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不仅保护了野生资源,还带动其他乡镇参与
本报讯今年,大娄山区掌握了育种等核心技术的遵义市汇川区柏杨村,仅本村仿生天麻产量预计超过7万斤。
据了解,林下种植仿生天麻,是柏杨村近年引进技术,发动村民参与,逐步发展起来的新产业,现在有5万平方米。同时,还在村外的松林、泗度、团泽等适宜区,种植了2万平方米。
面对野生天麻等药材资源越来越少的局面,当地村民达成一致:除育种和科研外,禁采野生天麻;在适应野生天麻生长的森林里,种植仿生天麻。同时,成立村级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方式,村民种麻、菌种、技术都由村集体的公司提供,产出的天麻交售到公司后,按50%分成。在柏杨村,有多户村民以不同方式,参与村里的仿生天麻种植。今年,本村的仿生天麻产量,预计超过7万斤。
柏杨村党支部书记肖碧仙说,村里打算利用掌握的育种等“核心技术”,进一步扩种,带动周边乡村参与。12月3日,遵义市汇川区林业部门的干部,前往柏杨村,召集村民、公司和国有林场负责人,协调山林资源,以支持柏杨村将仿生天麻产业做得更大。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黄黔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