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村村道赫章红房村种植高效天

冬日里的河镇乡,枫叶飘尽,十分萧索,但位于河镇乡西北部的红房村,却是一幅热火朝天发展产业的场景,好似一张生动的冬日劳作图。红房村冬日劳作场景走进村中,不见泥路瓦房,也不见尘土飞扬,一群农户正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干净的通村路设在两旁。   在一片枝繁叶茂的混交林下,一个个排布有序的天麻种植堆映入眼帘,村民正在种植天麻,铺路、劈柴、运输、育苗、种植,一片繁忙景象。   红房村位于河镇乡西北部,毗陵云南省彝良县,是河镇乡五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总面积21.3平方千米,共有户人,其中包含汉、彝、苗等三个少数民族户人。   近年来,该村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政策,通过发展天麻种植、大蒜种植、元胡种植、引导外出务工、扶贫专岗等方式多措并举来拔除穷根、战胜贫困,截至年底,红房村已脱贫户,人,贫困发生率降为5.55%。   冬日暖阳下,张贤军正在种植地里精心打理刚培育出的天麻麻种,麻种寄托了他的致富梦,因此他显得格外地尽心尽力。天麻麻种家住红房村松林组的张贤军今年已经56岁,知命之年的他不再具备外出打工的年龄优势,为了养活一家10口人,他流转了家中的5亩土地,“流转费元/亩,每年固定收入元,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每天能领到元的务工费,待到天麻成熟收获后,还有分红,收入还能增加。”张贤军乐呵呵地算了一笔账。   “我们通过‘公司+合作社+支部+农户’的模式,彝良县天桓农业发展种植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合作社组织农户集体种植,按照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天麻。”红河村村支书赵西育介绍到,由村社一体合作社提供乌天麻培育所需的种源(包括萌发菌、密环菌、有限花粉、杂木柴、锯末、泥土等一切包干材料),并根据公司要求指导农户培育,培育出的乌天麻湿麻种由彝良县天桓农业发展种植有限公司以保底价25元/斤全部回收。大蒜种植热火朝天无独有偶,红房村在发展天麻种植的基础上,还建成了规模化大蒜种植基地亩,每亩补助元;发展元胡种植亩,每亩补助元;由村社一体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产业发展多点开花,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育苗完工时村民合影“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主抓产业和就业,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争取尽早完成种植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产业发展规模,生产出量大质优的农产品;在合作社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上下大功夫,今早消除空壳合作社,尽最大努力引进企业带动发展,助民增收,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红房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明乾信心满满地说道。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张弘弢编辑王琳编审胡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mae.com/tmfl/124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