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bcutexas.net/chaoliu/xinchao/1608.html
来源: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整理:渔歌医疗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45亿。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是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心脑血管疾病发展趋势。
为满足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的需要,有效支持基层高血压管理,近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办公室组织修订更新的《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版》正式发布。
《指南》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工作者。
管理对象为≥18周岁的成年高血压患者。
管理流程高血压防治管理流程图
诊疗关键点:
1.血压测量“三要点”:设备精准、安静放松、位置规范。
2.诊断要点:诊室血压为主,/90mmHg为界,非同日3次超标确诊。
3.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4.治疗“三原则”:达标、平稳、综合管理。
5.基层高血压转诊五类人群:起病急、症状重、疑继发、难控制、孕产妇。
诊断规范测量“三要点”:设备精准、安静放松、位置规范。
以诊室血压测量结果为主要诊断依据:
首诊发现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1],建议在4周内复查两次,非同日3次测量均达到上述诊断界值,即可确诊。
若首诊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mmHg,伴有急性症状者建议立即转诊;无明显症状者,排除其他可能的诱因,并安静休息后复测仍达此标准,即可确诊,建议立即给予药物治疗。
治疗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
?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90mmHg以下。
?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如能耐受,血压应
降至/80mmHg以下;
?65~79岁的患者血压降至/90mmHg以下,如能耐受,血压可进一步降至/90
mmHg以下;
?80岁及以上的患者血压降至/90mmHg以下。
生活方式干预
药物治疗
启动药物治疗时机
所有高血压患者一旦诊断,建议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立即启动药物治疗。仅收缩压<mmHg且舒张压<mmHg且未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肾脏疾病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医生也可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暂缓给药,采用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最多3个月,若仍未达标,再启动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的选择
尽量选用证据明确、可改善预后的五大类降压药物,即ACEI、ARB、β受体阻滞剂、CCB和利尿剂。为便于记忆,分别以A、A、B、C、D简称。
用药注意事项
每次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后建议观察2~4周,评价药物治疗的有效性,避免频繁更换药物,除非出现不良反应等不耐受或需紧急处理的情况。
血压≥/mmHg的紧急处理
1.血压≥/mmHg,不伴心、脑、肾急性并发症[1]的临床症状:
(1)口服短效降压药物,如卡托普利12.5~25mg,或酒石酸美托洛尔25mg口服,1小时后可重复给药,门诊观察,直至降到/mmHg以下;
(2)经上述处理,血压仍≥/mmHg,或症状明显,建议转诊;
(3)24~48小时将血压降至/mmHg以下,之后调整长期治疗方案;
(4)注意:不建议舌下含服硝苯地平快速降压。
2.血压≥/mmHg,伴有心、脑、肾急性并发症的临床症状:
(1)立即转诊;
(2)等待转诊过程中,可参照《手册》做简单处理
高血压与中药根据高血压中医流行病学数据和基层高血压的防治特点,针对风阳上亢证推荐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加减。针对肝肾阴虚证推荐方药「杞菊地黄丸」(《医级》)加减。
中医特色适宜技术针灸、推拿、耳穴贴压、穴位贴敷等方法,大多安全、简便,通过短期培训即可掌握,特别适合基层应用,而且积累了较丰富的循证证据。
太极拳、八段锦均可作为基层高血压管理的运动方式选择。
转诊一、初诊转诊建议
(1)血压显著升高≥/mmHg,经短期处理仍无法控制;
(2)怀疑新出现心、脑、肾并发症或其他严重临床情况;
(3)妊娠和哺乳期女性;
(4)发病年龄<30岁;
(5)伴蛋白尿或血尿;
(6)非利尿剂或小剂量利尿剂引起的低血钾(血钾<3.5mmol/L);(7)阵发性血压升高,伴头痛、心慌、多汗;
(8)双上肢收缩压差异>20mmHg;(9)医院进一步检查。
二、随访转诊建议
(1)至少三种降压药物(包括一种利尿剂)足量使用,血压仍未达标;
(2)血压明显波动并难以控制;
(3)怀疑与降压药物相关且难以处理的不良反应;
(4)随访过程中发现严重临床疾病或心、脑、肾损害而难以处理。
三、急救车转诊建议
下列严重情况建议急救车转诊:
(1)意识丧失或模糊;
(2)血压≥/mmHg伴剧烈头痛、呕吐,或突发言语障碍和/或肢体瘫痪;
(3)血压显著升高伴持续性胸背部剧烈疼痛;
(4)血压升高伴下肢水肿、呼吸困难或不能平卧;
(5)胸闷、胸痛持续至少10分钟,伴大汗,心电图示至少两个导联ST段抬高(如图),应以最快速度转诊,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考虑溶栓或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6)其他影响生命体征的严重情况,如意识淡漠伴血压过低或测不出、心率过慢或过快,突发全身严重过敏反应等。
高血压长期随访管理随访频率
血压达标患者至少每3个月随访1次;血压未达标患者,2~4周随访1次。符合转诊条件的建议按照转诊要求操作。
随访内容
随访时应询问上次随访至今是否有新诊断的合并症,如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或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等。每次随访均应查体(检查血压、心率等,超重或肥胖者应监测体重及腰围),生活方式评估及建议,了解服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情况,必要时调整治疗。
经常有小伙伴儿反映收不到推送的消息
但其实,我们一直在更新
出现这种错觉
是因为