入胃、肠。

银耳——滋阴润肺,益气生津。入肺、胃。

其它类

豆腐——补脾肾,养胃和中,去湿,益精气。

野菜类

荠菜——清热凉血,利湿通淋,平肝疏风。入肝、胃、膀胱。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痢。入肝、大小肠。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入肝、胃。

常见的补肾食物有哪些?牛肉、羊肉、狗肉、虾、海参、淡菜、海马、枸杞子、白果、韭菜等。常见的补气食物有哪些?人参、黄精、黄芪、山药、糯米、桂圆、荔枝、红枣等。常见的泻气、疏肝理气的食物有哪些?萝卜、山楂、槟榔、香菜、紫苏叶、薄荷、金桔、菊花、玫瑰、木瓜等。常见的消食、化瘀的食物有哪些?萝卜、山楂、鸡内金、锅巴等。常见的利尿、利水、除湿的食物有哪些?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冬瓜、西瓜、黄瓜、鲤鱼、鲫鱼、金针菜、莴苣等。常见的清热类食物有哪些?西瓜、香蕉、猕猴桃、甘蔗、荸荠、菱角、螺蛳、蚌肉、粟米、绿豆、苦瓜、黄瓜、茭白、水芹、菊花脑、金银花、豆腐、苋菜、马齿苋、茶叶等。常见的易上火的食物有哪些?狗肉、羊肉、虾、辣椒、生姜、蒜、花椒、胡椒、茴香、肉桂、桂皮、雪里蕻、香椿头、荔枝、桂圆、各种炒货、膨化食品、酒等。

谷类

性平:大米、玉米、青稞、米皮糠(米糠)番薯(山芋、红薯)、芝麻(偏凉)、黄豆、饭豇豆(白豆)、豌豆、扁豆、蚕豆、赤小豆、黑大豆、燕麦。

性温:糯米、黑米、西谷米(西米)、高粱。

性凉:粟米(小米)、小麦、大麦、荞麦、薏苡仁、绿豆。

肉类

性平:猪肉、猪心、猪肾、猪肝、鸡蛋、鹅肉、驴肉、野猪肉、鸽肉(偏凉)、鹌鹑、蛇肉(偏凉)、阿胶(驴皮胶)、牛奶(微凉)、酸牛奶(偏凉)、人乳、甲鱼(偏凉)、龟肉(微温)、干贝(偏凉)、泥鳅(偏凉)、鳗鱼、鲫鱼、青鱼、黄鱼、乌贼鱼(偏凉)、鱼翅(偏凉)、鲈鱼、银鱼、鲥鱼(偏凉)、鲤鱼、鲳鱼、鳜鱼、鲨鱼、橡皮鱼、海参(偏凉)。性温:鳊鱼、鲶鱼、刀鱼、草鱼(混子鱼)、鲦鱼(白条鱼)、鳟鱼、鳝鱼(黄鳝)黄牛肉、牛肚、牛髓、狗肉、猫肉、羊肉、羊肚、羊骨、羊髓、鸡肉(微温)、乌骨鸡、麻雀、野鸡肉、鹿肉、蛤蚧(大壁虎)、蚕蛹、羊奶、海马、海龙、虾、蚶子(毛蚶)、淡菜(水菜)、鲢鱼、带鱼、、大头鱼。性凉:水牛肉、鸭肉、兔肉、马奶、蛙肉(田鸡)、鮰鱼、鲍鱼。

性寒:鸭蛋(微寒)、马肉、水獭肉、螃蟹、海螃蟹、蛤蜊(沙蛤、海蛤、文蛤)、牡蛎肉、蜗牛、蚯蚓、田螺(大寒)、螺蛳、蚌肉、蚬肉(河蚬)、乌鱼、章鱼。

果类

性平:李子、花红(沙果)、菠萝、葡萄、橄榄、葵花子、香榧子、南瓜子、芡实(鸡头果)、莲子、椰子汁、柏子仁、花生、白果、榛子、山楂、板栗。性温:桃子、杏子、大枣、荔枝、桂圆肉、佛手柑、柠檬(微温)、金橘、杨梅、石榴、木瓜、槟榔、松子仁、核桃仁、樱桃。性凉:苹果(偏凉)、梨、芦柑、橙子、草莓、芒果、枇杷、罗汉果、菱、莲子心、百合。

性寒:柿子、柿饼、柚子、香蕉、桑葚、洋桃、无花果、猕猴桃、甘蔗、西瓜、甜瓜(香瓜)。

菜类

性凉:西红柿、旱芹、水芹菜、茄子、油菜、苤蓝、茭白、苋菜、马兰头、菊花脑、菠菜、金针菜(黄花菜)、莴苣(莴笋)、花菜、枸杞头、芦蒿、豆腐(豆腐皮、豆腐干、豆腐乳)、面筋、藕、冬瓜、地瓜、丝瓜、黄瓜、海芹菜(裙带性平:山药、萝卜(偏凉)、胡萝卜、包菜、茼蒿(偏凉)、大头菜(偏凉)、青菜(偏凉)、母鸡头、豆豉、豇豆(偏凉)、土豆、芋头、洋生姜、海蜇(偏凉)、黑木耳(偏凉)、香菇(偏凉)、平菇(偏凉)、猴头菇(偏凉)、葫芦(偏凉)。性温:葱、大蒜、韭菜、芫荽(香菜)、雪里蕻、洋葱、香椿头、南瓜。性热:辣椒性凉:西红柿、旱芹、水芹菜、茄子、油菜、苤蓝、茭白、苋菜、马兰头、菊花脑、菠菜、金针菜(黄花菜)、莴苣(莴笋)、花菜、枸杞头、芦蒿、豆腐(豆腐皮、豆腐干、豆腐乳)、面筋、藕、冬瓜、地瓜、丝瓜、黄瓜、海芹菜(裙带菜)、蘑菇、金针菇。性寒:慈姑(微寒)、马齿苋、蕹菜(空心菜)、木耳菜(西洋菜)、莼菜、发菜(龙须菜)、蕺菜、竹笋(微寒)、瓠子、菜瓜、海带、紫菜、海藻、地耳、草菇、苦瓜、荸荠。

其他

性平:白糖、冰糖(偏凉)、豆浆、枸杞子(微温)、灵芝(偏凉)、银耳(偏凉)、燕窝(偏凉)、玉米须、黄精、天麻、党参、茯苓(偏凉)、干草、鸡内金、酸枣仁、菜油、麻油(偏凉)、花生油、豆油、饴糖(麦芽糖、糖稀)。性温:生姜、砂仁、花椒、紫苏、小茴香、丁香、八角、茴香、山柰、酒、醋、红茶、石碱、咖啡、红糖、桂花、松花粉、冬虫夏草、紫河车(胎盘)、黄芪(性微温)、川芎、太子参(微温)、人参、当归、肉苁蓉、杜仲、白术、何首乌(微温)。性热:胡椒、肉桂。性凉:绿茶、蜂蜜、蜂王浆、啤酒花、槐花(槐米)、菊花、薄荷、胖大海、白芍、沙参、西洋参、决明子。性寒:酱油、面酱、盐、金银花、苦瓜茶、苦丁茶、茅草根、芦根、白矾。

注:1、性平的食物一年四季都可食用。2、性温的食物除夏季适当少食用外,其它季节都可食用;体质偏寒的人夏季依然可以食用。3、性凉的食物夏季可适当食用,体力劳动者,在室外工作的人,夏季可经常食用,在空调环境下生活的人们就是进入夏季,性凉的食物尽量少吃。4、性寒的食物尽量少吃,体质虚寒的人,就是进入夏季也不能吃。5、体质已经虚寒,或在寒冷的冬季依然要吃性凉、性寒食物的,请在每日的食物中尽量加入辣椒、花椒、生姜等性温热的食物,虽能中和、排出一些寒气,但只要长期将冷热食物总在一起吃的人,冷热就会在身体内打架,久而久之,极易患上各种皮肤病,皮肤上会经常长疖、疮。

-

请扫描如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mae.com/tmfl/52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